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科學道德建設論壇舉行
5月22日,由中國科協、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科學道德建設論壇在廣州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院士出席論壇并致辭,他指出,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學術不端現象是長期存在的,也是嚴重的,我們要像中央反腐敗那樣堅決,讓學術不端行為“不敢”、“不能”、“不想”。首先,要有堅定打擊學術不端行為的決心,做到“不敢”。近日英國BMC公開撤銷43篇論文,其中有41篇來自中國大陸。面對這樣震驚學術界的嚴重事件,我們要像反腐敗斗爭一樣,秉承宗旨,發現一起查一起,堅決懲治學術不端行為。第二,要完善制度建設,做到“不能”。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從這次BMC撤稿事件涉及的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入手,進一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機制,不斷完善學術評價體制和人才評價機制,強化學術規范,健全出版管理等方面的法規制度,讓學術不端行為不能實現。第三,要加強科學道德教育,使科技工作者認識到學術不端行為的丑惡,做到“不想”。要強調道德的重要性,教師以身作則,教導學生誠實守信,把道德教育貫穿教學工作的始終。從精神層面上杜絕學術不端行為是更加艱巨的任務,也是長遠目標。韓啟德說,中國科協在學風建設和反對學術不端方面肩負著重大責任。作為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組織,中國科協要發揮自我規范作用、自我教育作用、自我監督作用,要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方面發揮引導作用。中國科協組織的各項活動中要強調誠信,要加強學風建設。中國科協還要肩負起科技團體的監督責任,針對此次BMC撤稿事件,中國科協和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要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實事求是,一抓到底,維護科學道德和良好的學術生態,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此外,科協還應該加強對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研究工作,發揮更大的引導作用。韓啟德強調,我們要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找到辦法,采取行動,堅持科學道德,維護良好學風,使科學技術更好地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論壇分為兩個單元,與會專家們用自身的科研經歷和人生感悟詮釋了科學道德和科學精神,報告精彩紛呈,參會代表們提問積極踴躍,現場座無虛席,氣氛十分熱烈。在開放式討論環節,與會代表們圍繞論壇主題“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建設”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研討,就如何建立良好的科研體系、如何更好地發揮科技評價作用、如何加強教育調動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更好地發揮科技工作者聰明才智推動創新,促進科技工作者堅守科學道德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教授作了論壇閉幕總結。柯楊提出了三個觀點:第一,科學道德建設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要從國家、社會和文化背景出發,做好充分準備,打持久戰,一步一步改進。第二,教育可以在科學道德和誠信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要重視對學生的教育,從思想方法、科學精神方面加強引導。第三,科學道德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自上而下地完善評估體系,避免過分強調SCI,避免把不可量化的因素量化,要充分尊重科學研究規律。
(供稿: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編輯部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