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申
?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唐申

“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經濟發展逐步進入相對均衡的時期,東中西部的區域經濟趨于協調。但是由于受到地理條件、資源等因素影響,東西發展、海陸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同時,由于受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和出口發展趨緩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開始發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的不斷發展,為了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開拓國際市場,2013年,習近平在訪問中亞和東盟時先后提出了共建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統一稱為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戰略是對我國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進一步深化。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古代的絲綢之路從中國向西延伸,將亞洲和歐洲緊密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覆蓋到了歐洲、中亞、南亞、印度洋。在國內,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覆蓋了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將重點受益,對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一路指的是2l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對我國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拓展。2l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我國各東部省份為起點,以港口運輸為主要形式,對接東南亞、阿拉伯半島、非洲和歐洲等地區。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將在進一步提升東部沿海省份開放型經濟率先轉型升級的同時提高我國中西部地區和邊疆地區的對外開放,在實現東部西部協調發展的同時促進中部內陸地區的發展,進而形成陸海統籌東西協調的對外開放格局。
有利于營造周邊和平發展環境。現在全球的地緣政治正發生著深刻變革,尤其亞太地區成為了政治經濟博弈的關鍵地區。而和平發展是當今的主旋律,一帶一路覆蓋范圍的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有共同利益通過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國家富強的愿望十分迫切。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推動周邊國家經濟合作,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實現發展優勢互補,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繁榮,形成命運共同體,從而為各國發展創造和平穩定的環境。
有利于構建寬松經濟發展環境。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要想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必須依靠優化經濟結構,開拓需求空間,實現內外需、進出口的平衡。近年來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增速都明顯回落,而對外投資開始呈現較快增長。因此,要在鞏固外貿進出口和改善投資環境的前提下,要推動我國優勢產業輸出。通過“一帶一路”戰略,不但可以實現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提高貿易自由化水平,還可以實現我國優勢產業的市場開發,在促進相應國家產業發展的同時,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要素來源和新的市場,為各國經濟發展發展創造了更加充分的條件。
有利于東中西部協調發展。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經濟帶等戰略的實施我國區域經濟格局已經取得了較好的優化。但是東中西部之間,還存在發展質量差異明顯,產業結構重疊,區域協同機制不完備等問題。“一帶一路”戰略可以深化東部開放水平,提升內陸開放經濟水平,完善全方位開放格局。這是對目前區域經濟戰略的優化提升,有助于完善陸海統籌、東中西協調的區域發展格局。
有利于區域文化融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曾經有個輝煌的文化,近現代亞歐地區不同文明沖突對立的事件多次發生。“一帶一路”戰略合作,秉持和平合作、平等包容的原則,通過全方位的合作,在加強各國、各民族、每個個體交流的基礎上,鞏固各國和平共處的社會基礎,不斷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從而為我國發展構建和諧包容的人文環境。
制度文化差異。“一帶一路”戰略覆蓋的地區包含四種文明和上百種語言,各國之間存在的制度文化差異容易造成合作過程中的誤解和摩擦。比如中亞、東歐許多國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依賴于西方國家,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由于對當地制度理解不深,容易造成環境問題或社會責任缺失而被抵制。沿線許多國家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文化、基督教以及猶太教,對于儒學文化理解不深,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會對對外經濟交流造成障礙,需要長期耕耘才能融入當地社會。
周邊國家動蕩。“一帶一路”覆蓋范圍廣泛,而部分地區存在著宗教、種族沖突錯綜復雜,部分國家地區社會動蕩不安,甚至有的國家之間還存在領土爭端。而且亞歐部分國家潛在的恐怖勢力無時不刻不在破壞著各國的經濟建設。各世界大國都關切著中東等地區的經濟利益,這些都會影響“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這些潛在的社會動蕩因素,都是我國在當地經貿合作的風險。
市場化程度差異。我國在改革開放后,通過30多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相關的市場經濟制度已經日趨完善。而“一帶一路”覆蓋的部分國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市場化程度不足,相關法律制度也不健全,市場監管體系和企業信用制度也比較缺失。甚至部分西亞國家是計劃經濟體制、甚至個別家族控制全國市場,市場經濟的理念較為落后。這些都是中國企業開拓市場的障礙,影響了中國與其之間的經濟合作。
全面推進區域對外開放。“一帶一路”設計全國東中西十多個省份,應當根據不同地區具有的特點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東部沿海地區應當構建更為開放的體制機制,以上海自貿區為基礎建設面向世界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形成引領國際合作和開放競爭,帶動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中部地區要發揮戰略支點的作用,提升交通和物流樞紐的地位,建成內陸開放的國家戰略樞紐;西部省份,一方面要提升開放水平,作為向西開放和與其他國家合作的載體,另一方面要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
互利共贏,尋求利益共同點。“一帶一路”也是我國將發展成就惠及其他國家的探索。要充分發揮沿線各國的區位、人才、技術等的優勢,發揮合力打造區域合作的新秩序;通過雙邊合作,推動產業轉移和技術輸出,通過利益互換和利益共享,擴大利益共同點;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文化認同,強化命運共同體意識;通過推動海上合作,有效管控海上分歧,樹立維護海上安全和航道順暢的責任意識,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責任共同體,全面提高合作水平。
加強陸海統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需要對陸上和海上兩條經濟通道進行建設,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對航運路線的使用都會促進各國經濟的發展。陸海統籌是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有效方式。要統籌陸上“一帶”和海上“一路”的共同推進、構建“一帶一路”互相支撐發展、協調推進的格局,為加強區域合作、推動產業轉移、開拓新市場提供有力保障,真正將“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惠及區域各國人民的和平發展之路。
科學評估防范經濟風險。“一帶一路”戰略涉及范圍廣、建設規模大、牽涉利益體復雜,在推進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很多風險和困難。如,部分國家地區局勢動蕩、有的國家投資環境基礎較差、部分中資企業在海外履行社會責任不足,這都對戰略的實施造成了威脅。同時,我國對外投資的管理評價體系尚不完善,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制度都不健全。因此,必須加強對“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潛在風險的評估,加強風險管控能力建設,穩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