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困境與出路

2015-03-01 14:23:56張民省
學會 2015年1期

張民省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困境與出路

張民省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社會組織是協同政府提升社會自治能力、完善社會治理的重要載體。當前,中國社會組織發展面臨著觀念落后、制度僵化和人力不足的多重困境,如何“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提出應逐步弱化政府主導的“一元化”治理格局,為源自民間力量的社會組織騰出作為空間的基本思路。建議從加快培育公民社會以促進公民權利意識覺醒、加快制度建設以法治精神構筑社會組織發展的理性秩序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以壯大中產階層的社會構成,多方合力推動我國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

社會組織 困境 活力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而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離不開社會組織的現代化。只有使大量的社會組織參與到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活動之中,才能有效地彌補經濟運行的“市場失靈”和公共服務的“政府缺位”,形成政府與民間“共同治理”的社會治理格局。

一、社會轉型期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狀況

社會組織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從廣義上講,社會組織指人們在共同的社會活動中結成的關系較親密的人群,包括家庭、家族、政府、軍隊、企業、學校、醫院、教會等有一定內部同質性的團體,由一定數量的社會成員,按照一定規范并圍繞一定目標聚合而成。而本文指稱的社會組織,主要是從狹義而言,特別指的是那些區別于政府,出于維護自身權利或以為社會提供特定服務為目的組建的穩定群體,如中介組織、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行業協會、興趣小組、非營利機構等組織。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F·德魯克認為,社會組織是“社會領域中基于志愿者并且能夠發揮人的精神力量的組織,同時提供了社會所需要的社會服務和政治體制所需要的領導力量開發”[2]的重要力量。我國學者鄭杭生認為,“社會組織具有完善市場機制、保障改善民生、繁榮發展文化、促進公眾參與等諸多功能?;竟δ芸梢愿爬閮蓚€方面:一是社會協調功能;二是道德建設功能”[3]]。因為對于一個健康的社會來說,在政府與個人之間確實需要一些具有協調性、媒介性的中間組織來潤滑和黏合,這樣的組織不僅能協調政府與個人的關系,而且可以在國家經濟增長、社會道德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古今中外都曾廣泛存在的行業協會、宗教團體等組織,一方面,可以通過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來遏制個體的自私自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社會組織的活動來擴大弘揚利他主義行為和價值。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快速轉型和經濟轉軌的關鍵時期,如果有適當數量和規模的社會組織作為溝通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那么必然可以成為社會矛盾的“減震器”、政府治理的“變速箱”、社會公平的“平衡儀”,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七大提出“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4]的任務后,我國政府對社會組織的管理已經開始逐步由原來的約束管控轉向了培育鼓勵為主。在201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也首次提出“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并重,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發揮其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5]的重大命題。2012年十八大又提出了“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4]的新任務??梢哉f,伴隨著這些觀念上的轉變,我國公民社會的發展空間已經大大增加。據民政部發布的《2011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46.2萬個,比上年增長3.7%。其中,全國共有社會團體25.5萬個,比上年增長4.0%”?!拔覈灿谢饡?614個,比上年增加414個,增長18.8%”[6]。目前,這些組織幾乎覆蓋了我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勞動、民政、體育、環保、法律、慈善等公益領域及中介、工商服務的社會組織,已經初步形成體系。

