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梅, 王連海
(1.河 北 省 承 德 市 中 心 血 站, 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承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河北 承德 067000)
初次與多次獻血者檢測結果及招募方式探討*
韓樹梅1, 王連海2
(1.河 北 省 承 德 市 中 心 血 站, 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承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了解初次與多次獻血者的血液檢測情況,探討初次與多次獻血者的招募方式,確保臨床用血安全。方法:對承德市2007年至2011年初次與多次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初次與多次獻血者的檢測結果存在顯著差異。結論:針對不同獻血次數獻血者的檢測結果差異,加強對流失和延遲的獻血者的跟蹤回訪,建立一支穩定的低危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對無償獻血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初次獻血者; 多次獻血者; 志愿無償獻血者
本文通過對承德市中心血站2007年至2011年無償獻血者初次與多次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其HBsAg、抗-HCV、抗-HIV、抗-TP均存在顯著差異。
1.1 對象:承德市中心血站2007年至2011年無償獻血者125754人。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的獻血者為初次獻血者,既往有2次或2次以上獻血經歷的獻血者為多次獻血者。2007年至2011年初次獻血者101430人,多次獻血者24324人。所有獻血者均經過詢問病史,體檢合格,采前初篩符合獻血條件后進行獻血。
1.2 試劑與儀器:谷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試劑盒(生產廠家為日本和光、四川邁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診斷試劑盒(生產廠家為上海科華、北京萬泰);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診斷試劑盒(生產廠家為上海科華、北京金豪);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診斷試劑盒(生產廠家為上海科華、北京金豪);梅毒螺旋體抗體(抗-TP)診斷試劑盒(生產廠家為北京金豪、北京萬泰)。日歷7020全自動生化儀、STAR全自動加樣儀(瑞士HAMILTON)、FAME24/20全自動酶免系統(瑞士HAMILTON)與U280全自動酶免分析儀(深圳愛康)。用于血液檢驗的試劑,必須符合衛生部《血站基本標準》的規定,經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檢定合格,貼有批批檢防偽標簽,按照規定條件運輸和儲存,經本單位質量管理科抽檢合格,在有效期內使用。
1.3 方法:檢測方法為ELISA法,檢測模式為采后2次復檢,分別使用2種不同的試劑對HBsAg、抗-HCV、抗-HIV、抗-TP檢測項目進行檢測。2次檢測結果均為無反應性,檢測結論判定為合格;若2次檢測均為有反應性,則檢測結論判定為不合格;若某項目1家試劑結果為有反應性,則進行該廠家試劑雙孔復試,復試結果有l孔及1孔以上有反應性判為不合格。ALT項目的檢測采用速率法,2家試劑檢測結果均<40U/L,檢測結論判為合格,若1家試劑檢測結果>40U/L,則進行該廠家試劑雙孔復試,復試結果1次及以上>40U/ L,檢測結論判為不合格。各檢測項目的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的要求執行。
1.4 統計學分析:對檢測結果進行χ2檢驗,P<0.01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1。

表1 初次與再次獻血者血液檢測不合格結果 n(%)
3.1 為了保證安全輸血,WHO提出了三大安全戰略:①從低危獻血者中采集血液;②嚴格進行經血傳播傳染病的檢測;③臨床科學、合理用血。但由于現有檢測技術手段的局限性及“窗口期”的存在,使經血傳播傳染病的危險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選擇低危獻血者顯得尤為重要。公眾對傳染病防治的意識、知識與技能對于該類疾病防治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1]。多次獻血者對獻血有益健康的知識了解比初次獻血者多,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健康教育,對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也能夠自覺杜絕各種危險行為,更能有效的預防經血傳播傳染病的發生,這也符合知一信一行理論(KAP理論)。