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萍 李延德 李 路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遼寧撫順 113001)
淺析大學生在校期間存在的風險
陳 萍 李延德 李 路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遼寧撫順 113001)
“風險”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了解和認識大學生在校期間所會面臨的一些風險,提高大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及高??沙掷m發展的重要保證。
大學生 風險
風險是指在特定時間內,人們對對象系統未來行為的決策及客觀條件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可能后果與預期目標發生多種差值,差值越大,風險越大,反之亦然,“風險”它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是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隨著擴招步伐的加大,商業管理模式的介入,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逐漸趨于大眾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隨之而來的風險也逐漸的增多,正確認識大學生在校期間存在的風險,高校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降低或規避風險,降低管理成本,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有力的地位,促進自身的發展。目前來看,我國在校期間大學生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道德風險并不等同于道德敗壞。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被蛘哒f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后果時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在校期間,大學生正處在其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到完成階段,在當今燈紅酒綠、物欲橫流的今天,有太多的誘惑和吸引,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與管理,在校的大學生們很可能難以形成完善的道德品德,不講誠信,不懂得飲水思源、感恩反哺,萬事只求功利,以個人為中心,這些都屬于在校大學生的道德風險范圍。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誠信檔案及信用評價體系,約束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行為,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2]
高校的專業設置關系到為社會培養從事什么職業人才,專業的劃分、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畢業后能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由于一些學科專業在設置上的不合理、不科學,大學生專業結構與社會需求不符,甚至出現了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的說法,受教育者投入了大把金錢和十多年黃金時間的高付出、高投入卻換來了較低的回報。因此,高校的專業設置是存在風險的,在校期間的大學生的專業選擇也是存在風險的,為了降低在校期間大學生的專業風險,高校必須要正確定位與觀念創新,根據社會需要,科學合理的設置專業,大學生也要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結合自己的興趣,理智的選擇專業。
所謂大學生學業風險,是指學生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而可能導致預期的學習目的或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存在的偏差,或者是造成損失以及可能發生的危險。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逐漸大眾化的今天,在校大學生在其完成學業的過程中,由于外界客觀或者自身主觀的某些因素而致使其學業受阻,無法順利畢業,甚至拿不到畢業證、學位證等情況,而導致對自身就業形成的風險,都屬于大學生的學業風險。因此,在校期間大學生的學業風險問題主要是指大學生無法順利完成學業。例如,因違反校規校紀情節嚴重被學校勒令退學,學業成績不合格或者學分成績達不到最低要求,而拿不到畢業證或學位證等等。因此,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學業的規劃與指導,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隨著高校擴招,學生人數增多,思想復雜,受社會外界的各種環境影響增大,在校期間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逐漸突顯出來。近幾年,一些高校校園人身傷害死亡等突發事件頻現報端,像“馬嘉爵”案件,北大、清華的爆炸事件等等。學校安全風險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日益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之一,我們深切感受到大學生人身傷害給學生與高校帶來的巨大影響與嚴重損失。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舊的隱患消除后,新的安全隱患仍會隨時出現,造成這些“慘案”的發生也有其深刻的原因。主觀方面,在校期間的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心理、生理等各方面不夠成熟,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及時緩解,久而久之形成嚴重的心理疾病最終導致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陀^方面,社會節奏的變化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學校的內部外部環境,老師同學的人際關系,家庭的影響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會對大學生人身安全方面的風險形成隱患。因此,無論是社會、高校還是家庭都應該認真關注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共同構建高校學生人身安全危機預警機制以及人身安全事故處理保障機制,盡可能降低大學生的人身安全風險。[3]
隨著1999年以來,高校擴招規模的逐漸加大,高等教育在我國取得了超常的發展。但是,由于高校在就業工作上的指導相對滯后,學科專業的設置結構不合理,國內外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而造成的人才需求變化以及大學生自身就業意識薄弱和自身工作能力素質的差異等一些原因都導致了目前在校大學生的就業風險的出現。主要有就業指導工作的滯后造成就業信息失效專業設置的不科學和不合理導致就業失衡、國內外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給大學生帶來的就業風險、大學生自身就業意識薄弱以及自身素質造成就業風險等等。因此,在校的大學生必須對自身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合理的定位,在保證順利完成學業的同時,積極歷練,改善不足,提高能力,才能降低自己的就業風險,面對著如此嚴峻的種種就業風險,高校必須充分認清形勢,通過廣開渠道、多方合作共建就業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大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鍛煉,努力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多角度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建設等方面,積極規避大學生就業風險。
總之,了解和認識大學生在校期間所會面臨的一些風險,提高大學生風險防范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減少甚至消除在校期間大學生存在的風險,創造一個和諧穩定,有利于大學生學習、發展的良好環境,是我們每一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心愿,也是高??沙掷m發展的重要保證。[4]
[1]劉楚佳.我國高校本科專業設置改革探討 [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07,(2)47
[2]張玲.高校專業設置:實現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載體 [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4)22-23
[3]柳清秀,楊靜.多元就業觀是高校指導學生規避就業風險的必然性選擇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4)86-88
[4] 李蘇.對大學畢業生“有業不就” 現象的思考[J].寧夏大學學報,2005,(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