朱慧珍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天津301636)
試論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探索式學習能力的培養
朱慧珍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天津301636)
針對我國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問題,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如何推進有效教學改革來極提升學生探索式學習能力的方法,希望對于今后的高校計算機教學發展具有一定幫助。
高校計算機教學 現狀分析 創新能力 探索式學習
我們正處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大潮中,通過有效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我們便捷地獲得各種新知識,所以,計算機應用則是當前人類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普及化的計算機教學活動中,應該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積極培養他們的探索式學習能力[1]。
我國高校的計算機教學已經取得一定的進步,但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得在進行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礙,不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應該從教學的深度、內容、模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思考,這里主要探討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下[2]:
第一,計算機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在具體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學對象則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比較看重計算機的應用功能以及其實用性,特別是在其專業中的應用,主要把計算機當做一種工具來進行學習。他們并不關注相關的理論學習,以及一遍又一遍的重復練習,他們則是關注于和實際相結合的具體應用問題。在我國的高校教學中,一直都存在著看重理論學習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實踐的問題,這樣就使得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和實踐應用相互關聯度不緊密,學生在學習了相關理論知識后,往往還是一頭霧水,不能有效在實際學習中進行案例教學,造成教學內容的呆板、乏味。
第二,學生表現呈現出學習的狀態,而實際上為混的狀態。對于從高中到大學的學習轉變,學生有些不太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得自身的思想意識出現了一定的放松,不能進行主動性的學習。大多數學生沒有傳統教育的束縛,對于自己的專業學習感到茫然,學習的主動性無從談起,呈現出一種自由散漫的狀態,學習僅僅是為了混等級證書,或者混學分,這樣即便取得一定的等級證書,但是,學生普遍缺少實際操作經驗,不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技能,不能滿足社會上所需要的計算機人才的短缺。
第三,教學模式陳舊,不能有效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對于教學模式來說,應該能夠對于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好的學習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指導工作,目前,我國高校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過于拘泥教學任務和框架,不能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不能有效進行因材施教,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就不能有效進行教學資源的匹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的過于隨意,不能讓教育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所以,根據我國的教育實際情況,不同地區的學生具有不同水平的計算機能力,這種統一的教學方式必然不能滿足層次不齊基礎的學生,取得不了有效的教學效果。
第一,為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應該充分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一般來說,應該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能通過局域網進行豐富多彩的課件展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保證能夠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通過有效實施多媒體教學,應該讓學生能夠進行自由選擇相關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能有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鍛煉他們的視覺以及聽覺功能,保證有效增加相關接受教學內容的渠道,使得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通過有效設計課件內容,利用多媒體方式,能夠保證有效增加課堂的信息輸出量,使得課堂教學中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問題更加突出,也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進行探索,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的思考,充分啟發他們的探索學習的能力,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過程,保證學生學習具有針對性,同時,還能有效積極展開豐富的聯想活動。另外,教師通過多媒體方式,還能有效展示計算機應用的詳細過程,讓學生更加直觀認識到計算機的操作方法以及涉及到具體步驟等,對于學生的自己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幫助。
第二,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通過教學目標設置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去探索學習。對于高校計算機教學來說,就是要培養優秀的實踐能力前的人才,應該積極轉變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學學習狀態,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積極探索學生進行計算機實踐活動。對于高校計算機教師來說,應該通過教學,有效使得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對于實踐問題的探索求知欲越來越強,從而具備全面的知識應用水平,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操作實踐能力。應該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突出學生的自主創新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學習目標的制定,應該積極在功能和結構方面進行一定創新,有效體現出高校教師對于學生的探索能力的積極培養,這樣能夠更好地向社會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能夠有效滿足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創新能力。
第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
在當前的信息化社會中,學習資源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明顯,其相關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的擴大之中,所以,要想充分利用好所學的基礎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就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探索能力,保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來說,這階段時間畢竟有限,不能掌握全部的計算機系統知識,只要掌握了相應的良好學習行為,就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生中,不斷學習新技術新方法,來解決出現的難題。
計算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因材施教,切實落實好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的責任,在進行教學中,應該積極培養相關的探索型、自主型和發現型的人才,有效保證我國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其自身的職業素質以及專業知識的需求,積極把高校教育融入到實際的社會實踐中,積極同相關的企事業單位聯系,并進行合作,保證學生具有足夠的實踐探索的空間,建了一批優秀的就業實習基地。
所以,應該極大化豐富高校計算機的教學內容,應該對于每個教學環節進行相關研究,目的就是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該不斷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僅僅要從技術水平上不斷提升,還應該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通過計算機課程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
[1]周志宇.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探索[J].現代電子技術,2007,30(4).
[2]王賢勇.高校計算機教學的創新與發展[J].時代文學,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