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戀,沙 穎
(吉林財經大學 亞泰工商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基于鉆石模型的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
鄭秀戀,沙 穎
(吉林財經大學 亞泰工商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應用邁克爾·波特的鉆石模型,分別從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持性產業、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機會以及政府等六個方面對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進行分析,指出應該從擴大物流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做大做強物流企業以及完善物流人才保障體系等方面提升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
鉆石模型;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吉林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加快物流業的發展,提升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吉林省物流業發展速度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4年,吉林省社會物流總額為35 631.3億元,2010-2014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4.4%;物流業增加值為818.1億元,2010-2014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3.3%。伴隨吉林省物流業的發展,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作為物流產業集群的主要表現形式—物流園區的建設工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穩步推進。截至2014年底,吉林省投資億元以上的物流園區共有34個,全省物流園區總投資額近2 200億元,投資額超100億元的園區有3家,分別是東北亞國際物流集散中心、梅河口現代物流港和長嶺物流開發區。然而,吉林省經濟運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較高,2014年吉林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7.9%,相比發達省份如廣東的15.0%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必須加快推進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發展,以提升物流業運行效率。本文以產業集群為視角,根據波特的鉆石模型對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進行研究,試圖尋求提升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新路徑,從而提高吉林省物流業運行效率,加快吉林省物流業的發展。
1990年,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基于對德國、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十個主要發達國家的研究,在其著作《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鉆石模型(Diamond Model),又稱為鉆石理論(Diamond Theory),用于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集群的競爭力。鉆石模型提出后又被廣泛應用于其他一些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乃至地區產業集群競爭力的評價,被認為是評價國家或地區產業集群競爭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鉆石模型包括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和支持性產業的表現與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等四個關鍵要素,以及機會和政府兩個變量,如圖1所示。具體而言,生產要素可以劃分為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等,是互通有無的根本;需求條件指市場尤其是本國市場對該項產業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是產業沖刺的動力;相關和支持性產業的表現體現為這些產業的相關產業和上游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它們會形成休戚與共的網絡;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是企業在一個國家的基礎、組織和管理形態,以及國內市場競爭對手的表現;產業發展的機會通常要等基礎發明、技術、戰爭、政治環境發展、國外市場需求等方面出現重大變革與突破;政府的角色體現為干預與放任的平衡,政府的補貼、教育和資金市場等政策會影響到生產要素,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也很微妙。為了提高產業集群競爭力,必須善于應用四大關鍵要素,加上機會和政府角色,彼此互動。
圖1 波特鉆石模型
物流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區域內,以運輸樞紐設施(如港口、機場、鐵路貨運站、公路樞紐等)、科研開發組織(物流技術、物流信息平臺的開發等)、管理部門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核心,各類物流活動主體及相關制造、流通、教育培訓企業在空間上的集聚。目前,在吉林省政府的推動下,物流園區建設穩步推進,物流相關企業得以在物流園區集聚,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下面將根據波特的鉆石模型,對影響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的要素進行分析。
3.1 生產要素
(1)人力資源。吉林省物流高等教育較發達,共有吉林大學、吉林財經大學、長春大學、北華大學等8所高校開設了物流專業,為吉林省物流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物流專業人才,但是碩士或博士層次的高級物流專業人才還比較少。由于吉林省地處東北地區,物流專業人才尤其是高級物流專業人才外流現象明顯,而且很難吸引高級物流人才到吉林省就業。
