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鑌
(陽春市第一中學 廣東陽春 529600)
如何提高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的有效性
李劍鑌
(陽春市第一中學 廣東陽春 529600)
通過借鑒他人的做法,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高考化學一輪復習進行了反思剖析,就如何提高考一輪復習的有效性,從復習前期準備、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后鞏固等方面提出建議和意見。
高考 化學 一輪復習 有效性
高考一輪復習是對學科基礎知識的復習和整理,使之系統化和深化,把握學科基礎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學科知識網絡,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方面入手提高高考化學第一輪復習的有效性。[1]
1.認真研讀考綱、《考試說明》,明確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找出增刪的內容,題型示例的變化,滲透到教學和學案中,讓學生明確每一知識點在高考中的難度要求。
2.認真閱讀、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別是選修教材)中實驗和習題的可變因素,進行深入地理解、應用,通過復習,使化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并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2]
3.精選教輔書,備課組老師對各種教輔書進行分類分析研究后,選擇一本適合考情、學情的教輔書,教師提前完成,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教輔書。
4.熟悉近三年高考題,認真分析、研究高考試題,摸清高考試題涉及的知識點、熱點、特點以及變化趨勢,找出它們在教材中相應的知識點以及一系列有層次的題目,在編制教學案時將每個考點依次落實。[3]
5.研究學情,調閱學生成績,進行分類匯總分析,教師再因材施教。
6.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細分到具體的周次、節數,預留機動課時,并將教學計劃公布給學生,幫助學生制定個人的復習計劃。
1.教有定法,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指導學生借鑒教法來修正學法,更好地適應教師教學。筆者一般要求學生按五步完成復習:第一步回歸教材,全面閱讀,劃出重點和難點;第二步脫離教材,獨立完成教輔書中知識點填空,對于不熟悉的用紅筆填寫正確的參考答案;第三步閱讀教輔書中的典型例題;第四步完成教輔書上的習題。(此階段科代表負責收集同學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匯總分類后于課前交給教師,教師利用上課時間予以點評,并加以拓展延伸);第五步做好課后反思,及時查缺補漏,消除知識盲點。
2.教無定法,選擇恰當的復習方法
(1)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對于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等容易遺忘或模糊不清的知識點,讓學生“先學”,即自主閱讀、回顧教材,寫出每步轉化的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找出本節或本章的主要內容,并提出無法理解的問題。課堂的“后教”以探討、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為核心,以建構知識結構網絡為重點。
(2)先教后學—以教導學
適用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等覆蓋面廣、學生獨立建構基本理論知識有一定困難的知識點。“先教”即教師幫助學生把知識點串接起來,然后學生“后學”培養學生對知識內在聯系的深層次理解能力,注重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應用,運用相關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
(3)邊做邊學—以做促學
適用于化學實驗復習。讓學生動手完成重要的、有代表的探究實驗,從“設計實驗方案→互評實驗方案→改進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到“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合理解釋和評價”,學生一一親歷,了解化學實驗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4]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筆者在課堂上始終保持陽光激情,并通過課前準備操調適大家的情緒,經常微笑、點頭,保持和學生的眼神交流,持續地鼓勵學生,相信并尊重學生,創設一種支持的、安全的課堂環境,在課堂上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并且充滿期待地等待學生回答,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兼顧到所有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學習中找到自信。[5]
2.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由點連線、由塊接面、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思考,讓學生歸納總結出知識網絡,并分析發現出知識塊與塊之間的異同,悟透其間的內在規律及特性,從而達到強化記憶、提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復習目的。
3.恰當解決學生筆記問題
筆者告訴學生,凡是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除了右下角的草板)都是必須掌握的,凡是沒有理解或出錯的,都必須做筆記。而課件內容,需做筆記的內容,配上筆記動畫。這樣學生形成習慣后,就無需教師提醒,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做好筆記。
4.科學利用課堂40分鐘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高三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的前6分鐘效果最佳,30分鐘后注意力急劇下降,因此重難點盡量在前10分鐘內突破,之后講練結合,最后10分鐘側重于練、寫、討論。
5.課堂練習細節處理
(1)選題原則
不宜將綜合性大的試題直接用來教學,而應對綜合性大的歷年高考題進行拆分和重組。設計問題時,首先以復習目標為核心和主線,圍繞主干知識設計問題情景;其次情境化,與學生的實際應用相聯系,讓學生產生問題體驗過程;第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激發思考的積極性,培養學習的情感。
(2)配備專門的課堂練習本,凡課堂習題,解題過程都呈現在該練習本上,且不能涂改原來錯的解答,而是用紅筆直接更正,這樣考前就可以翻閱,迅速鎖定自己容易錯的地方,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1.指導學生訓練
教師將教輔書、教材等資料中的習題進行分類,分為必做題、選做題、免做題,通過科代表抓落實。堅持每周一次選擇題測試、一次重點章節測試,以達到強化主干、突出重點、重視熱點、專攻弱點的指導思想。
2.做好“四個規范”。即規范“五式”的書寫、規范解題步驟、3.學生配備錯題集,每次大考后寫試卷反思,教師全收批閱,學生考前翻閱錯題集、試卷反思卷。
規范學生的文字表達和規范審題。
4.加強應試訓練,指導學生做好心理調整,提高應變能力。
5.利用課前5分鐘開展學生講題,分享好題。
總之,高三一輪復習時要避免炒冷飯,做好規劃,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好細節,提高復習有效性。
[1]保志明.對高三化學復習課效率的反思[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9):48-50
[2]熊丹.淺談高三化學復習[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262-263
[3]王志剛.新課程背景下高三化學第一輪復習備考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高考版),2010,(9):30-31
[4]張興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三化學復習的分類指導[EB/OL].豆丁網
[5]唐春燕.高三化學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探究[EB/OL].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