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斌
(作者單位:云南省廣播電視學校)
網絡通訊安全中的倫理問題與相關方法
王文斌
(作者單位:云南省廣播電視學校)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導致在網絡通信安全中出現了一些倫理問題,給社會治安帶來了不良影響。本文從網絡通訊安全中倫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出發,對網絡通訊安全倫理問題解決的相關辦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網絡通訊安全;倫理問題;相關辦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普及,人們開始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因為其自身的虛擬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良影響,尤其是一些倫理問題。探究倫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對網絡通訊安全中的倫理問題采取一定的措施給予解決,對維護網絡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1 網絡通訊安全中倫理問題的表現
網絡通訊安全中的倫理問題復雜多樣,包括蠕蟲、拒絕服務供給、木馬威脅等占據比重非常大。除此之外,域名劫持、網絡后門漏洞、計算機病毒及非授權訪問等也占據一定比例[1]。
1.2 網絡通訊安全中倫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2.1 技術層面上的原因
網絡的虛擬性、快捷性和便利性導致大量不健康信息產生,這些信息對人們的道德觀念產生了一定的侵蝕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健全的道德人格形成,從而逐漸使道德水平下降。同時,年輕群體過度沉迷網絡,逐漸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深受網絡不健康思想的侵蝕,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道德下降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現有網絡是在國際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構架的,它具有開放性和松散性,網絡倫理完全依靠網絡主體的“自律”和“他律”[2]。如果在網絡構架中缺失這兩方面內容,就極易導致倫理問題產生。
1.2.2 理論層面上的原因
一方面,網絡倫理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網絡倫理的意圖是構建公平、誠信、平等及真實的網絡環境,但是這種倫理構架的主動權掌握在技術高超的人手中,他們制定的網絡倫理有單項約定性,沒有很好地照顧到技術水平差的群體利益。所以,從構成上看,網絡倫理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另一方面,網絡倫理的內涵不完善。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速度過快,導致網絡倫理只是一種形式,在內容層面上,缺乏價值標準和倫理原則。除此之外,在網絡發展過程中,一些不屬于倫理的內容也逐漸呈現出倫理特點,如網絡域名、信息標準等,他們超出了傳統倫理標準的范圍,導致網絡倫理內涵出現不完善的現象。
1.2.3 社會層面的原因
首先,網絡是現實社會的縮影,網民在某種目的的驅使下進行網絡活動,導致在網絡活動過程中產生很多矛盾沖突,致使網絡通訊安全中出現倫理問題。其次,網絡沒有完善的倫理規范。同時,因為網絡的開放性,導致網絡多樣道德標準的出現。這些道德標準和不完善的道德標準相互沖突,從而引發網絡通訊安全中出現倫理問題。最后,網絡立法相對不完善。由于網絡發展過快,導致網絡立法出現一定的滯后性,從而導致網絡通訊安全中出現倫理問題[3]。
網絡通訊安全倫理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很多,如加強立法、加強網絡身份認證、提高網民“自律”等。在這些方法之外,本文結合“三線原則”對網絡通訊安全倫理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行探討。“三線原則”原理如圖1所示。
“三線原則”提出的依據是人的本性和網路通訊技術。“三線原則”分析如下。
人的知識水平的提高——底線原則就會修改。其中,底線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有害于別人的事情。中線原則就是自主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和責任權利統一原則的統一體。在網絡通訊過程中,這三條原則相互監督,都可以接受社會輿論、政府機關的監督。高線原則就是自律原則。

圖1 三線原則”原理
通過“三線原則”構建的網絡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不能有效地解決網絡通訊安全中的倫理問題。本文基于“三線原則”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網絡通訊安全體系的建立策略。“五位”指個人修養、制度規范、法律法規、倫理規范、技術水平和思想認識。通過法律法規和網絡通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倫理規范的深入教育,個人修養、思想技術水平和思想認識的提高,規范人們的網絡行為,從而促使網絡安全倫理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網絡通訊安全中的倫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倫理存在很大的差異。網絡通訊安全中的倫理問題主要表現在拒絕服務供給、木馬威脅、域名劫持、網絡后門漏洞、計算機病毒及非授權訪問等。
參考文獻:
[1]鄭潔.網絡通訊安全中的倫理問題的根源及其治理[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4):91-95.
[2]音坤,李琳.P2P技術環境下網絡通訊安全中的倫理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滁州學院學報,2010(4):11-14.
[3]虎業勤,程子洋.社交網絡引發的倫理問題探究[J].中原工學院學報,2014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