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波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基于高職軟件開發專業項目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
謝海波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我國高職院校建立的初衷就是要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實踐動手能力極強的實踐型人才,而實踐教學體系是決定實踐型人才培養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本文提出在專業層面上對軟件開發專業的教學體系進行研究,對以實踐軟件項目為導向的項目教學進行統一規劃與建設,建立立體化層疊式的項目實踐體系,培養出高素質實踐人才,為國家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軟件開發 實踐教學 教學體系
國家為加快軟件人才,尤其是“軟件藍領”的培養,2003年教育部在批準清華大學等35 所本科院校試辦軟件學院的基礎上,又發文試辦了35所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目前,除了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院校培養的軟件人才外,在全國1049所高職(專科)院校中80%以上的學校都開辦了計算機專業。但結果卻是:一邊是軟件產業缺乏大量藍領人才;另一邊卻是軟件開發專業高職畢業生就業難,專業對口就業率極其低下。[1]
1.高職院校的定位理論與實踐不一致
高職院校的定位在理論上較為清楚,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很模糊,并沒有實施以技術應用為主導、面向市場的軟件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充分考慮教育的層次性、滯后性,不分辨市場需求的真實性、飽和度,盲目跟進市場。[2]
2.模塊式教學采用不到位
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采取模塊式教學,但其模塊也只是將不同的課程拼湊在一起。在教學方法方面,雖然采用了理論與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法,但仍然是以書本知識的講授為主,對學生職業技能以及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相對不足。近幾年里國際軟件人才培養中倡導的“項目教學法”還處于“引進”嘗試之中。部分開展了項目化教學只在課程層面,在單門課程中進行了項目化教學,沒有從整個培養方案的層次去實施項目化教學。
3.教學內容沒有行業前沿性甚至嚴重落后于市場需求
教學中很少有反映新的軟件技術、軟件工具的應用等內容,尤其是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內容極少。另外,在職業技能培養方面,職業性法律法規、國際和國家標準、文檔規范、安全性措施、維護管理經驗等重要內容基本上沒有進入教學;在職業素質的教育方面,如培育開拓精神、市場觀念、管理技巧、團隊精神、應變能力等舉措,尚沒有得到全面實施。
4.考評缺乏多樣性
對學生的考評形式單一,考核的重點仍然停留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教師的教學重點導向重書本知識傳授而忽略能力培養。同時,這種單一的考評方式,導致衡量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行為規范及素質的課程形同虛設。另外,盡管許多學校引進了廠商的認證內容,但這種以獲取證書為目標的做法扭曲了認證考試的真實目的,以至許多學生手頭擁有很多職業資格證書,而在應聘面試中連簡單的代碼都不會書寫。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對大學生的教育還停留在傳道、授業的層次上,整個課程的實踐體系還是以演示性及驗證性實驗為主,考評學生的指標仍然是以考試分數為依據,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此弊端在地方師范院校的 IT 類專業人才培養中表現尤為突出。筆者在綜合考察項目教學法和創新能力內涵的共性的基礎上,遵循 IT 類專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提出一種基于層疊式項目的 IT 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實踐體系。地方 IT 類專業的院校具有教學資源比較薄弱和學生的整體素質比較差等特點,若還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上進行教學,勢必很難跟上一流大學。但如果將教學向好用、頂用、耐用的應用型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則一定能尋求到更大的發展空間。IT 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參照層疊式項目的創新能力實踐體系,歸納為:
構建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創新能力的源泉,屬于非智力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人格等,其核心是創新人格。[3]
創新思維: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
創新實踐:創新實踐是檢驗創新能力的唯一標準。采用項目訓練來提高學生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的想象力等綜合工程素質與創新能力創新研究。
1.教學方法改革
課程設置、項目群組與教學內容的組織必須要遵循以下 3 個原則:
(1)以工作任務為參照點設置項目課程:工作任務本身涉及多學科交叉,將知識和技能看作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條件,因此項目課程的設置既要遵循學科知識的嚴謹性,又要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學科空間。
(2)以構建知識和技能體系為參照點組織項目群組:項目群組應緊緊圍繞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結構結合生產或生活實際來設計,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鉆研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以項目為參照點實施教學內容:項目課程既不同于學科課程,也不同于技能訓練課程和任務本位課程,而是以工作任務為核心,其課程內容組織并非圍繞著一個個工作任務來進行,而是圍繞著一個個精心選擇的典型產品或服務來進行。
2.立體化教學體系構建內容
(1)實踐標準:依據行業標準,建立軟件開發專業項目實施的標準、流程、文檔。項目實踐遵照此標準去實施。
(2)實踐內容:在項目選擇上,也需統籌安排,保證各門課程所選的項目有一定的覆蓋度與相關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職業素養:把遵循編碼規范、開拓精神、市場觀念、管理技巧、團隊精神、應變能力等職業素養的培養,融入每一門課程的項目化實踐中。讓學生在一貫的項目實踐中,循序漸進,從感性到理性,從自發到自覺,逐步培養工程化意識。
(4)考核方法: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不是依據項目實施結果,更應注重項目實施過程的考評,比如設計各種項目跟蹤文檔。
3.項目實訓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1)嚴格把握好教師水平關
一直從事計算機科研有一定項目開發經驗的教師是擔任實訓教師的必要條件。教師除了要具備相應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具備跟蹤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最新發展、大膽實(2)實訓項目題目的選擇與實施
踐的能力,具備把學科發展的新成就、新技術引入到教學中的能力。
實訓項目不能太大,并且內容最好是與學生接觸較多,學生對這些系統的應用有一定的了解,這些很重要,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興趣。
(3)時間的安排合理
由于項目實訓時間一般很緊,也顯得異常寶貴,能否合理安排各階段的時間直接決定了整個實訓工作的成敗。時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會使得學生沒有緊迫感,太少完不成,沒有成就感,打擊積極性。
(4)激勵機制
制定好的激勵機制,要有一定獎勵和處罰,這樣才能培養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1]鄧華麗.淺談如何提高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 2011(1)
[2]閻樹新, 張華強. 趣味性日語教學的嘗試[J]. 日語知識,2002,(09).
[3]劉麗揚 淺析高職計算機教學實踐中高職學生編程能力的培養[J].魅力中國 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