作為公民社會的基礎,包括政治組織、經濟組織(企業)、文化組織、軍事組織、宗教組織等在內的各種類型的社會群體,已經在我國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生活方面,社會組織正在推動國際、行業、企業之間的不同合作,一方面使各組織成員的活動由無序變為有序;另一方面又把分散的個體粘合成一個新的強大集體,把有限的個體力量變成了強大的集體合力。社會組織還通過提供和分享就業信息,擴大了就業渠道,增加了就業機會。通過積極參與各類經濟活動,各類社會組織中的從業人員迅速增加,據統計,到2011年為止,全國各類社會組織共“吸納社會各類人員就業599.3萬人,形成固定資產1885億元”[7]。同時,許多經濟類社會組織和行業組織,在規范行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中同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治參與方面,各種社會組織對各級政府的公共決策正在產生著日益重要的影響,有力地推動著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這些社會組織不僅成為公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重要渠道和推進基層群眾自治的重要動力,而且成為了溝通政府與公民的橋梁,有利于增強官民之間的互信;在公益事業方面,各類社會組織一直承擔著扶貧濟困,促進慈善事業做強、做大的重任。據民政部2012年公布的資料,“從捐贈總額來看,從2006年的127億元到2011年的845億元,6年間我國年均捐贈收入超過668億元,平均年增長率達62.71%”[7]。除此之外,社會組織的公益作用還特別體現在保護生態、改善環境、維護社會治安、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在文化建設方面,社會組織通過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包括有形的、無形的)對組織成員的約束,從而使組織成員的活動互相配合、步調一致,有效地發揮了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組織的凝聚力,增強組織成員向心力的作用。如各地社區組織廣泛開展的文化體育活動,幾乎都是由社區居民社團自發組織的,對改善人際關系,形成文明風氣做出了重要貢獻。

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民間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大量產生,使一個相對獨立的公民社會開始產生,國家與社會組織出現適度分離。2011年國慶節前夕,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對《南方日報》東莞觀察《坤叔公益團隊“轉正”受挫背后》一文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要轉變觀念,努力成為社會公益和社會慈善發展的助推者,而不是障礙”[8]。社會組織的相關制度環境也開始得到改善,特別是一些地方性法規有了實質性改進,如廣東東莞、浙江寧波等地都面向社區社會組織和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實行登記和備案雙軌制,率先為這兩類社會組織“松綁”。這樣,中國的社會組織不僅在民間發展起來,而且走向了國際社會。2011年5月,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在《中國公民社會的現狀與未來》中說,“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的結構分化大體定型為:以政府官員為代表、以政府組織為基礎的國家系統;以企業主為代表、以企業組織為基礎的市場系統;以公民為代表,以社會組織或民間組織為基礎的公民社會系統”?!暗侥壳盀橹?,全國性社團已經在122個國際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在92個國際組織中擔任理事”[9]。2012年10月8日,國內的5個民間環保組織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公開了49家中外企業在華供應鏈存在的環境問題報告。之后盡管有19家企業未對“涉污”進行回應,但其中大部分企業仍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改變污染現狀。有評論認為,“民間組織此番獲得有效話語權的原因并不在于揭黑產生的威懾力,更根本的原因是來自于本身的專業性操作,以及對所工作領域的宏觀視野”[10]。但不可否認,對社會組織在中國應該大發展或作用發揮到什么程度?國內仍有一些人存在一定的偏見,主要表現為長期的“宏觀鼓勵”與具體的“微觀約束”,把社會組織看作是政府治理潛在的“對手”。而從公民社會建設的制度環境來看,對社會組織的制約仍然大于鼓勵,重要的法律法規還不太完備。如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教授在2012年4月接受“財新網”采訪時說,“與對市場經濟的認識一樣,長期以來,社會組織特別是民間發起的組織被視為政府的對手,有關方面生怕其得到社會支持從而形成對抗政府的力量”[11]。他認為,這樣的心態在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的時候也許有一定道理,但是當生產力充分發展,解決了人們的基本生存問題后,像老年護理、兒童照料、殘疾人的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就會日益突出,這種眼光就不合時宜了。因為過去完全依賴家庭的社會照料服務結構已經解體,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日益喪失贍養老年人的社會功能。于是,60多年前由發達國家提出的護理照料型的社會服務問題,今天也終于成了中國社會的突出問題。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護理照料型的社會服務產品,政府不可能完全直接承擔起生產的責任,只有社會組織才是生產此類服務產品的主導力量。中國社會需要大量的護理照料型社會服務產品,這是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后所必然產生的問題。

