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中心初級中學 浙江寧波 315000)
觀澳洲多元移民文化教育談地方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均衡
陳云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中心初級中學 浙江寧波 315000)
澳洲多元移民文化教育在穩步推進。相比較而言,我們全國各地教育工作者在面對日漸增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地入學時,該如何幫助本區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實現教育成就的均衡是我們在新環境下應該思考并付諸實踐的新問題。
澳洲多元移民文化教育 墨爾本宣言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均衡
此次赴澳學習之旅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于澳大利亞教育中滲透著對多元移民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澳大利亞是個多元文化的集合體。隨著移民人口的增加,澳大利亞學校教育的復雜度和困難度也在日漸增加。但從所觀所見中不難發現,澳大利亞在短時間內對多元移民文化教育做出了重大突破。全國各地近幾年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外來人口子女的數量在各大中型城市急劇上升。在我所在的農村初中,外地生生源和本地生生源基本達到一比一的比例。澳洲教育在應對國際大遷徙時的應對措施該如何為我所借鑒?我個人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墨爾本宣言第8頁中明確提出:全體澳洲青年要成為成功的學習者,自信且有創造力的個人,積極且知識全面的公民。
墨爾本宣言第15頁中明確提出要提升土著青少年及貧困家庭青少年的教育成就,尤其是來自低經濟背景環境的青少年。文件中重點強調:來自低社會經濟背景的學生,尤其來自偏遠區域的青少年,難民,無家可歸的青少年及殘疾青少年經常會體驗到教育劣勢。有目標的教育支持能夠幫助到這些處于教育劣勢中的孩子實現更好的教育成就。澳大利亞政府不僅要支持全體澳洲青少年實現接受教育機會的均衡,更要幫助全體澳洲青少年實現更平等的教育成就。
精彩的課堂教學形式:在CHESO,一堂以記敘文為課堂內容的英語課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仔細地回憶著前一天去Bondi Beach的場景。校方為了孩子們能夠寫出基于現實的文章,特意組織了整個IEC的學生去邦迪海灘春游。對于這些“初到者”來說,澳大利亞這個美麗的國家還是有些許陌生的。對于這些因不同原因來到新國度的青少年來說,這個美麗的國家就像一個全新的旅程。校方細心周全的安排不僅讓孩子們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美麗,更讓孩子們在第二天的寫作課堂上放飛了思想。課堂上,五位同學在兩名老師的帶領下,開心地回憶并積極地思考和撰寫。孩子們生澀而又單薄的英語詞匯在師生交互中不斷累積和深化。不拘泥于形式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孩子們有所思有所寫。
給予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尚屬難得,那么給夠學生搭建平等的學習平臺則顯得極為寶貴。有了平等的學習機會和學習平臺,才可以有公平及多樣化的教育產出。這和墨爾本宣言中幫助澳洲青少年實現更均衡的教育成就的要求是極度吻合的。
深刻的移民文化滲透:在澳洲,課堂內容中透露出濃濃的文化滲透也是讓人感覺非常暖心的。回顧觀摩的ESL課堂,其中有一堂詩歌鑒賞課,詩歌名為“Poverty”。文章內容大概為愛爾蘭移民暮年返鄉時心中對家鄉復雜的情感表述。那種久離家鄉的陌生和那種縈繞心頭的鄉愁交織在一起的感覺讓我這個離別家鄉的人深有感觸。這何嘗不是一種文化的交融和尊重?有了文化的交融和尊重,在這篇新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觀。在此基礎之上的成長正是這個國家的新希望和新力量。
作為教育工作者,在面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生群體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尊重他們的文化?如何帶領外地生和本地生進行真正的文化交融?我們可以更多地挖掘此類的“移民”文化學習材料來減少他們的“不安定”感并幫助樹立他們的“存在感”嗎?每個老師是否能具備“人才是國家的,是世界的,而不是區域的”這種基本的教育理念呢?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人,社會人價值觀的樹立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這個社會的凝聚力。尊重是一枚生命力極強的“種子”,如果能夠將它深深埋在教育的土壤中,必然是能夠開出“繁花”。
暖心的學校課余活動:在CHESO參與的INTER-IEC ORATORY SHOWCASE AND MULTICULTURAL FETE活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活動氛圍三個環節:各校IEC學生代表演講,自助餐和文藝表演。演講比賽分別由來自于十三所學校的IEC學員參與完成,孩子們在自己的演講中分別談到了:New Life in Australia,LGBT(Lesbians,Gays,Bisexuals and Transgender)等極具國際視野的話題。孩子們并沒有過多地因為國家的戰爭和長途的遷徙而完全沉浸在離鄉的愁苦之中,而是緊跟時代步伐散發思想迷人的光芒。難道這不就是幫助曾處于劣勢教育環境中的孩子實現均等的教育成就的最大體現嗎?中午的師生自助餐由學生自帶和校方準備相結合,有中國水餃,印度咖喱牛肉,泰國燉菜等等等等。來自不同學校的IEC師生及我們寧波來訪老師邊聊邊吃,非常和諧和友愛。下午的表演在戶外的遮陽棚下自然的開始,沒有刻意的集中,教育和煽情。也沒有反復訓練下的整齊劃一,只有一群孩子自由的發揮和展示。
這個活動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獨立和個性展示。更難能可貴的是澳大利亞可能給予了孩子們這么多簡單而又有愛、暖心的展示平臺。如果給予孩子們均等的教育機會,孩子們必然會有繁花似錦的教育成就。教育需要的是執行力,需要的是全體教師齊心協力去創造機會,去搭建平臺,去尊重,去幫助學生實現共榮的教育成就。
有效的校際課題研討活動:在澳期間參加了兩次大型的校際課題研討活動,一次是CHESO IEC小范圍組織的研討,一次是悉尼大范圍的課題研討。中心話題都是基于學校IEC校本學情,針對面向非澳出生的孩子的教育教學展開的實際行動教學研究。展示過程中不難看出各校IEC教學研究行為的真實性,沒有太多的“假大空”理論。其中一個學校為了鍛煉孩子們的寫作能力,還印刷成冊出版了40FACES,40 STORIES的圖畫故事書。這種結合教育理論開展的教學研究能夠更好的促進非澳出生的學生的語言學習從而保證他們的學術成就。活動的效果非常明顯的,老師們在結束前的自由討論中參與積極。
多元文化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即是挑戰又是促進。集百家之精華,集眾家之力量。如何實現具有均衡教育成就的人才培養?如何確立具有全國視野甚至全球視野的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家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實踐無疑是非常成功的。這些國家成功的實踐和研究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和文化發展。這種教育既拓寬了本名族的內涵,有擴展了本民族的外延。這種教育培養了新的一代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獨立、自信的生活能力,也讓新的一代超越了原來的名族框架讓國家有了更加國際化的新視野和新未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作為新形勢下的“特殊”群體,我們如何針對特殊群體開展并實現教育公平?如何幫助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實現均衡的教育成就?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和起步。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向澳大利亞學習,面對多元文化,尊重和包容是根本。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面對今后全國各地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時,我們政府攜手全體教育工作者肯定能探索出更適合本地特色的政策和措施,推動具有地區性特色的和諧的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