(2)天然資源。吉林省位于中國東北中部,處于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幾何中心地帶,北接黑龍江省,南接遼寧省,西鄰內蒙古自治區,東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以圖們江、鴨綠江為界,與朝鮮隔江相望。隨著吉林省與其他各國及各省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物資流通需求不斷擴大,吉林省在東北地區乃至整個東北亞體現出一定的區位優勢。
(3)知識資源。波特認為知識資源存在于大學、政府研究機構、私立研究單位、政府統計部門、商業與科學期刊、市場研究報告與資料庫、行業協會等。目前,吉林省有8所設立物流專業的高校,少數高校設有物流研究所或實驗室。吉林省發改委自2010年以來,每年組織相關人員完成《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報告》的撰寫,分析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等,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吉林省統計局每年對相關物流數據進行收集與統計,以利于對吉林省物流業發展情況的分析。吉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推進吉林省物流標準化、信息化、物流師培訓與認證等方面也在積極開展工作。
(4)資本資源。受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的影響,吉林省物流業的資本資源比較貧乏。近年來,吉林省雖然在交通基礎設施、物流園區、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方面的建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需要大量的資金用于物流業相關硬件與軟件的建設與投資。
(5)基礎設施。鐵路建設方面,吉林省“五縱三橫”鐵路網、哈大琿烏“大十字”軸、中東部城市群快速鐵路網建設正在加快推進。截至2014年末,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 345.2km。公路建設方面,全省11個市都分布有橫線、縱線、環線,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全省路網規模不斷完善,路網效益更加明顯。2014年末,吉林省公路總里程達9.6萬km,其中,等級公路總里程 8.87萬km,占公路總里程的92.3%;有等外公路7 374km,占公路總里程的7.7%。全省公路總里程中,有高速公路2 348km,占公路總里程的2.4%。航空建設方面,“一主多輔”的機場格局得到完善,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的建設繼續推進。總的來說,吉林省已經初步建設形成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
3.2 需求條件
波特認為市場需求是產業發展的動力,需求特征會刺激企業實施改進與創新,有利于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提升。受吉林省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吉林省的物流需求主要地集中在汽車、農產品、化工、醫藥等支柱產業。因此,吉林省的物流需求在不同的細分市場有不同的需求特征。汽車物流的技術復雜性高居各行業物流之首。伴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汽車企業對物流服務商在降低物流成本、服務的時效性、設施設備的專業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此外,農產品加工業的物流需求體現為安全性、時效性、可追溯性等特點;化工產業的物流需求體現為專業化、規模化、機械化等特點;醫藥產業的物流需求體現為信息化、專業化、時效性等特點。可見,吉林省的物流需求對吉林省物流企業提出了較高的服務要求,有利于吉林省物流企業不斷進取,改進服務,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實現企業的發展與壯大,進而有利于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競爭力的提升。從需求的增長看,波特認為需求的快速增長有利于加大產業投資,也有利于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競爭力的提升。近年來,面對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吉林省經濟發展放緩。2014年,吉林省的GDP增長率僅為6.5%。因此,吉林省物流需求也出現了增長放緩的局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吉林省物流需求仍將面臨著較慢的增長速度,不利于物流產業的投資與建設,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提升受到影響。
3.3 相關與支持性產業的表現
物流產業是一個新型的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滲透性強的復合型產業,包括運輸業、倉儲業、裝卸業、包裝業、流通加工業、快遞業等。因此,吉林省的物流產業集群要形成一定的競爭力,需要運輸業、倉儲業等相關產業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2014年,吉林省物流業增加值為818.1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交通運輸業實現增加值573.5億元,同比增長6.7%,占物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0.4%;倉儲業實現增加值63.7億元,同比增長7.5%,占物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8%;以包裹、函件寄遞以及快遞業務為主要內容的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4.0億元,同比增長18.7%,占物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7%;以配送和流通加工業務為主要內容的貿易業實現增加值166.9億元,同比增長7.4%,占物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0.4%。可見,運輸業是吉林省提升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而以快遞業為主的郵政業務則是未來提升吉林省物流集群競爭力的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組成部分。此外,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在競爭力提升的過程中,受益于其與主要服務對象如汽車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的良性互動。例如,汽車業是吉林省的支柱產業,為了推進汽車產業的發展,吉林省規劃了多個整車和零部件物流園區,這對提升汽車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起著重要作用;汽車物流服務要求高,汽車企業扮演挑剔的客戶角色有利于提升物流企業的服務水平;伴隨知名汽車企業一汽集團在省外投資與建設新工廠,吉林省物流企業也獲得了開拓省外物流市場的機會。
