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冰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富麗小學 廣東廣州 440113)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資源,提高微創作團隊教師專業發展*
鄧 冰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富麗小學 廣東廣州 440113)
利用現代信息化互聯網+信息技術、微課等資源,開拓微創新團隊的培養,有知識內容豐富、交互式性能增強信息化教育,可以實現跨時空、跨行業的傳播。對于現代教學來說,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提高微創新團隊教師專業化發展,信息技術資源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生機,因此培養教師的信息素養,開展教師繼續教育終身學習,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
信息技術 微創新團隊 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學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實現現代教育和微創新團隊的建設。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會從不同程度通過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葉瀾教授曾指出: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教育質量的提高,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同樣,如果沒有教師的專業發展就不可能有學生的自主發展。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探求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途徑成為學校創新團隊研究的重要課題。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加速教師專業化發展速度,在研究中學校成立了課題小組聘請有能力、工作責任心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和教學能手為微創團隊成員,保證教研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地保證。教師要從觀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以人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實現自身職業專業化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信息技術為環境、手段、途徑、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職業態度等方面不斷完善的一個系統的、復雜過程。[1]
學校微創新團隊的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而互聯網的開拓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如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教學管理知識、教研教改知識,以及教育技術知識引發等。提高教師績效、教育變革和促進教育觀念轉變。完善了錄播室、多媒體教室以及教師電子備課及微課制作室。充實并更新了現代信息教育基礎設施,全校班內配置了電子白板,安裝了基本的辦公軟件,達到了校園電腦臺臺能上寬帶網的要求,并且配備專職網絡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維護,保證網絡的暢通另外還有課改示范課、學科帶頭人觀摩課,配套課件作品,各校名師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以及電子圖書館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講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2]
學校課題組每年都組織教師大量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學習,方式靈活,如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通過課題組的建設提高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勢,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還通過骨干教師聽課評課、實踐反思、教學研究,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技巧,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絡,可實現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能提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互為作用,以發揮教學系統的最大效益。
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要求每位教師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層次、方式,有選擇地修煉。教師的教育觀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及對信息技術掌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直接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性實踐,通過學校不同科目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科學合理地查找、選擇、組合、加工、創新,通過微創新團隊成員分別按“學科”以“課堂導入資源”、“重難點突破資源”、 “知識總結資源”、“習題精選資源”和“微課素材資源”及“名師資源”等命名,存放到指定的學科文件夾,建立了教學資源庫,完善教師制度建設,提高教師團隊的全面我發展。
微創新團隊是提高學校教學工作的提高,教師教研活動通過先聽、再評、再聽、再評,以通過同課異構、磨課活動,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逐步提高,并通過專題講座、推門聽課、 青年教師展示課、研討課、閱讀課等各種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的效能。同時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深入研究與實踐 “精細教育”目標,全面打造學校、學生、家長多維一體的合作聯動教育的工作模式,初步呈現出“品牌+實效”的教學特色。實行特色發展與科研推進一體化策略,并將情緒與高效學習的研究融入在高效課堂建設中,學校微創新團隊按培養“校骨干教師、區骨干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市學科帶頭人、市名教師”五層目標三級梯隊的培養方向,制訂“名師工程”、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指導每一位教師制定個性化成長方案和年度計劃,明確目標,落實舉措,嚴格考核,使教師人人有目標,個個有追求,事事有落實,件件有成效。開展名師“一對一”工程,在堅持以老帶新的同時,學校為青年教師提供全面發展的平臺,盡量為他們創造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倡導競爭,激發青年教師奮發進取的精神,明確骨干教師的職責和權利,為骨干教師鋪好路子,為他們更好發展創造條件。重點抓好“雙師型”名師培養.以“名師工作室”為載體,建立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師隊培養梯隊.扎實開展教師下企業鍛煉活動,積極鼓勵教師下企業參與企業科研和技術改革,及時掌握和總結企業生產中的新方法、新工藝和新流程.定期開展技能大比武,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發揮名師隊伍示范作用,定期開展名師講壇、教學示范,促進教學相長。[3]
[1]錢俊瑞。培養教師五種意識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華人時刊∶校長》2014 年
[2]馬中江,朱國榮培育研修團隊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嘉興市區域教研工作的實踐與思考《教學月刊·中學版∶教 學管理》 - 2014
[3]嚴交筍 -教師持續學習和成長 驅動專業建設和發展 《教師博覽∶科研版》 - 2014
*此成果是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課題“小學微創新團隊的培育研究”批準號:2014ZJK024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