張婷等對東莞市獻血人群構成分析表明,固定無償獻血者定期參加無償獻血活動,血液檢驗合格率較非固定獻血者高,單次獻血量較大[2]。使多次獻血者轉變為低危的固定無償獻血者,是保證血液安全的源泉。從表1中可以看出,多次獻血者僅占獻血總人數的19.3%(24324/125754),遠遠低于《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辦法(2009年修訂)》中無償獻血先進省(市)評選中要求的當地獻血人群中固定無償獻血者比例達到50%以上的要求。因此保留初次獻血者,使之成為固定獻血者就需要從獻血服務入手。獻血者為社會無償貢獻他們的熱血,理應得到人性化的優質服務,優質的服務對保留并召回獻血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獻血者的心理反應對獻血質量、無償獻血的宣傳和獻血者重復獻血率有直接影響[3]。血站必須倡導以獻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從獻血前、中、后服務入手,讓獻血成為一個愉快的過程。在采血點外面設置臨時服務桌,由宣傳人員負責征詢并指導填寫獻血登記表,做好獻血者等待期間的服務工作及獻血后獻血證的辦理及紀念品發放工作。這樣,就能維持采血量大時的采血秩序,減少獻血者等待時間,使獻血者感受到滿意的服務。統計2007年至2011年獻血者服務滿意率均超過97%的質量目標,沒有對獻血服務過程產生不滿意。為了減少獻血者的流失,更好的對流失的和延遲的獻血者進行細分后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再招募[4],使初次獻血者愿意再次獻血并逐漸發展成為多次獻血者、固定獻血者。專門成立了獻血服務科負責獻血后檢測結果的咨詢和解釋。將每位合格獻血者的檢測結果以短信平臺的方式發送給獻血者。對于檢測結果不合格的獻血者,打電話與他們取得聯系,說明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得到獻血者的理解。研究表明隨著獻血次數的增加,重復獻血者和多次獻血者的獻血量有所上升,有助于提高血液采集量,保障充足的血液供應。
3.2 從數據統計結果來看,多次獻血者的血液檢測結果仍有不合格的現象,上一次獻血時有可能正處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對受血者來說存在著潛在的輸血風險。這也充分說明從低危人群采血,嚴格篩選血液和減少不必要用血的重要性,與WHO的血液安全策略一致。對于多次獻血者來說,既往已經經過了2次或2次以上的初復檢血液檢測并合格,但初次獻血者僅經過獻血前初篩項目(快速HBsAg、ALT、Hb)的檢測,因此初次與多次獻血者的傳染病指標(HBsAg、抗-HCV、抗-TP、抗-HIV)檢測結果均存在顯著差異。近年來抗-HIV感染率上升較快,同時有高危行為的獻血者也將獻血作為一種檢查手段,2007年至2011年確認的HIV感染者有9例,7例獻血者為第一次獻血,所以初次和多次獻血者抗-HIV檢測不合格率差異不明顯。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多次獻血者的ALT不合格率高于初次獻血者,因為引起ALT異常的因素是多樣的,主要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ALT是反應肝細胞受損最敏感的指標,病理因素和非病理因素均可使ALT值異常升高。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社會應酬多,是導致ALT升高的主要原因。
3.3 應根據獻血人群的特點和相關因素,積極開展獻血知識宣傳教育,改善獻血環境及提高醫務人員素質。為獻血者提供人性化的優質服務,加強對流失和延遲的獻血者的跟蹤回訪。這就需要對招幕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征詢技巧和排除高危人群的能力。對初次獻血者應認真、嚴格篩查,排除高危人群,鞏固和提高固定獻血者比例,建立一支穩定的低危固定無償獻血者隊伍對無償獻血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秀軍,劉慧,李洪軍,等.北京市通州區居民傳染病相關健康素養及行為調查[J].北京醫學,2013,35(8):722~724.
[2]張婷,凌莉,張迪,等.東莞市2006年至2011年獻血人群構成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12,12(06):698~700.
[3]李宵楠.淺談獻血者心理反應對無償獻血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哈爾濱醫藥,2012,32(4):286.
[4]帥敏,楊茂,毛建軍,等.樂山市2006年至2010年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 (22):3008~3010.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5.062
1006-6233(2015)05-0875-03
河北省承德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02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