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學 遼寧鞍山 114000)
中學化學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楊雪
(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學 遼寧鞍山 114000)
新課程中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主要途徑,實施以探究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又是實現中學化學教學三維目標的重要方法,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深入開展探究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地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中學化學教學的內涵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相適應,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科素養 探究能力 實踐與思考
1.借實驗的現象發散探究
化學實驗中的意外現象、學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化學問題,都是進行探究的好素材。如:酸與鋁的反應的探究活動。
Ⅰ—發現問題:在進行酸與Al反應的實驗時發現,用已去除氧化膜的大小相同的Al片分別與H+濃度相同的稀HCl和稀H2SO4反應,發現存在明顯不同的實驗現象:鋁片跟稀鹽酸反應快,產生氣泡多;鋁片跟稀硫酸反應慢,產生氣泡很少。
Ⅱ—提出假設:①鋁片跟稀鹽酸反應快是稀鹽酸中的氯離子對反應有促進作用;
于鋁片跟稀硫酸反應慢是稀硫酸中的硫酸根離子對反應有抑制作用。
Ⅲ—實驗探究:①在鋁跟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固體食鹽,發現反應明顯加快;
于在鋁跟稀鹽酸的溶液中加入固體硫酸鈉,發現反應幾乎沒有什么影響。
Ⅳ—得出結論:氯離子對鋁片跟H+反應有促進作用。
(資料:氯離子會破壞鋁的致密氧化膜結構)
Ⅴ—總結應用:為什么鋁制品除了不能盛放酸堿之外,也不宜長期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結合鋁對人體的危害,理解食品包裝及與飲食有關的物品不能用鋁制品。
2.借實驗的裝置發散探究
對于化學實驗而言,一種裝置可能有多種功能,一種任務可以由不同的裝置來完成。因此,利用實驗裝置進行探究能力的培養是有效的途徑,也為探究能力的培養找到了新的切入點。探究的內容可以是條件、裝置、步驟、產物、異常現象、失敗原因的探究,也可以是實驗綠色化、趣味化、生活化、現代化的探究,也可以是教學中有意暴露的矛盾,這此都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
3.以交流討論的形式開展探究活動。
討論型探究是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圍繞某個主題或問題進行探討,公開表達和交流自己的見解的活動。這種探究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礎上正確表達個人的觀點,并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修正、改進、完善自己的觀點,獲得超過個人思考所能得到的新認識。新教材非常重視這種探究活動,“思考與交流”欄目以及“實踐活動”欄目的一些問題所體現的就是要落實這種探究活動。如角色扮演—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等
(一)新課程下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原則
1.選題的原則
(1)創設情境原則 研究始于問題,問題產生于情境,創設一個好的情境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明確探究方向和目標的首要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探索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使學生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羅杰斯)因此,教師應通過創設具有啟發性、趣味性、現實性和挑戰性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進入“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促使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求知識與真理的迫切而強烈的欲望。
(2)可探究性原則 可探究原則是指所選取的問題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能力的基礎上為學生所了解和熟悉,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水平和能力,是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后,就能付諸于行動,最終經歷完整的探索過程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引導的原則
1.問題引導原則
問題引導原則是指教師在啟發引導學生思維活動的過程中,不應是單純的告知,有時應將告知的內容隱藏于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之中,使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獲得指向問題解決的有效信息。
2.啟發原認知原則
原認知是高級智力活動,在化學學習中發揮著統帥作用,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提高化學素質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因此,教師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啟發認知的原則。如“常用的方法有哪些?”這個解法對我們有何啟示?”“還有別的方法嗎?”等,通過對原認知的啟發,不僅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還讓學生知道“怎樣干”,干得怎么樣“,”為什么這樣干“,正所謂“知其然,明其法,曉其理”。
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開放的課題,實施成效取決于教師對課程標準、教材的深入鉆研、領會和對學情的全面把握,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轉變教育理念,勇于探索新的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總之,科學探究作為新課程大力倡導的重要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與活動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通過探究性學習,學生的化學學習從單純的接受模式或練習模式中解脫出來,從脫離實際背景和重復演練中徹底解脫出來,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從而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養。
[1]《化學教學系統論》劉知新 廣西出版社 1996年第一版
[2]《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 張慶林 西南師大出版社1995年2月
[3]《最優化學習方法》張慶林 西南師大出版社 1996年2月
楊雪.1983.10.12.遼寧鞍山.鞍山市第二十九中學.中學二級.化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