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
(云南電網公司曲靖供電局,云南 曲靖 655000)
母線保護裝置是保護母線的重要設施,它的誤動和拒動都將給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嚴重威脅。母線故障時,必須準確快速地切除故障,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同時也要防止各種因素影響導致母差保護誤動,避免造成系統事故或經濟損失。
圖1 為500kV DL 變電站的主接線圖。
圖1 500kV DL 變電站主接線圖
保護動作時為強雷雨,惡劣氣象條件極易引起線路瞬時性故障。500 kV DY II 回線第次故障即為瞬時性故障,單跳單重。
檢查保護裝置相關電流回路絕緣正常;檢查相關電纜絕緣正常;檢查5461 斷路器TA 二次側時發現7LH (I 母第一套母差)絕緣不正常,發現A 相極性端絕緣皮壓破,搭接在接線盒上,存在兩點接地。
對保護裝置進行試驗,各種保護特性正常,未發現有較大偏差。
500 kV DY II 回線路保護配置見表1。500 kV斷路器保護配置RCS-921 (版本R2.00)。500 kV 母線保護配置為BP-2C-H。
表1 500 kV DY II 回線路保護配置表
本次事故收集到的資料有:DY II 回線主一、主二保護裝置打印報告,#5461、#5462 斷路器保護裝置打印報告,#5461 保護裝置錄波文件,500 kV I 母第一套母線保護錄波文件。從錄波文件來看,系統經歷了兩次故障,第一次故障為500 kV DY II 回線B 相瞬時性故障,而第二次故障,故障現象錯綜復雜,涉及動作的保護較多,使故障分析查找一度陷入僵局。
為了分析各保護動作先后順序及相對時間,還原故障發生的整個過程,需將各保護動作的時間統一到同一個時間坐標軸上,這個統一的時間坐標軸就是以多永II 回線主一、主二保護啟動為起始時刻的時間坐標軸。在時間坐標軸的統一過程中,忽略控制電纜的傳輸延時及裝置接受信號的時間,#5461、#5462 保護啟動(40 ms)和DY II 回線主一、主二保護是同時啟動的。60 ms 時,#5461 斷路器保護跳閘返回,重合閘開始計時,經重合閘延時0.9s 后,#5461 斷路器保護于963 ms 發重合令,再經60 ms (6 ms 出口繼電器固有延時+54 ms 合閘時間),#5461 合閘成功。
圖2 #5461 斷路器保護故障錄波圖
圖3 500kVI 母第一套母線保護故障錄波圖(一)
在分析過程中,如何將第一套母差保護動作時間統一到線路保護時間坐標軸,需要有說服力的特征量。這個特征量就是#5461 斷路器保護感受到的第二次電流突變(1 063 ms),和第一套母差保護感受到的第一次電流突變(39 ms)是同一時刻。
圖4 保護動作時序圖
從時序圖可以看出,#5461 斷路器合閘成功的同時,系統第二次故障,第一套母差保護于1 060 ms 跳開500 kV I 母上的多個斷路器,#5462斷路器保護繼續走重合閘后重延時(0.5 s),于1 463 ms,發重合閘令,再經60 ms 后,合閘成功,恢復500kV DY II 回線合環運行。
系統出現的第二次故障,電流、電壓呈現250 Hz 的高頻衰減波(一周波約為4 ms),持續時間極短,只持續了一個周波,結合電流峰值的時刻,電壓出現過電壓(二次峰值為93.5 V,正常電壓峰值為85 V)。可以推斷此次故障為雷電擊中桿塔或避雷線,雷擊點對B 相導線發生閃絡所致。
表2 第二次故障采樣表
圖3 中,各斷路器保護均感受到此次故障。#5411、#5432、#5442、#5451 間隔的電流相位相同,與#5461 相位相反。表2 為此次故障的四個采樣點,對表進行分析,不難發現#5411、#5432、#5442、#5451 間隔的電流矢量和約等于#5461 間隔的矢量。根據基爾霍夫定律,圖5 中A 點流進和流出的電流相等。此時的故障電流是經#5461斷路器流向故障點的(#5462 此刻還在分位)。可以判斷故障是發生在500kV DY II 回線靠變電站附近。圖5 是擬制的此次故障時的零序網絡分布示意圖。
圖5 第二次故障時系統零序網絡圖
