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
把“社會組織”還給社會
遲福林
社會組織是公民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載體,它在社會治理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社會組織具有完善市場機制、保障改善民生、繁榮發展文化、促進公眾參與等諸多功能,其最重要的本質功能是社會協調功能和道德建設功能。
對于社會來說,在政府與個人之間需要有一些協調性、媒介性的社會組織。這些社會組織不僅可以協調政府與個人的關系,還應在組織社會生活、社會道德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社會組織既是道德規范的重要制定者,也是道德實踐和道德監督的重要主體。比如,行業協會、職業團體、公益組織等社會組織,一方面通過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來遏制個體的利己行為;另一方面通過組織活動來擴大利他主義。在社會治理問題上社會組織該發揮五方面作用:一是社會服務提供者,能有效地承接公共服務。社會組織應發揮服務功能作用,利用自身機制、資源、人才等方面優勢,在政府和市場不能或不愿做的領域提供社會服務,參與解決目前市場解決不了、政府解決不好的社會問題。在完善公共服務、解決社會問題、緩解政府壓力、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其應有作用。二是社會治理參與者,積極推進公共治理。要變政府管理為公民參與的社會治理,就需要把一些可由社會自我管理的事務交由社會,充分發揮社會自我管理功能,提高社會自我管理能力。因此要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優勢,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間的合作,推進公共治理社會化,形成政府、市場、社會組織有效協同、政府社會管理與公眾自主管理相統一的社會公共治理格局。三是公眾訴求代言者,如實反映群眾意愿。社會組織作為不同群體利益代表,根植于公眾,熟知所屬成員的利益需求,能通過多種渠道以合法表達方式把下層安危冷暖向上層反映,也能及時地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向群眾宣傳,是黨和政府與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同時,社會組織能進行不同群體利益協調和對話,成為避免社會震蕩的“緩沖器”。四是群眾權益維護者,切實保障群體利益。社會組織應成為社會利益關系的涮節器。社會組織透過合法渠道維護群體利益、保障群眾權益,有序參與社會問題解決,減少公眾自發行動給社會帶來的對立、排斥、沖突,使社會更加成熟、理性、和諧、穩定。五是社會矛盾調處者,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社會組織是化解社會矛盾、緩和社會沖突的潤滑劑和稀釋劑,是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安全閥”。發揮社會組織優勢,將其引入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自我管理、維護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
社會組織是社會治理的主體力量之一。所以發展社會組織無論對于國家治理、經濟社會生活發展、對于民生都有多方面的重大意義。目前我國社會組織從數量到質量都有所發展,尤其涉及民生和公益類的社會組織發展比較快,但總體仍顯不夠。為社會組織更好地發展掃清障礙,一是應解決認識問題,對社會組織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有的地方和部門對社會組織發展的重大意義、發展的客觀趨勢以及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到位。他們擔心社會組織的發展會產生負面效應,對社會組織采取輕視、排斥的態度,不重視社會組織的培育扶持。二是健全社會組織管理相關法律體系。目前的法律體系比較滯后,應適時制定出臺《社會組織法》,對社會組織的法律地位、主體資格、登記成立、活動原則、經費來源、稅收待遇、監督管理、內部自律等做出明確的規定。盡快修訂出臺相關行政法規,并盡快制定一些社會組織管理的專項法律,完善社會組織的公益資產管理、內部治理、信息公開、稅收優惠、捐贈管理、權利救濟等相關規定,提高對社會組織的依法監管水平。三是出臺扶持社會組織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增強社會組織服務社會能力,提高社會組織的社會地位。對社會組織在稅收優惠、財政支持、人才隊伍建設、社會保險、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公共服務、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等方面制定明確、具體的政策規定。
現在社會組織被當作營利企業來對待,并以企業的標準課稅。這對非營利的社會組織而言是有失公允的。應出臺社會組織稅收優惠政策,增加非營利組織取得稅收減免優惠的種類和范圍。對社會組織在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等方面予以減免。完善社會組織的財務制度、人事管理、職稱評定、崗位培訓、社會保險等政策,切實解決從業人員的實際困難。
出臺社會組織專職工作人員權益保障辦法和社會組織專職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管理制度等。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增強社會組織服務社會能力,還有利于提高社會組織的社會地位。
社會組織的發展需要激發自主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更需要相應的制度建設。當前,盡管發展和規范社會組織的法律制度在不斷完善之中,但是社會組織的法律制度建設跟不上社會組織的發展,跟不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推進,跟不上公眾對社會發展的基本訴求,且這方面的不相適應越來越突出,必須加快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建議將社會組織的基本法納入立法規劃,盡快開展社會組織基本法的立法調研和起草工作。同時加大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化力度,對社會組織的監管應將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管結合起來。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