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守國
(吉林省渾江區紅土崖鎮八方希望小學 吉林渾江 134300)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時守國
(吉林省渾江區紅土崖鎮八方希望小學 吉林渾江 134300)
閱讀,是與我們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園;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是兒童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閱讀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就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談幾點看法:
“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孩子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平時要多向學生介紹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一些故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要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在平時的知識訓練中,不少學生都認為閱讀理解知識較難以掌握,因而產生厭學和畏難的情緒。在課堂上,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如編故事、古詩吟誦、美文誦讀、小辯論賽、建立圖書角、開展班級讀書交流會等,還可以結合一些簡單的多媒體技術,創造條件,創設環境,營造氣氛,讓學生樂于閱讀,如教學《月光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月光曲》、《田園交響曲》等樂曲,想象樂曲所表現的是怎樣一番景象。從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喜歡閱讀,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
我們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要去了解它們,就要從多方面、多渠道入手。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這樣,學生的知識面才會寬廣,反之,便會造成學習的障礙。在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學習理解課文的同時,我們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廣泛地閱讀有關課外書籍,正確引導他們閱讀,如閱讀一些世界名著、經典之作(古詩、古文等)、偉人傳奇故事、科學與常識等,博采眾長,強聞博學。
在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有關中年閏土的肖像描寫片段,如“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讓學生通過人物的肖像描寫的學習,了解到閏土是個典型的、巨大壓迫之下的麻木精神和為饑寒所困卻無能為力的中國農民,從多角度、全面地了解作者魯迅所塑造的閏土這個人物形象。結合課文教學可安排他們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等,不斷提升自我的閱讀品位和水平。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感悟,并通過質疑和探究,自主解決問題,有意識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進而明確地理解文章的函意,從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據了解,有少數學生會經常自覺地閱讀課外書,可他們的家長曾和孩子的老師談到自己的不惑:孩子喜歡看書,也經常看書,而且看了不少,可閱讀水平卻沒怎么提高?這應該是與孩子的閱讀方法和習慣的不當所致。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僅有閱讀數量,而沒有注重閱讀的質量,是不可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水平的。所以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是學生由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過程。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周一貫曾經說:“閱讀教學總是要通過學生主體的認識圖式去同化課文內容。這種同化,并不完全是“順應”,也應當引導學生去質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給課文挑刺,從小培養學生不盲從權威,不唯書,敢于獨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在閱讀中,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悟所得,學會質疑,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創造性地閱讀,從中明白書中所包蘊的“真、善、美”。在教學中,拋磚引玉,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習貴在積累。我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善于把自己的閱讀所得,從中不斷吸收,并轉化為個人的積累,從而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歷代名人如朱熹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我們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注重自己的閱讀行為,如在不懂的地方點圈勾劃,聯系上下文理解語句,賞析與品味語句,學會快速閱讀長篇文章,從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以寫帶讀,背誦名篇名句,摘抄好詞佳句、名言警句等,并逐步積累。在學習中,學生既提高了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又掌握其中的表達方法,并化為個人所得,為個人所用,相得益彰。學生閱讀能力也不是一揮而就的。只有長期堅持閱讀思考,不斷訓練,閱讀水平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