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軒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記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曲建武
文/盛軒

曲建武(中)與學生親切交談
32年來,他一直耕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無論是做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平凡的大學輔導員,還是官至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教育廳副廳長、巡視員職位,他始終鐘情三尺講臺,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一茬又一茬的學生們。現年58歲的他,名叫曲建武,現任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博士生導師,兼任大連海事大學公共管理與人文學院2013級輔導員,二級教授,遼寧省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會顧問。
曲建武曾官至省教育廳巡視員職位,這頂“官帽”令許多人羨慕不已。在曲建武決定辭去領導職務時,不少同事都勸他要慎重考慮:“你再有幾年就退休了,一旦辭去領導職務,一些待遇就沒有了。”然而,在曲建武心目中,同事所說的待遇跟三尺講臺相比,根本就不重要。
1982年,曲建武大學一畢業就留校擔任輔導員,同時給學生上思想品德課,克服了許多困難,經常到學生家家訪。如今,曲建武教過的學生大部分都成為基礎教育戰線的骨干。在擔任省教育廳領導職務期間,曲建武經常“微服私訪”,到學校食堂、教室、圖書館、宿舍,與學生們親密交談。2005年12月,剛剛做完腫瘤手術出院的曲建武,刀口還沒有完全愈合,就纏著繃帶出現在遼寧省大學生紀念“一二九”運動大會的現場。
“就在面對學生的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始終屬于學生!”于是,曲建武向上級提出辭職:“讓我回去吧。我現在的心情就像一個足球教練,怎么也按捺不住,就想親自把球踢進球門里。”
這就是發自他內心的真實聲音,這是一個時年56歲的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了全力做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了能親自“多踢進幾個球”,向組織上誠懇提出的請求。
回到大連海事大學任教并兼任輔導員后,曲建武通過微信平臺與大學生們頻繁交流,開辟了“大學生與歷史上的今天”這一欄目,對歷史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進行評述,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在平安夜,他給學生們發送微信,告訴大學生應當科學分析當今的一些文化現象,正確看待理解宗教;他格外珍惜那個三尺講臺,雖然還擔負著其他方面的工作,但是他總是出色地完成理論課教學任務。一次,曲建武感冒發燒,嗓子疼痛難忍,可他的腦子里壓根兒就沒有動過休息的念頭,帶病堅持走上了講臺,最終也沒有耽誤一節理論課教學。學生們都被他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一個學生在給曲老師發的信息里這樣寫道:“在您身上,我們看到了師德的力量,也增添了我們前進的動力!”
曲建武授課的年級里有28名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每年冬季來臨之前,他會提早準備2萬多元“專項資金”,為困難學生購買棉衣;寒暑假的時候,他又為困難學生準備了2萬元“交通補貼”;每年秋季,他還自掏腰包購買蘋果分發給困難學生;有學生生病住院了,他親自到醫院看望,還塞給學生500元錢用于購買營養品。在曲建武所帶的年級里,有來自新疆和西藏的少數民族學生。曲老師尤其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時常與他們探討人生,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曲建武還積極倡導建立了“年級愛心基金”,自己籌資1萬元作為啟動經費。
在曲建武的手機里,會經常收到學生們發來的致謝信息,其中有這樣一則信息代表了學生們的心聲:“曲老師,很感謝您對我的關心與照顧,很榮幸在這里能夠遇到您,真的很感謝您像父親一樣照顧我們、關心我們。身為一名您的學生,我感到萬分榮幸。您永遠是我的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