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潤珍
(作者單位:龍海市顏厝鎮廣播電視站)
鎮有線電視網絡的改造及發展前景初探
謝潤珍
(作者單位:龍海市顏厝鎮廣播電視站)
摘 要:有線電視是當前社會大眾覆蓋率最高的傳播媒介,是普通大眾信息獲取的主要來源和娛樂休閑的主要方式,是黨和政府宣傳、輿論導向的重要工具。人們對有線電視網絡的收視質量、網絡功能都提出了更好的新的要求。為滿足有線電視用戶的需要,實施有線電視網絡改造,提高網絡傳輸質量,擴展網絡功能勢在必行。
關鍵詞:有線電視;傳播媒介;收視質量;網絡改造;擴展網絡功能
1.1 概述有線電視網絡的存在意義
有線電視是當今社會大眾覆蓋率較高的傳播媒介,深受人們的喜愛,它有四個優點:容量大、頻道多、收看質量好、收費低廉。從早期的共用天線電視緩慢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初群眾集資興建的有線電視網絡的突飛猛進,十幾年來,全國有線電視的用戶數每年增加數百萬,如今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億戶網”,有線電視成為人們收看電視的主要手段。
1.2 概述顏厝鎮過去的發展和未來的效益
龍海市顏厝鎮地處漳州市南郊,廈深鐵路、龍廈鐵路從轄區內穿過,是漳州市的南大門。顏厝鎮轄20個行政村和1個鎮辦農場,全鎮總面積50.6 km2。人口5萬余人,1.4萬戶,現有有線電視用戶8000戶,其中數字用戶 5000多戶,有線電視入戶率為60%。顏厝鎮有線電視網1993年開始起步建網,為300 M單向同軸電纜網,網絡建設和發展不均衡,急需對現有網絡進行改造。1997年實現有線電視信號村村通,1998年至今一直進行有線電視信網絡的改造和開展網絡綜合業務的探討工作。網絡存在以下問題。(1)有線網絡老化嚴重。網絡經過十多年的運行,大多數網絡已不堪重負,加之村級網絡改造不徹底,網絡調整采取“修修補補”的形式。(2)網絡建設技術標準參差不齊,網絡既有300MHZ,又有550MHZ系統。(3)網絡以同軸電纜為主,光纜建設少且光節點覆蓋的用戶多。原有光節點數量不能滿足發展需要,大多數支干線路的放大器級數在4~5級以上,造成傳輸質量差,維修時間長,維護成本高,使電纜網絡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升高,無法滿足發展數字電視的需求,有線電視用戶反映強烈。(4)網絡為傳輸傳統模擬信號單向傳輸方式。在基本業務的基礎上發展擴展業務和增值業務。擴展業務是有線網在電視節目服務方面進一步開發而出現的業務,包括專業頻道、數據廣播、視頻點播(VOD)等。這些業務雖然仍圍繞著電視,但服務的對象卻是特定的觀眾。觀眾從單純的被動接收節目變為有選擇性地收看節目,這類業務的收費標準較基本業務要高得多。增值業務屬于有線網上開發的多功能業務,包括Internet接入、IP電話、電視會議、帶寬出租及電視商務等。這些新業務使有線網的服務內容由電視拓寬到語音與數據通信、金融、教育等領域,大大拓展了有線網絡的業務發展空間。目前,有線網絡的增值業務在各地區還處在開發試驗的階段,收入極少,但其未來的潛力卻是難以估量的。
國外有線電視的發展狀況:模擬電視有NTSC、PAL和SECAM三種制式。目前,數字尚無統一的國際標準,有美國的ATSC、歐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三種不同的標準。1996年12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確定FCC為美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歐洲確定采用DVB為框架的數字電視標準,發展的側重點放在標準清晰度數字電視。日本是繼歐美之后在歐洲DVB技術基礎上,研制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我國有線電視的發展狀況:我國的有線是電視經歷模擬電視到數字電視的發展過程,由于模擬電視存在的先天不足,有線電視數字化是廣播電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繼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后的又一次革命,最理想的數字電視就是數字高清晰電視和互聯網數字電視。
增加無源光纖傳輸,減少有源電纜傳輸,提高有線電視干線技術指標,以補償有線電視分配網信號的衰減,進而達到延長有線電視電纜網絡的使用壽命,提高網絡傳輸質量。網絡單向改造首先調整基礎網絡,將網絡帶寬由以前的300MHz升級為860MHz系統,以實現有線電視由模擬向數字的整體轉換。網絡改造原則,一是合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使其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抓好基礎網絡建設,其包括管道建設、電纜分配網設備等。二是采用有發展前景的技術。學習一些地方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制定有線電視網絡今后幾年的發展方向。三是因地制宜。有線電視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改造要切合實際,根據業務和開展情況來規劃網絡改造,避免造成資源的閑置浪費。
根據改網的整體思路,確定需要改造的光纜和分配網線路,本著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穩步調整。