3.4 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
伴隨著吉林省物流業的發展,吉林省的物流企業在不斷地發展與壯大。截止2014年底,吉林省通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A級物流企業評估的物流企業有52家,其中5A級6家,4A級30家,3A級15家,2A級1家,全省物流企業整體實力與規模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但吉林省物流企業尤其是龍頭物流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情況較大地束縛了他們的改進與創新。例如在吉林省的5A級物流企業中,吉化集團公司物流中心主要服務于吉化集團,一汽物流有限公司和長春一汽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主要服務于一汽集團,長春歐亞集團物流公司主要服務于歐亞集團。這些龍頭型物流企業與其所服務客戶在產權以及歷史淵源上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導致企業無須經過激烈競爭就可以輕松簽得物流服務合同,進而導致龍頭物流企業們競爭意識不強,缺乏降低成本、改進服務水平、增強服務意識的動力。而波特的研究則證明產業形成競爭優勢的最大關聯因素是市場內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根據當前情況看,吉林省龍頭物流企業普遍缺少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吉林省物流市場競爭不充分。因此,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吉林省物流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以及自由競爭局面的形成。
3.5 機會
隨著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作為面向東北亞國際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依托橫跨西伯利亞經由滿洲里進入吉林省的新歐亞大陸橋、周邊港口、北冰洋海上洲際航線,吉林省將成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支撐區和海上戰略新支點;日本西海岸開始布設發展據點,俄羅斯加快遠東地區開發開放,中韓自貿區談判成功,韓國有意把圖們江區域打造成為韓企投資新增長點,朝鮮通過設立經濟特區尋找經濟增長空間。“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東北亞各國政策的積極變化,將為吉林省擴大開放、推動物流業發展帶來戰略機遇。此外,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也為吉林省郵政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契機。隨著外貿轉型調整步伐加快,吉林省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實現零的突破;與阿里巴巴合作的“淘寶特色中國·吉林館”入駐電商超千家,引領著吉林產品實現網上銷售;“歐亞e購”、“購夠樂”等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和29家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加快發展;長春凈月、吉林高新、四平電商產業園等電商基地蓬勃發展,產業集聚效應愈發顯現。
3.6 政府的角色
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指導和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與規劃。2009年,國務院出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幫助金融危機中的物流業度過難關;2011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涉及稅收、土地、交通、管理體制、資源整合、技術創新與應用、資金投入、農產品物流、組織協調等九大問題,因此被稱為“物流國九條”;2012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出臺,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稅收、融資、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利于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政策;2013年,國家發改委發布《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2013—2020年)》,明確了全國物流園區總體布局的基本思路;2014年,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對于物流業走向產業提升發展、融合發展的前臺,促進我國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引領力量和保障支撐。在國家政策文件指導下,吉林省也推出了物流相關政策文件。2011年,吉林省出臺《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2013年,吉林省交通運輸廳印發《關于道路運輸業“現代物流”工程的實施意見》;2014年,吉林省印發了《吉林省物流園區發展規劃》。各級物流業相關法規與政策的陸續出臺有利于優化吉林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必將促進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4.1 努力擴大吉林省物流市場的需求
為了擴大吉林省物流市場需求,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大力發展吉林省支柱產業。汽車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化工業、醫藥制造業等是吉林省的支柱產業,也是吉林省物流需求的主要來源。支柱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不僅有利于擴大物流市場需求,促進物流產業服務品質的提升,而且在支柱產業集群的帶動下物流產業集群逐步形成。第二是努力擴大對外貿易。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利用“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戰略,積極發展與俄羅斯、韓國、朝鮮等國的周邊貿易,打開吉林省國際物流業發展的新局面。第三是繼續加快吉林省電子商務的發展。2014年,吉林省電子商務交易額1 800億元,同比增長38%,網絡零售額560億元,同比增長45%。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必然產生大量的快遞物流需求。第四是鼓勵企業物流業務外包。對于制造或流通企業來說,物流業務并非企業的主營業務,將物流業務外包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因此,鼓勵通過企業物流業務外包增加吉林省物流市場的需求。企業在進行物流業務外包時,也應重視營造公平、自由的競爭環境,這既利于提升物流服務水平,也利于發展和壯大物流企業。