二、目前我國社會組織發展面臨的深層困境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確立、社會需求的多元化呈現、體制改革的“深水區”探索,均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在中國社會組織應有功能的實際作用層面與公眾期待層面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近年來我國學界對社會組織的研究不斷增多,特別是對社會組織發展困境的研究就成為關注的焦點。筆者以為,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困境,一不是外部的“資金不足”[12],二不是內部的“缺乏自律”[13],而主要還是觀念落后、體制局限、能力不足三方面的困擾:

(一)觀念落后

“社會組織的發展必須倚重于現代公民的權利意識和自為意識的覺醒,進而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體系”[14],這是社會組織成長和生命力的思想基礎。因為社會組織成長和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即一個個作為公民的具體的人們身上。社會組織的發展需要強有力的現代公民意識的支撐,特別是權利意識和自為意識的樹立。首先,公民要有權利意識,即公民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能意識到自身具有受法律保護的、不受侵犯的基本公民權利。當政府部門、社會團體或其他公民的行為損害到自己及其所在組織的合法利益時,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及其所在組織的正當權利。按照美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的觀點,“權利觀念明確的人,可以獨立地表現自己的意志而不傲慢,正直地表示服從而不奴顏婢膝。屈服于暴力的人,只能自侮和自卑”[15]。受我國曾經漫長的封建專制統治的影響,行政權力長期支配社會的局面造成的后果是公民權利的長期被剝奪和公共精神的缺失。雖然今天中國的封建社會形式已成歷史煙云,但是不等于具有封建社會管理思想的官僚個體就已銷聲匿跡,同時公民普遍的自我權利意識羸弱和對權力崇拜的慣性思維依然在延續。這是社會組織深入發展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基本問題;其次,公民要有自為意識。即作為公民,能夠擺脫在行使權利時“等、靠、要”的思想,能經常意識到自己可以通過自身的力量或個體聯合起來維護和增進自身利益的思想自覺。從歷史上看,我國經歷了漫長的農業社會,造成了這種社會形態下“培養”出來的人缺乏自為意識,即使偶爾聯合起來也經常是暫時的、松散的、無力量的。正如馬克思把農業經濟形態下的無組織的“勞動者—農民”的聯合比喻成“一袋馬鈴薯”[16],以這一表述形容中國的公民社會結構恐怕也是比較貼切的。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逐漸建立了以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為特征的政治體制,由國家和政府對社會實施全面干預、對公民個體實施全面管理,使公民可以自為的空間被大大擠壓,自為意識由此大大減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逐漸得到重塑,但是符合現代政治學原理所主張的權力委托的關系依然沒有形成,公民個體的自為空間也沒有真正釋放出來。

(二)體制局限

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表明,社會組織每前進一步都受到制度環境的直接影響。適當的制度環境能夠促進其健康發展;而不適當的制度環境則可能會使其走上歧途。在我國,阻礙社會組織發展的制度性缺陷有三個方面:一是不合理的管理束縛。我國的社會組織體系和管理體制脫胎于計劃經濟時期,具有“單位制”的許多特點,還不能完全適應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形勢,不能在社會轉型中充分發揮功能作用。在我國現行社會管理體制中,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分工不夠明確,政府對社會組織管理過多,社會組織對政府依賴過多,自治能力較為低下。主要表現為:社會組織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行政化”傾向,這在基層社會組織(社區)中尤為明顯,如社區大都成了“政府的腿”,而沒有成為“居民的頭”,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政府的從屬機構和延伸物”更合適[3]。二是不合理的準入機制。目前,我國對社會組織在“準入制度”的限定比較僵化,于是大量的社會組織在出生認可時就陷入了合法性危機。如1998年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條對申請成立社會組織者的條件在第一、四、五款都有規定,如“社團必須有50個人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人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于50個人”、“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社團必須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全國性的社會團體有10萬元以上的活動資金,地方性的社會團體有3萬元以上的活動資金”等[17],這些入口登記的門檻偏高,這樣就使許多實際長期存在并深受群眾歡迎的社會組織很難進入合法的管理體系,而只好以非法的方式“半活躍”于社會中,更奢談享受政府在財政和稅收上對它們的支持和優惠。三是支持性政策缺失。社會組織雖然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但并不等于在政策、資金方面就不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事實恰恰相反,政府的制度性資助是社會組織發展壯大的重要資金保障。在目前我國社會組織參與的社會管理中,特別是基層社區管理的起步和運行階段,仍特別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來助力推動。如果那些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社會事務由政府廣泛地向社會組織開放,積極引導和鼓勵有意愿、有能力、合乎規范的社會組織參與進來,那時能夠向群眾提供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就會增多,社會服務效率才會不斷提高。

