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艷, 孟 杰, 劉衛云, 張世琴, 馬軍捷
(1.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雙塔山鎮醫院, 河北 承德雙灤區 067010 2.承德護理職業學院護理系,河北 承 德 067000)
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分別采用針灸新扶突加蝮蛇抗栓酶靜點和單純蝮蛇抗栓酶靜點治療中風失語癥,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齡39~66歲,平均年齡49.5歲,病程5d至半年。全部病人按病床單雙號順序分組,單號病床患者分在針灸加蝮蛇抗拴酶靜點組(39例),雙號病床患者分在單純蝮蛇抗拴酶靜點組(39)例,兩組間患者性別、年齡、病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全部病人均住院治療。
1.2.1 治療組(針灸新撫突加靜點蝮蛇抗栓酶組)。針灸治療:取穴:新扶突(又名扶突)。穴位:胸鎖乳突肌后緣下1/3與上2/3交接處,或鎖骨中點上緣向上5~6分處。解剖:血管:深層內側有頸升動脈,神經有: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及副神經。針法:用一寸針,斜向后下,刺 0.5至 0.8寸深,得氣后留針20min,每日針灸一次,十次為一療程,間隔1~2d進行下一療程。針刺特點:采用快速針灸療法,取穴少而精,進針快。避免大幅提插,以免損傷頸動脈。靜點蝮蛇抗拴酶治療:蝮蛇抗栓酶是從蝮蛇蛇毒中分離出的酶制劑,能降低血脂,降低血液中纖維蛋白原濃度,降低血液粘度,減少血小板數量,并抑制其功能,用于治療深部靜脈血栓、腦血栓、腦梗塞等癥。方法;蝮蛇抗栓酶0.5u~0.75u加入 0.9%生理鹽水中靜點,每日 1次,10次為一療程,間隔1~2d,開始下一療程。
1.2.2 對照組(單純靜點蝮蛇抗栓酶組)。
1.2.3 療效判斷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中醫內科癥狀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基本能獨立生活。好轉:癥狀及體征好轉,能扶杖行動,或基本生活能自理。未愈:癥狀及體征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
兩組治療療效見表1。兩組顯效時間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顯效時間比較(n)
3.1 中風是中醫學急性腦血管病的統稱。癥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故名中風。近年來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癥見多端,變化迅速,呈現四高一多傾向[1],本組討論的是缺血性腦中風及中風后遺癥。語言蹇澀,失語,即中風失語癥。發病率占中風病人的21%~38%[2]。
3.2 針灸通過經絡傳導,刺激和興奮大腦語言中樞,改善大腦血液供應,營養神經細胞。針灸可以改善失語癥患者的語言功能區及某些相關區域的腦代謝,從而可能有利于失語癥患者的恢復[3]。有利于修復損傷的神經細胞,恢復神經組織的生理功能,即語言功能。針刺可以調節大腦皮質電活動,促進神經纖維,即皮質一紋狀體-蒼白球-丘腦-皮質環路修復,改善大腦皮質抑制狀態[4]。
3.3 早期應用針灸治療十分重要,一般在發病后一周開始,腦血管病恢復期,后遺癥期更是針灸的適應癥[5]。
3.4 治療語言障礙以頭、頸、項部及舌體穴位為主。新撫突穴位于頸部,屬于手陽明大腸經,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刺之可疏通經絡,活血祛風。觀察頭頸側面穴位和局部解剖圖譜,新撫突穴周圍神經分布密集,有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副神經等諸多神經。上述神經多于咽喉、聲帶、舌等發音器官的感覺和運動有關,故刺之可醒神開竅,直達病所。
3.5 本法采用快速針灸法,即取穴少,進針快,進針深,既經濟又簡便,不失為最佳選擇。按照我國中醫針灸泰斗,國醫大師賀普仁老先生“一針一得”的理論,選穴不在多而在精。用藥如用兵,選穴也如此,選擇有奇效,有特效的穴位,出奇而制勝。可獲良效。
[1] 石學敏,主編.針灸學治療[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41.
[2] 左瑩,路明.針灸治療中風后失語癥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9,2(2):139~140.
[3] 王煜明,李愛萍,王浩,等.針灸配合語言訓練治療中風后失語癥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11):19~20.
[4] 楊蕾.針灸治療中風失語癥研究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2009,2(12):84.
[5] 孫國杰,主編.針灸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