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喃喃, 劉 邕
(天津市防雷中心,天津 300074)
?
基于天津各行政區的雷電風險區劃初探
宋喃喃, 劉 邕
(天津市防雷中心,天津 300074)
根據天津地區2008~2012年閃電監測資料和雷電災害統計資料,分析了天津地區閃電活動規律及雷電災害分布特征。在未考慮下墊面的基礎上,利用分級統計法對天津各行政區雷電風險進行區劃,并用Ward’s聚類分析進行對比驗證,發現2種分類結果基本一致,薊縣雷電災害風險極高,武清次之,其他區域雷電風險相對較小。通過對各行政區域雷電的綜合分析,可為天津地區細化“雷電風險區域劃分”及特定地點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提供參考,并為天津各行政區域未來發展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閃電特征;雷電災害;風險區劃
雷電是自然界最常見的一種放電現象,強大的電流、熾熱的高溫、強烈的電磁輻射等往往會造成人員傷亡、建筑物損壞。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現代化,電子、電氣設備的普遍應用,雷災事故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雷電災害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1-3]。如殷嫻等根據江蘇省雷電災害資料、雷暴日資料以及地閃資料,分析了江蘇省雷電災害分布特征[1];郭虎等根據北京地區閃電資料和雷電災害資料綜合分析了該地區雷電災害易損特征,并得出北京市雷電災害易損度評價結構[3]。天津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臨近渤海灣,受海洋氣候影響明顯,年平均雷暴日高達29.8 d,雷電災害頻繁發生。僅2012年,天津地區發生雷電災害20余起,并有2起雷電災害引發火災,造成經濟損失高達844.2萬元。筆者在此根據該地區2008~2012年閃電監測資料和雷電災害統計資料,對天津各行政區雷電災害風險進行研究。
天津地區雷電活動較頻繁,該研究資料取自2008~2012年閃電定位儀監測資料(取自天津大港站),并進行一定處理。閃電強度絕對值小于10 kA的被認為是云閃[4],且大于300 kA的閃電較少[5],故在資料處理時將此部分剔除。統計2008~2012年天津地區發生的閃電總數、正負閃數,并利用克里格插值法將天津地區劃分為0.1°×0.1°網格,統計網格內閃電的發生次數,獲得閃電密度分布[6]。
2.1 閃電年際變化分析經統計發現(圖1),天津地區2008~2012年發生閃電共計11萬余次,其中正閃6 018次,負閃102 066次,正負閃比例約為1∶17;負閃與總閃的變化趨勢相近,正閃占總閃的比例非常小;年際變化規律中,2008年發生閃電次數最多,2009年發生閃電次數最少,2009年以后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較2011年略有下降。

圖1 2008~2012年天津地區正負閃年分布特征
2.2 閃電密度空間分布特征將天津地區劃分為0.1°×0.1°網格,統計網格內閃電的發生次數,繪制天津地區閃電空間密度分布。從圖2可以看出,天津地區閃電密度分布呈北高南低趨勢,且沿海地區高于內陸地區;其中最大值出現在天津西北部武清區,為3.32次/(km2·a),次大值出現在天津北部寶坻區,為3.11次/(km2·a),南部地區閃電密度相對較小。

注:圖中數值表示每100 km2每年的閃電密度值。圖2 2008~2012年天津地區地閃密度空間分布
根據天津地區閃電密度空間分布繪制區域閃電密度分布圖。從圖3可以看出,天津地區閃電密度區域分布呈從北向南逐漸降低的趨勢。其中薊縣最高,寶坻、武清區次之,濱海新區和靜海縣閃電密度相對較小。分析閃電這一局地特征分布的主要原因為:薊縣位于燕山山脈南部,暖濕氣流容易在迎風坡造成氣旋性輻合,當伴有足夠的動力抬升、水汽符合條件時,并加之地形的推動作用,促成了雷電的發生、發展;而南部地區多以平原和洼地為主,不利于閃電的孕育,因而閃電活動較少。

圖3 2008~2012年天津地區地閃密度區域分布
根據2008~2012年《全國雷電災害資料匯編》統計,發現2008~2012年天津地區雷電災害年際變化趨勢呈2個波峰1個波谷型:2008雷災總數較少,2009年達到波峰,2010年下降,2011年有所回升,2012年雷災總數又減少(圖4)。研究2008~2012年雷電災害統計資料,發現天津地區5年間發生雷電災害共計160余起,經濟損失高達1 200萬元。其中,發生于農村的雷電災害約占56.44%,發生于城市中的雷電災害占43.56%;分析雷電災害的行業分布發現,居民用戶遭受雷擊的概率約為79.13%,電力行業遭受雷擊的概率為6.47%,石油、化工行業遭受雷擊的概率為4.32%,約10.08%的雷電災害分布于其他行業中;設備損害類型中以微電子設備和家用電器損害居多,高達88.28%。

