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然 史立平
(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4)
生命教育發展現狀研究
張賀然 史立平
(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沈陽 110034)
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顯現出來。筆者認為實施生命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應該將生命教育滲透到生物課堂中去,讓孩子們從小時候起就能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本論文所要研究的內容是生命教育在我國初中生物課堂中發展現狀,以便于找到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案。
生命教育 生物課堂 發展現狀
1.從生命內涵的角度來闡述生命教育
肖川、陳黎明在《生命教育:內涵與旨趣》一文中提出生命教育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哲學內涵,并從三個方面論述了生命教育的真義。一、關涉一切“有生之命”,倡導大生命觀,每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強調要教育學生不僅要關愛、珍惜人類的生命同時也要注意到周圍的一切生命體例如植物、動物等。二、道德的超越與提升,道德源于生活并孕于生活之中,主張用生命教育超越和提升道德教育。強調用生命去溫暖、呵護、滋潤生命,用生命去燦爛生命。三、為幸福人生奠基 強調應該讓學生活在當下,提出當今教育的弊端,即過分地讓學生去追求知識與技能的提升不夠關注學生的心靈。倡導生命教育應該讓學生學會追求幸福。[1]
2.從生命價值角度闡述生命教育
葉瀾在《“教育的生命基礎”之內涵》中提出“生命價值是教育的基礎性價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價值和創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義”。并提出教育轉換的基礎性構成是生命的精神能量,強調生命的精神能量的重要作用。同時強調師生要主動地投入到實踐中去。
劉濟良在《生命教育論》中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認為在生命教育中讓學生先了解生命從開始到死亡的全過程,讓學生具有生命意識,培養學生形成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價值觀,懂得并追求生命的價值。[2]
3.從道德角度闡述生命教育
馮建軍在《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中從三個層面闡述了道德與生命教育的關系。一、從邏輯層面中闡述道德寓于生命之中 二、從現實層面揭示道德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隔離 三、從可行層面論述將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馮建軍認為道德與生命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將道德教育“去生命化”,同時也不能將生命教育“去道德化”。提倡符合生命發展的基本需要,用道德內容和手段引導生命的發展,使得生命的意義得以提高,生命之花燦爛綻放。
1.香港的生命教育
香港的生命教育較大陸起步較早,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發展較快。香港生命的教育目標側重于傳送珍惜生命的信息,與他人,與自己,與環境建立一個和諧、互相尊重的關系,最終目標是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有面對挑戰的樂觀精神。其另一大特點就是教育對象廣泛,小到中小學生大到敬老院的老人。除此之外還有專門針對老師和家長的生命教育,使得生命教育得到了有效的推行。生命教育的實施方式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方式,即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行政推行,社會福利團體、宗教團體以及民間組織等的支持與參與。香港的生命教育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得生命教育能更深入人心,更能被人們接受,也更能使人們受到觸動。
2.臺灣的生命教育
臺灣的生命教育也起步較早,起初只是在幾個學校和民間團體的推動下實行生命教育,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臺灣才正式開始實施生命教育,2001年,正式宣布當年為“生命教育年”。臺灣生命教育的特點是并沒有把生命教育單獨設置成課程,而是在綜合活動及一些其他程中融入生命教育是一種融和式教學。臺灣的生命教育理念以人為核心,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宇宙、人與他人四個方面進行生命教育,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尊重自己、他人以及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的生命,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為構建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努力。
3.我國內地的生命教育
我國內地的生命教育較港臺比起來起步較晚,最早關注生命教育的是葉瀾教授,提出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價值和創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義。在我國,生命教育的發展具有地域性的差異,江蘇、上海、遼寧等地的生命教育起步較早。我國的素質教育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這一理念也可以看作是生命教育的開始階段。2004年12月遼寧省面向全省啟動了中小學生生命教育工程,規定“生命教育”是中小學生必修的重要正規課程。緊接著上海市教委和科教黨委也于2005年6月聯合出臺了《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把生命教育提上日程。江蘇省也在2006年在部分中小學開設了有關生命教育的課程。[3]
雖然近幾年我國對生命教育越來越重視,但因為地區間的差異較大,每個地區生命教育的現狀也有所不同。近幾年,隨著青少年自殺事件的頻發,犯罪年齡趨于低齡化等現象,生命教育已經迫在眉睫,需要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不斷改進和完善對于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讓青少年可以幸福地享受生活。
[1] 肖川, 陳黎明. 生命教育∶內涵與旨趣[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3, 12(4)∶30-36.
[2] 葉瀾.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
[3] 劉濟良. 生命教育論[D]. 浙江大學, 2003.
張賀然(1992.8-),女,漢族,籍貫:遼寧朝陽人,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院,15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學科教學(生物),研究方向:生物教學
史立平,女,副教授,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