(三)能力不足

當前,我國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從整體上看尚難滿足社會組織發展的需要,這一問題又導致了社會組織的薄弱和服務力量的不足。關于社會結構不合理,表現在國家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結果,應形成公正、合理的現代化社會結構——“橄欖型”形態(即從“富少窮多”的“洋蔥頭型”演變為“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結構)。從社會學上說,“橄欖型”的社會結構因為中間階層的人數最多,使得對立的貧富兩極成為一個連續性的排列,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看到拾級而上的希望,從而有助于舒緩貧富差距蓄積的對立情緒以及由此衍生的社會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有顯著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國中產階層在經濟方面的整體力量還不夠強大,沒有形成理想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如在我國領土廣袤的農村地區,收入偏低的農民是最主要的社會階層。2010年全國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13.39億的總人口中,農村人口為6.74億人,占人口總量的50. 32%[18]。在現階段中國社會結構的8個階層30多個群體中,收入較低的農民、工人、社會底部階層和其他弱勢群體是社會的大多數。由于歷史、文化、教育等多重原因的影響,他們不僅權利意識、自治意識、結社意識等相對落后,而且作為現代社會公民所需要的政治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也十分不足。關于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不同所有制單位之間以及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和個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呈現出非理性拉大的趨勢,這使廣大的低收入人群在想參與社會組織開展的公益活動時也顯得“力不從心”或“不想出力”。而之所以有人“不想出力”,與我國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不正常因素有關:一是初次分配秩序不公平。一些行業有名目繁多的工資外收入,接近或超過了工資表內的收入。二是收入分配不公開。一些單位有比較隱性化、多元化的額外收入。加之,當前社會以權謀私、坑蒙拐騙的現象不絕于耳,對社會組織賴以壯大所需要的善心、愛心、公心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近年來,全國平均每年流失的各類稅收為5700億~6800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6%~9.1%。另外,中國的地下經濟十分嚴重,由此產生的灰色收入偷漏稅流失額在700億~800億元之間。國家稅收的嚴重流失,一方面使一部分人的財富迅速加大;另一方面又使國家缺乏必要的再分配能力,難以有效地援助弱勢群體,最終加大了貧富之間的差距”[19]。如此以來,中國社會階層較為明顯的“洋蔥頭型”結構和經濟收入的“分配不公”,就使得誰是參與社會組織的后備力量,并持之以恒地促進社會組織不斷發展成為一大難題。

三、對我國社會組織全面、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激發社會組織活力”[1]要求。當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們必須站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高度,充分提升社會組織建設水平,發揮社會組織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協同作用,積極探索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新途徑,著力從觀念培育、機制完善、人才保障三個方面尋求突破,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發展保障。