4.2 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提升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過物流園區的規劃與建設直接促成物流產業集群,提升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2014年12月吉林省發改委印發《吉林省物流園區發展規劃》,按照物流需求規模以及在國家戰略、省級戰略和產業布局中的重要程度,對吉林省物流園區進行了全面的規劃與布局。截止2014年底,吉林省現有投資億元以上的34個物流園區中,已建成園區9個,在建已運營園區11個,在建未運營園區14個。目前,吉林省政府應該加快物流園區的建設,積極為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創造空間條件。此外,政府應繼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是提升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的重要要素條件。吉林省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與發達省份還存在較大差距。
4.3 做大做強物流企業
吉林省物流企業的整體實力還比較弱,適應物流市場需求,通過政策扶持、升級改造、兼并重組等方法,做大做強一批物流企業,尤其是適應吉林省重點支柱產業需求的龍頭物流企業,將利于提高物流產業集中度。在做大做強物流企業的過程中,充分的市場競爭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應注重營造公平的競爭氛圍,另一方面應注意吸引國際國內高水平物流企業參與吉林省物流市場的競爭,從而迫使吉林省物流企業不斷提升整體競爭實力。鼓勵由傳統倉儲或運輸企業轉型的物流企業積極按照現代物流運作理念,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大力應用現代物流信息技術與設備,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行服務改進與創新。支持具備一定實力的物流企業參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組織的A級物流企業評選。
4.4 完善物流人才保障體系
波特認為在服務業集群發展過程中,人才儲備必不可少,尤其是高級專業人才。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在服務業中的地位逐漸提高。為提升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應努力完善吉林省物流人才的學歷教育、職業教育以及培訓教育等人才保障體系。大力支持吉林省高等院校積極結合自身特色與定位,進行物流人才培養。重視產學研平臺的構建,形成集群內企業、地方科研機構、政府、高等院校等的良性互動,以培養適合吉林省經濟特點發展需要的物流專業人才,尤其是高級物流專業人才。除了積極進行本地物流人才的培養,還應加大力度從省外引進高級物流人才,以幫助吉林省物流業實現更快的發展,進而提高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
[1]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2]張天天.基于鉆石模型的長吉圖現代物流產業競爭力研究[J].現代商業,2014,(2).
[3]隋博文.基于鉆石模型的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J].物流技術,2013,(10).
[4]遠亞麗,唐衛寧.低碳視角下物流產業集群服務創新能力提升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J].企業經濟,2013,(6).
[5]鄭秀戀,姚洪權.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4,(9).
[6]樊雪梅,萬志勇.長春市物流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 2011,(6).
Study on Competitivity of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of Jilin Based on Diamond Model
Zheng Xiulian,Sha Ying
(Yata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Changchun 130117,China)
In this paper,using the diamond model proposed by Michael Porter,we analyzed the competitivit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of Jilin on the six aspects which were the element of production,demand condition,relevant and supportive industries,corporate strategy,structure and competitors,opportunities and government,etc.,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competitivit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of the province.
diamond model;logistics;competitivity of industrial cluster;Jilin
F263;F259.27
A
1005-152X(2015)11-0007-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5.11.003
2015-09-12
吉林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吉林省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研究”(2015338);物流產業經濟與智能物流吉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吉林省汽車物流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與提升對策研究”(201404)
鄭秀戀,吉林財經大學亞泰工商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系講師,物流產業經濟與智能物流吉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成員,博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物流產業經濟;沙穎,吉林財經大學亞泰工商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系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