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清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第四小學 甘肅蘭州 730000)
小學中年級段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案例
史秀清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第四小學 甘肅蘭州 730000)
生態課堂不僅要求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高效性,更不能忽視作業的活化與創新。如何轉變學生作業觀念,如何將作業設計符合學生個性化需要值得我們深思,
生態課堂 作業創新設計 自主性 趣味性 開放性 多層次性
隨著構建生態課堂的系列主題教研活動的逐步深入開展。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已成為各位教師的共識。在積極響應學校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我發現人們在注重課堂教學靈活性與高效性的同時,往往忽視了作業的活化與創新,導致學生的作業負擔并未真正減輕,難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降低了作業效果,不利于知識的掌握,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立足教學實踐,力求打破傳統作業重復機械練習、枯燥乏味的局限,試圖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轉變學生作業觀念,變“要我做作業”為“我要做作業”。在作業的個性化設計嘗試過程中,我本著自主性、趣味性、開放性、多層次性的原則,在作業形式、作業內容、作業評價等方面的個性化設計進行了初步的探索。[1]
案例一:安排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完古詩《題西林壁》和《游山西村》后,我改變往常的作業布置方式把作業的布置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
師:學習完了這兩首古詩后,你打算給自己設計一份什么作業呢?
生1:我打算抄寫這兩首古詩,并進行背誦和默寫練習。
生2:我打算把這兩首古詩的意思說一說,并把其中蘊含的道理寫下來。[2]
生3:我想根據這兩首古詩的內容畫一畫。
生4:我想收集這兩位詩人其他的詩來吟誦。
生5:我想收集整理其他說明一定道理的古詩。
生6:我想整理跟這兩首古詩所說明的道理有關的例子。
師:同學們,你們自己設計的作業比老師設計的還要精彩。那么,我們就按照1+X的方法,同學們在完成自己設計的一份喜歡、力所能及的作業的基礎上,再選擇其他人設計的、自己也感興趣的作業。X的數量可以自由選擇(多選不限)。作業量不作具體規定。
在第二天的早讀課上同學們不僅能熟練背誦兩首古詩,而且大部分同學能用自己的語言流利地講解古詩內容和自己的見解,部分同學能聲情并茂的結合自己的圖畫講解古詩,如此作業設計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案例二:結合自己實際分層設計作業,分層分量充分照顧學生個體差異。[3]
在學習完《觀潮》一文后,我發現本課的四字詞語豐富,適合理解運用,我認真考慮后,針對本課的詞語理解,我為學生設定了三個層次作業:基礎性作業、技能性作業和開放性作業。
基礎性作業為:抄寫詞語,查字典說說詞語的意思。
技能性作業為:理解詞語意思、造句。
開放性作業為:請你根據這幾個詞語編寫一段話或一個短故事。
教師采用激勵、暗示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自己感興趣的作業,并挑戰更高層次作業。針對這次作業,我有這樣的體會:追求作業的有效性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作業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體,要關注人的差異,有彈性地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學習方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實際情況選擇作業。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作業,優秀的學生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避免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消損。當學生能自主、積極地完成不同程度、不同內容的作業練習時,他們也就不會感覺到學習的無奈和負重了。當然,在分層設計學生作業時教師要注意指導,鼓勵并暗示學生朝著喜歡的、能做的去選擇,這樣的作業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面向了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案例三:設計趣味性、實踐性作業,充分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各類興趣,
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訓練組的單元主題是“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副名揚中外的畫》等課文,讓學生領略了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學完這個單元,學生意猶未盡,還沉浸在一幅幅絢麗我多彩的傳統文化中。這正是我布置作業的有效契機。
師:請同學們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要自己動手去尋找、去收集、去欣賞、去感悟。你打算如何辦好這一份手抄報。
生1:為了辦好手抄報,我要閱讀有關的書刊、雜志或訪問家長,收集有關的資料,一定要辦得內容豐富。
生2:我打算利用我的美術、書法的技能,將刊頭設計、排版插圖跟內容融合一體。生3:我要出的小報主題是“正月十五鬧元宵”。小報中要有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的習俗以及燈籠的文化等民俗小知識。生4:我要出的手抄報的主題是傳統節日習俗,像重陽節、七夕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內容可以是傳統節日的來歷、故事等精彩之處。生5:我打算出以“有特色民居”為主題的手抄報,收集民居中的圖片、各種民居的特點介紹,力求圖文并茂,奪人眼球。師:好。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設計出一份最精彩的手抄報。
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愛畫畫的興趣,我還努力嘗試培養學生自己的歸類整理能力,如每單元學習結束后,讓學生按照自己認為需要掌握的類別畫出知識樹,學生參與度極高!知識樹設計不僅畫面漂亮更是詳細整理出了本單元的知識點!(附圖:學生優秀作品)
以上案例是我在學校生態課堂環境下對學生個性化作業的一些嘗試。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希望我能努力在熱鬧的語文課堂中應騰出點空間,設計一些個性化作業練習,拓展學習的空間,讓語文學科和其他各學科知識得到整合,課內向課外得到延伸,發掘學生潛能,增強課堂的創新色彩,讓學生愛上作業,愛上語文。
[1]《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
[2]《新課程研究》
[3]《當代教育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