(一)提高公民意識

要有效地破解社會組織發展的觀念性困局。當前,最緊迫、最根本的問題是解決傳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和價值準則的束縛,培育人們樹立“民主意識與法律意識在國家活動領域為主的宏觀范圍內交融整合而成的特殊社會意識”——公民意識,建設“公民對自身權利的認識和覺醒,對法律權威性的承認和尊崇,對法治理想的崇敬和追求”[20]的公民社會。公民社會的現代含義意味著崇尚基于“包容”精神的多元主義、基于“法治”原則的權益主義和基于“參與”意識的自治精神。可以說,多元主義、權益主義和自治精神也是我國社會組織發展、壯大的重要思想基礎。當然,做好這件事情,絕非一日之功,我們必須為此付出艱巨的努力。而建立起公民社會的目標,就是要讓公民認識到“社會是自己的社會”,而公民社會的建立,是以權利意識和自為意識為內核的公民意識不斷增強為條件的。如果一個現代社會成員普遍缺乏公民意識,公民社會就不可能建成。一度,一些人認為公民社會的形成需要等待公民意識的提高和成熟,但殊不知“公民意識的真正孕育、產生和發展是在人們參加各種日常社會生活實踐中實現的,參加公民社會組織的實踐活動就是塑造現代公民意識的主要方式之一”[21]。如在現代社會,“自由結社”是公民社會組織的重要實踐活動,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而結社的形式就是為了保護文明可能受到威脅的一種社會自組織嘗試,這些結社的團體就“像是一個個不能隨意限制或暗中加以迫害的既有知識又有力量的公民,他們在維護自己的權益而反對政府的無理要求的時候,也保護公民全體的自由”[22]。所以,今天我們有必要通過組織化的路徑,培育公民社會的建立,推動公民權利意識和自為意識的覺醒,進而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體系。

(二)完善制度建設

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法治環境。當前,我國在社會組織領域尚無基本法方面的規范,其地位、功能都缺乏基本定位,現行的法規也偏于程序法而缺少實體法,對一些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出現的新型社會組織的治理甚至無法可依。因此,加強制度建設,以法治精神構筑理性的社會組織規則極為迫切。在國家層面,我們應在社會組織領域加強立法工作,“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1]。構建更加合理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組織自我管理、自我運行的能力和提供服務的質量。健全社會組織負責人管理、資金管理、年度檢查、查處退出等制度,做好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為促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奠定堅實的法治基礎;在政府層面,應以“政社分開”為原則,推進社會組織的“去行政化”,努力使“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1]。加強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構建設,強化登記管理機關權威性,增強社會組織執法和涉外社會組織監管力量,成立國家層面的社會組織建設工作協調領導機構,負責統籌、指導、規劃社會組織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在中國大力發展行業、商會、公益慈善、社會服務、經濟、科技、體育、文化等類型的社會組織;在政策層面,做到“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這些組織成立時直接依法申請登記。加強對社會組織和在華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引導它們依法開展活動”[1]。引導社會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加強自律,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時,應該明確規定現職國家公務人員不得在行業協會商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中兼職,至于離退休后確需在社會組織中兼任某些職務的也應當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

(三)擴大人力資源

當前,中國的社會結構仍偏于“洋蔥頭”形狀,為數眾多的社會人群收入不高、權利意識淡漠,話語權弱小,成為社會組織發展和公民社會構建的硬傷。因此,有學者提出了中國公民社會發展道路的三種精英主導模式:即政治精英主導的“威權誘導型”路徑、知識精英主導的“民主倡導型”路徑、經濟精英主導的“財富推進型”路徑[23]。但筆者以為,中國要走向現代意義上的公民社會,更需要切實依靠由其自身迸發的內在力量,因為“受過較高程度的教育、收入較高和職業地位較高的人更傾向于參加組織”[24]才具有推動社會進步的自覺性。只有社會中產階層的人數增加了,才有意識和能力去組建或參加各種公益性的民間社團組織,也只有當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進入到中產階層,才能保證社會結構的穩定。目前,我國社會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中等收入階層的代際更替呈現迅速變化的趨勢,但在我國老的中產階層已經退出,新的中產階層主要在大城市中出現的情況下,中產階層的總體力量還比較弱小。因此,對執政者來說,當下有必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培育和壯大社會中產階層,促進社會的各階層結構人數變成“橄欖型”的特征。另外,還可以在個人收入調節稅上對中產階層予以優惠,在融資方面給予一定的讓利,激勵更多的社會成員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從而加入社會中等收入的階層。同時,政府還應站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高度推進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建設,加強社會組織的人才資源開發,解決當前社會組織人才的“短板”問題。如可以通過對社會組織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其具有良好的業務能力、專業素質和奉獻精神。加大引進社會管理人才,特別是加大對高素質、專業化、創新性人才的引進力度,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待遇,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從精神上、情感上留住人才。