圖5 中,短路點B 相短路電流(3I0)經四個系統中性點流回到系統中。I01、I02、I03、I04的大小取決于系統中性點與故障點的遠近。
500 kV 第一套母差保護#5461 間隔A 相出現與B 相相位相同,幅值不同的電流。經檢查,#5461A 相本體接至該母差保護的電纜線芯絕緣壓破,銅芯搭接在外殼上,造成500 kV 第一套母差保護二次電流回路兩點同時接地。
圖6 兩點接地時,差電流形成原理圖
由于開關場和控制室存在電位差,二次回路多點接地時,就會產生電流。圖6 中,Ud 為開關場和控制室的電位差,該電位差正比于流過地網間連線的電流。
系統中出現的第二次故障,故障點變電站外附近(正常情況和第一次線路故障,A 相并未出現電流)。TA 變比為4 000/1,換算到一次的故障電流峰值約為4 800 A。如圖5,該故障電流絕大部分流過開關場。根據相關記錄查得本站接地電阻為0.819 Ω,考慮到雷雨天氣,按0.1Ω 來算,地電位最高也可抬高到480 V。由于電流互感器二次側阻值較大,保護裝置的電流變換線圈阻值較小,抬高的地電位,使母差保護A 相流過很大的Id,該Id 第一個峰值達4.85 A。Id 與開關場流過的一次雷電流是同相位的,這也就能解釋前面提及的A 相電流與B 相相比,相位相同,幅值是B 相的4 倍之多。
BP-2C-H 型微機母線保護采用復式比率差動判據,如式(1):
Ir=“和電流”,母線上所有連接支路電流的絕對值之和。
復式比率差動判據,由于在制動量的計算中引入了差電流,使其在母線區外故障時有極強的制動特性,在母線區內故障時無制動,因此能更明確地區分區外故障和區內故障。
圖7 500kVI 母第一套母線保護故障錄波圖(二)
B 相差動元件,故障對母線來說,是區外故障,流進母線的電流等于流出母線的電流。差動電流Idb=0,制動電流Irb≠0,差動元件不動作。
A 相差動元件,只有#5461 間隔有電流,啟動后的前三個毫秒內,共有三個點,動作電流Ida分別為-9.72 A、-1.35 A、19.19 A,Ida 等于Ira且兩者同步,保護邏輯判為區內故障,差動元件動作出口。
對于大型、超高壓變電站,感應電壓較高,接地網有一定電阻,因此會在接地網形成電位差,如果TA 回路存在兩點或多點接地,則會在保護裝置中引入串擾電流,即可能引起保護裝置誤動。為了防止此類事故的再次發生,應從兩方面來進行整治。
一方面,在大型、超高壓變電站施工時,要采用反事故措施來降低地網接地電阻,構造二次回路接地的等電位面,盡量消除地網電位差。另一方面,設備投運前驗收及投運后檢修,繼電保護人員應加強對電流、電壓二次回路一點接地反事故措施的檢查和回路絕緣試驗的檢驗。由于此類缺陷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易顯露,應及時收集保護裝置故障錄波文件、故障報文、異常信息,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從而提高檢修維護專業技術水平。
[1]江蘇省電力公司.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與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2]舒雙焰,趙有鋮等.“1.20”安順電廠斷路器拒動保護動作分析[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08,(18):104-107.
[3]國家電力調度中心.國家電網公司繼電保護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郭潤生,何彩虹.系統負相序對變壓器差動保護的影響[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09,(24):113-117.
[4]蔣冠前,趙慶明等.110kV 大橋站主變零序保護越級跳閘事故分析與處理[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07,(增刊):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