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婧
(包鋼二園 內蒙古包頭 014010)
幼兒園體育活動內容與幼兒體能關系的研究
苑 婧
(包鋼二園 內蒙古包頭 014010)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本學期,我們騰飛體智能分校將開始我們的教育活動,幼兒體能課題還是處在一個摸索階段,通過我們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我們豐富了理論知識,也更加深了對于課題的理解,有了更多關于課題的設想和實踐。
體育活動 時間 教研活動
“細節決定成敗”,我們決定從體育活動中最基本的隊列入手,讓其成為我們包鋼幼兒園的一項特色。老師每天都會利用晨間鍛煉以及體育活動的時間進行隊列訓練,立正、稍息、報數……在哨聲中,我們在每一次地課前進行訓練, 看著整齊的隊伍,看著神氣的孩子們,更加堅定了我們繼續下去的信心。這就是特色,雖小卻頗有成效。
2.從技能入手促教研
以前,我們對于課題的活動選擇缺乏系統性,經過我們的認真討論,我們決定從一個技能入手,選取相關的體育活動內容。本學期,我們以“跑”這一技能為特色,選取相關內容的教案,開展了教研活動《報紙跑跑跑》和《我是小劉翔》。這兩個活動都是以“跑”為主,一個是選取了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報紙為材料,另一個則是跨跳。
3.用數據說話更科學∶
體育課題的研究,必須注重數據的支持。所以,在開展體育課題之前,應對幼兒有個前測,了解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課題組成員通過網絡、書本等多種途徑,尋找適合各年齡階段幼兒技能發展的目標,制定了一份《幼兒體能調查表》,通過這份調查表我們分析各種數據,撰寫調查報告,對我們課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1.教研課后缺乏后測
原海床面覆蓋有0.5~2.0m不等的軟弱沉積層,主要為淤泥質粉細砂,局部為粘土層,有海藻類水草;海床面淤泥層以下,多數區域有一層0.3~1.5m厚強風化的泥質砂巖蓋帽石,呈堅硬狀態,有明顯鈣質膠結現象;砂巖層下部地層主要為中、細砂,鉆探揭露厚度約10.0m~25.0m,含貝殼碎片,局部夾少量透鏡狀粘性土和中砂層,細砂中含較多的互層狀粘性土薄夾層(夾層地層比例約占50%),呈密實~極密狀,大部分為半膠結狀態。
在教研活動過后,我們應該對幼兒的脈搏、心跳等一系列指數進行測試,但是對于如何測,具體要測哪些內容還是比較盲目,導致到現在都沒有開始測試,這是體育課題開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教研活動內容貧乏
現在,我們的教研活動內容主要是從網上尋找教研課,但是網上關于體育活動方面的內容較少,而且更新很慢。我們外出觀摩體育活動的內容又少之又少,對于體育活動前沿的一些模式、思想比較陌生。如果能與其他有相關課題的學校聯系,多相互觀摩、借鑒,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3.環境創設力度不夠
環境,是隱形的老師,體育活環境創設應源于幼兒發展的需要,服務于幼兒發展的過程。在大環境方面,我覺得我們應該在戶外活動的操場上,劃分各種活動區域,如攀爬區、投擲區等,充分利用每一個角落。當然,室內的小環境我們也應該利用起來。如走廊活動區,可在地面上畫些跳格子、腳印、幾何圖形供幼兒進行一些動作練習(如跳、跨等),可在上方懸掛一些自制玩具或精美可愛的小飾物,高低不同、適合不同能力的幼兒跳起觸物;還可在一些小空間如陽臺、走廊等處放置一些小型的體育器械,如呼拉圈、拉力器、皮球、高蹺、沙包等,供幼兒休息或課間時隨時進行活動。同時,主題墻的內容也可以與體育活動相結合。一個課題要開展好,必定需要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讓幼兒的體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老師們通過學習認識到∶園本戶外體能運功的開展是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1.環境的利用性
中國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我園是一所園林生態幼兒園,是幼兒戶外體能運動的自然大課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2.計劃的適宜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同時指出∶教師應“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地執行。”各班根據保教股的課程特色計劃及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將幼兒體能運動計劃貫穿在班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之中,在教師工作手冊上,有表格及文字的呈現。在實踐中將幼兒運動內容與主題探究活動相聯系,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如∶中班主題探究∶泥土親親,孩子們在戶外體能運動集體游戲時玩“小小建筑工人”游戲,其樂融融。
3.家園的互動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每學期家長會上,我們提出新的體能運動的活動要求,得到了家長們積極的配合和支持。各班每個孩子都有家長自制的5—6種體育活動材料,如∶飛盤、報紙球、紙棍、毛線辮子、奶瓶拉力器、布線球等豐富的自選游戲材料,幼兒愛不釋手,興趣特濃。
我園每學期有對家長開放日,讓家長觀摩孩子們的戶外體能體運動情況,請家長填寫活動評價表,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在家園互動中,我們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不斷創新改進,使各班的戶外體能運動活動更加精彩。
4.運動的多樣性
戶外體能運動,融體育與音樂相結合,孩子們的活動都是在音樂的指揮下進行,包括∶操節(徒手操、器械操)、集體舞、體育游戲、自選活動、放松環節。戶外體能運動應多樣性。
(1)統一性。各環節活動音樂的相同;同年齡組徒手操、集體舞的動作的統一。
(2)特色性。器械操的不同,各班利廢利舊的器械不同(奶瓶、紅旗、木棍等);各班的體育游戲的不同,使各班體能運動各具特色、富有童趣。如:小班有爬爬樂、過小橋;中班有小推車、羊角球;大班有滾筒爬、玩輪胎等。
(3)自主性。在自選活動中,孩子們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游戲,還可選擇游戲伙伴共同游戲。如:玩辮子游戲,幾名孩子在一起追逐抓對方的尾巴,歡聲笑語不斷。
(4)互動性。包括師幼的互動、生生互動、材料器械的互動。“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能根據本班孩子的運動情況,參與孩子們的運動之中,在邊玩邊做中給予孩子們正確的示范,引導幼兒使用正確動作完成游戲項目。
(5)生生互動。如∶集體舞的男孩女孩互動,集體游戲的競爭互動等。
(6)材料器械的互動。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體能運動的興趣,可采用材料器械互換的方法。即∶本班自選游戲材料的互換玩;同年齡組大型器械的互換玩。材料器械的互動,增加孩子們游戲的趣味性,提高游戲難度,促進幼兒身心更加愉悅發展。
5.指導的靈活性
教師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是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在幼兒戶外運動時,教師應細心觀察幼兒運動時的活動反應,關注幼兒的運動量,及時給予生活護理,動靜結合、靈活地使用不同的指導方法,因人施教,堅持以鼓勵表揚等正面教育的方法鼓勵幼兒進步,對待能力較差的幼兒,給予積極的協助,幫助他們完成游戲項目,增強其自信心。
體能運動課程特色的實施,保證了幼兒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增強了幼兒體質,使他們體驗了與同伴互動的快樂,提升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