3.1 以光纜網絡建設為主
目前,顏厝鎮有線電視網絡的組成仍然以同軸電纜為主,電纜網絡的投資大且光纜投入不多,隨著光纜和光設備價格的不斷下降,光纜已成為現在建網的主流。今后應加大對光纜的投入,光纜逐步向新建小區、村莊延伸,使光節點更靠近用戶。光節點的設置采用樹枝型鏈路:光節點以下放大器級聯一般不超過二級,光節點采用四端口高電平輸出,雙向光工作站回傳網管預留的光接收機。
3.2 機房布局
以1310 nm光發射機傳輸為輔,數
字電視等基礎業務采用1550 nm傳輸方式。如圖1。
構建稅收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征管系統。不斷推進完善稅務征管體制改革,構建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征管體系。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從納稅人反映強烈的“難點、痛點、堵點”入手,切實降低征納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圖1 信號傳輸流程圖
3.3 光纜支干線路的建設
規劃實施三條主干光纜線路。2009年7月,建設鎮政府到錦浦橋、宅前村76B光纜主干線路4 km。2011年1月,建設鎮政府到上洋村74B光纜主干線路4.5 km;同年4~6月,建設上洋村至長邊村50B光纜線路4.5 km。2012年2月,建設鎮政府到路邊村50B光纜主干線路3.5 km,48B以下光纜線路9 km。2012年3月,建設下宮、洪坂、水頭、馬洲及丹洲等村光纜線路58B(含以下)光纜線路15.5 km。
3.4 有線電視網絡的改造
田址村是顏厝鎮村級網絡改造試點村。該村經濟發展較快,農民生活水平較高。該鎮安裝衛星天線較多,在網絡改造之前,針對衛星天線清理整頓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入戶宣傳,宣傳衛星天線安裝管理條例;二是加大執法力度,組織有關部門對非法安裝衛星天線用戶進行清理整頓,并取得了成效。2009年12月開始改造,2010年1月底完成改造。全村網絡改造配備光接收機7臺,供電器7臺,放大器20個。架設75-9電纜8.5 km。田址村網絡改造見圖2。
以該鎮路邊村網絡改造為例。路邊村地處漳州市南郊,自然村多,外來人口多,給有線電視管理帶來了難度。2012年2月底開始改造,3月底完成改造。全村網絡改造投資10萬余元。建設48芯以上光纜3.5 km,建設48芯以下光纜9 km。

圖2 田址村網絡改造圖
4.1 光纜接續盒的防水問題
管道敷設中的光纜接續盒,每到雨季由于內澇檢查井都會進水,光纜接續盒中雨水較多,其內裸纖經過雨水長時間的浸泡,將會影響其傳輸特性。解決辦法就是在需要熔接的地方設置具有防水功能的光纜交接箱。
4.2 防雷措施
由于獨特的地理條件,顏厝鎮每到春夏季雷擊現象頻繁,做好防雷措施尤其重要。HFC網絡系統接地質量好壞關系到HFC網絡系統能否正常運行。
4.3 電纜施工問題
HFC網絡中對光纜網和電纜網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布放光纜和電纜應用力均勻,不得出現打折、死結、用力過猛等現象,應規范施工,桿路與桿路同向建設時,距離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光纜布放完畢,應及時測量,是否造成損傷。光纜端頭應嚴格密封,不得浸水。
隨著漳州圓山新城建設的進展,顏厝鎮完成核心區總體規劃和各項專項規劃編制,征地拆遷一批建設用地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建成建好上洋、洪坂、洪塘村等一批安置小區;學校、醫院完成布局,一批城市綜合體,生態住宅社區、城市主題公園、國際會展中心、大型商業廣場、花卉交易市場、甲級寫字樓及金融機構等建設提速,城市經濟繁榮發展,圓山新城初現。這些給顏厝鎮有線電視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龍海市顏厝鎮有線電視網絡改造大力推進了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實現了有線電視網絡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目標,規劃布局了今后有線電視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加快有線電視雙向改造步伐,開發有線數字電視的增值業務,拓寬收費渠道,進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孝剛.棗莊有線電視網絡改造方案[J].電視技術,2009(9).
[2]閔士權.國內外衛星數字電視直播業務發展概況[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05(6).
[3]葉建華.溫嶺市有線電視網絡改造實踐和應用[J].中國有線電視,2009(6).
[4]林德立.海口市有線電視HFC網絡改造的規劃和設計[J].有線電視技術,2012(5).
[5]王松坡.加強農村有線電視網絡技術維護工作[J].中國有線電視,2002(3).
[6]林哲彥,謝用謙.農村有線電視網絡改造和村村響工程[J].廣播電視信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