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麗 溫 政
(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6)
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
杜曉麗 溫 政
(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6)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是我國高校培養優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各個高校對其發展均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近年來我國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發展態勢良好。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討我國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存在的問題。最后,本文從提高學員參與熱情,增進課程重視程度;增加學習名額,提高培訓覆蓋率;采取師生雙向模式互動,增加培訓過程中的交流與溝通三方面提出我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發展對策。
高校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 現狀 問題對策
自“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來,在各個高校得到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切實加強了對大學生干部以及優秀高校年輕一代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并且提高了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為使他們成長為優秀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2007年,團中央頒布《“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為我國在高校面向青年一代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青年人中間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奠定了政策性的基礎。在團中央的帶領下,在《綱要》的指導下,各個高校積極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并取得顯著成效。截止2016年,各大高校均有條不紊的開展培養工程,累計培養萬余名優秀的大學生干部骨干。
1.學員參與熱情不高,對課程學習重視程度不夠
近年來,我國經濟得到顯著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在經濟發展的促進下,人們原有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尤其是高校中的年青一代,在西方思想潮流的影響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度降低,甚至認為馬克思主義是“過時”的思想。因此,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情較低,并且也沒有給予課程足夠的重視度。[2]
2.學員名額有限,培訓覆蓋面不高
參加高校舉辦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學生多為學生干部、青年黨員以及優秀的青年知識分子,而大部分學生是沒有機會參與到“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中去的。另外,由于名額的限制還把一部分熱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優秀青年擋在了培養工程之外。因此,學員名額限制導致的培訓覆蓋面不高成為阻礙“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發展的又一個問題。
3.培訓課程以單向授課為主,缺乏互動與交流
我國大多數高校舉辦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都是以授課為主的,主要采取專家宣講、名師理論指導、專題理論培訓等形式。這種單純的通過教師或專家“單向”講授的方法雖然能夠起到理論宣傳的作用,但是缺乏教師與學生、專家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理論學習的效果。
1.提高學員參與熱情,增進課程重視程度
只有提高學員參與馬克主義者培養工程的熱情,才能夠使這項工程的全部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舉辦馬克思主義相關主題活動,例如趣味競猜、主題演講以及有獎征文活動等等,通過趣味活動的開展提高學員的參與熱情與重視程度。二是切實的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邀請專家進行馬克思主義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中應用的講座,使學員充分感受到學習的理論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提高學習熱情和對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
2.增加學習名額,提高培訓覆蓋率
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目的是為了使年青一代增強理論素養,并且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輸送更多人才,所以培養工程就不能把那些樂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樂于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優秀青年學子排除之外。因此,相關部門要采取多種手段增加培養工程的培訓名額,從而提高培訓的覆蓋率。具體來說,一是可以增加培訓班的數量,邀請相關領域專家輪流授課,從而使更多學員受益。二是可以開辟網絡學習途徑,把相關培訓課程錄制下來,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從而使更多學生參與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過程中。
3.采取師生雙向模式互動,增加培訓過程中的交流與溝通
學員通過交流與溝通把不理解的問題及時反饋出來,一方面有助于培訓者及時調整培訓內容,適應學員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能夠增加培訓過程的趣味性,使理論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具體來說,一是可以在培訓會末尾邀請學員暢談課程所得,并邀請培訓教師進行點評,通過這種互動的形式使每名學員都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二是可以給學員布置相關的理論研究性作業,要求學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并為各個小組配備指導教師,通過教師小范圍的指導使學員對理論問題做更深入的理解。
[1]王雯姝,楊增崠. 論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的成功經驗[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2∶122-125.
[2]唐銳,譚彬,鄭嘉茵.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機制建設探究——以中山大學“青馬工程·中大100”計劃為例[J]. 青年探索,2014,02∶89-92.
杜曉麗,山西永濟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在讀研究生。
溫政,山西忻州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