圖4 2008~2012年天津市雷電災害變化

圖5 2008~2012年天津地區年雷電災害密度區域分布
從圖5可以看出,薊縣、北辰、東麗區遭受雷擊的頻度較大,武清、西青、靜海次之;大港區屬工業重地,遭受雷擊的頻度相對較高;其他區域遭受雷電災害的概率則比較小,特別是寧河、津南區,幾乎沒有。對比圖5與圖3發現,天津地區雷電災害與自然雷電活動有一定的關系(如薊縣、武清呈正相關),又不完全受雷電活動所影響(如寶坻、寧河等呈負相關),在北京、江蘇等[1,3,7]地區均有上述現象存在。
4.1 雷電風險區劃參數的選擇根據天津地區2008~2012年閃電監測資料和雷電災害統計資料,以天津行政區內13個區縣(市六區為一個單元)為基本分析單元,選用雷擊年平均密度、雷災年平均密度、年經濟損失額度和年人員傷亡數4個參數,在未考慮下墊面的前提下,綜合分析天津各行政區域的雷電風險特點。雷擊年平均密度(E1)是指區域單位面積上雷擊大地的年平均次數,單位為次/(km2·a),此結果根據閃電定位儀監測資料確定;雷災年平均密度(E2)指區域內發生雷電災害的年平均次數,可以用“N年區域雷災次數/n”確定,單位為次/a;年經濟損失額度(E3)是指一段時間內區域單位面積上的雷災經濟損失數額,可以用“區域雷災經濟損失數額/區域面積”確定,單位為萬元/100km2;年人員傷亡數(E4)是指一段時間內區域單位面積上的雷災中人員傷亡數,可以用“區域雷災人員傷亡數/區域面積”確定,單位為人/1 000km2。
根據上述定義,統計得到天津各行政區內的雷電風險指數如表1所示。采用氣象學統計分析中的分級統計法[8],對天津各行政區內的雷電風險平均特征進行分析,將風險指數劃分為極高(1.0)、高(0.8)、中(0.5)、低(0.2)和極低(0)5個等級得表2;并將天津各行政區劃分為極低風險區、低風險區、中風險區、高風險區和極高風險區5個不同等級的風險區域。

表1 天津各行政區雷電風險特征指數統計

表2 天津各行政區雷電風險特征評價結果
注:E表示雷電災害風險平均特征。
4.2 雷電風險區劃結果對綜合評價結果(表2)進行分級統計,得出塘沽、漢沽、大港、津南、寧河為極低風險區,東麗、市六區、西青為低風險區,靜海、寶坻、北辰為中風險區,武清為高風險區,薊縣為極高風險區。利用聚類分析中的Ward’s法對分級統計結果進行驗證,極低風險區、低風險區、中風險區、高風險區和極高風險區的分類結果分別為{塘沽、漢沽、大港、津南、寧河}、{東麗、市六區、西青}、{靜海、北辰}、{武清}、{寶坻、薊縣}。對比2種分類結果發現,除寶坻的分類結果稍有偏差外,其他分類結果均相同。分析寶坻地區風險值,總風險值1.7,平均風險值E為0.425,低于武清對應的風險值,可見利用分級統計進行風險區劃的結果較為可靠。根據分級統計區劃結果繪制天津各行政區的雷電風險區劃圖如圖6所示。

圖6 天津各行政區雷電風險區劃
(1) 天津地區2008~2012年間發生閃電共計11萬余次,正負閃比例約為1∶17;閃電密度空間分布呈北高南低趨勢,薊縣最高,寶坻、武清區次之,濱海新區和靜海縣閃電密度相對較小。
(2) 天津地區2008~2012年間發生雷電災害共計160余起,經濟損失高達1 200萬元;雷電災害地區分布中農村高于城市,行業分布中居民用戶所占比例最高,電力行業和石油化工行業次之,設備損害類型中以微電子設備居多。
(3) 利用分級統計法得到天津各行政區的雷電風險區劃結果,該結果表明薊縣雷電災害風險極高,武清次之,其他區域雷電風險相對較小,利用Ward’s聚類分析對比驗證,發現結果可靠。
(4)該研究是在未考慮天津地區下墊面的前提下,得到了天津各行政區的雷電風險區劃結果,該結果可為天津地區細化“雷電風險區域劃分”及特定地點的“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提供參考,并為天津各行政區域未來的發展規劃提供決策依據。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嘗試加入下墊面因素,對天津地區雷電風險特征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
[1] 殷嫻,肖穩安,馮民學.區域雷災分布特征及易損度區劃[J].氣象科技,2009,37(2):216-220.
[2] 嚴春銀,吳高學,朱建章.區域雷災易損性及其區劃的實證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7,23(1):17-21.
[3] 郭虎,熊亞軍.北京市雷電災害易損性分析、評估及易損度區劃[J].應用氣象學報,2008,19(1):35-40.
[4] ZHENG D,ZHANG Y,MENG Q, et al. Total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ic structure evolution in a hailstorm[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9,23(2): 233-249.
[5] 田芳,肖穩安,馮民學,等.閃電定位儀觀測結果的修訂分析[J].華東電力,2008, 36(6):38-42.
[6] 周明薇.邵陽地區雷電活動規律及其預報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
[7] 蔣勇軍,況明生,匡鴻海,等.區域易損性分析、評估及易損區劃[J].災害學,2001,16(3):59-61.
[8]宋喃喃.閃電時程研究及區域雷電風險分析[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ightning Risk Zoning Based on Each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of Tianjin
SONG Nan-nan, LIU Yong
( Lightning Protection Center of Tianjin, Tianjin 300074)
According to the lightning monitoring data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lightning disaster from 2008 to 2012 of Tianjin area, the lightning activity ru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disaster distribution of Tianjin area were analyzed. Based on did not consider the pad surface, using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method, the lightning risk for each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Tianjin was divided, and using ward’s cluster analysis was used to conduct verification, and it was found that two kinds of classification result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Jixian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s extremely high, Wuqing followed, other regional lightning risk is relatively small.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ll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lightning, 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ianjin refinement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lightning risk zoning” and a specific location, and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each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ianjin's future development plans.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Lightning disasters; Risk zoning
天津市氣象局課題項目(201414)。
宋喃喃(1987- ),女,山東東營人,助理工程師,碩士,從事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及風險區劃研究。
2014-12-17
S 429
A
0517-6611(2015)04-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