總之,在中國社會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提高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治理體系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時代課題。十八大之后,我國社會組織已經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為此我們要盡快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努力破解社會組織在中國發展的主要障礙,使中國的社會組織在促進公民政治參與、協助政府職能轉變、強化公共權力監督、提高社會服務水平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美)彼得·F·德魯克.社會的管理[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3]鄭杭生,陸益龍.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的功能[N].北京:人民日報,2012-4-25.

[4]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1 -03/16/content_22156007_4.htm.

[6]民政部.2011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EB/OL]. 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206/201 20600324725.shtm l.

[7]民政部.全國共有社會組織46.2萬個,固定資產1885億元[EB/OL].http://new s.xinhuanet.com/fortune/2012-12/13/c_114016270.htm.

[8]胡鍵,岳宗.汪洋為社會公益組織“正名”,強調重監管而非拒人門外[N].廣州日報,2011-10-09.

[9]俞可平.走向官民共治的社會治理[N].南方都市報,2011-05-08.

[10]黃英男.民間公益組織走向國際舞臺[N].京華時報,2012-10-15.

[11]王振耀.社會組織立法必須透明[EB/OL].http: //special.caixin.com/2012-04-19/100381296.htm l

[12]何增科.中國公民社會制度環境要素分析[A].俞可平.中國公民社會的制度環境[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3]周瀾.“第三部門”在中國發展的困境分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54-55.

[14]包雅鈞.當前中國社會與治理[J].科學決策,2011 (7):60-63.

[15]托克維爾,董果良.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上海:商務印書館,1997.

[16]中共中央文獻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國務院.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Z].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0號),1998-10-25.

[18]文靜,馬文婷.中國內地總人口已達13.39億,城鄉人口接近持平[N].京華時報,2011-04-29.

[19]劉書艷.高收入階層繳個稅較少[N].證券日報,2010-09-11.

[20]張民省.公民意識與中國現代化[J].山西大學學報,2005(2):120-123.

[21]李永杰.公民社會組織與現代公民意識的塑造[J].長白學刊,2008(3):41-45.

[22]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M].上海:商務印書館,1988.

[23]王名.走向公民社會—我國社會組織發展的歷史及趨勢[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5):7-14+161.

[24]楊光斌.政治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Puzzles and Wayout: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ZHANG M in-sheng
(College of Politics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hanxi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The socialorganization isan important carrier in cooperating w ith the governmen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ocialautonomy and improve the social governance.At present,multiple difficulties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such asold-fashioned ideas,stiff system and inadequatemanpower,how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s a problem.In this paper,w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weaken gradually the unified governance structure to provide action space for social organizations,and advic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organizations from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civil society to enhance the awaking of civil rights consciousness,accelerating system building to build the rational order of social organizations’development by the rule of law,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 composition of them iddle class.

socialorganizations;dilemma;dynam i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青榴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色久综合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亚洲网综合|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亚洲人妖在线|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色九九视频| 91在线视频福利| 国产一级小视频|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超碰免费91|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自拍| 国产18页|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色| 中文字幕伦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欧美在线视频a| 亚洲日本www| 日本91视频|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电影|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日本色综合网|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夜夜操狠狠操|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伊人天堂|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