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 玨
?
美國人的“戀愛教養”
□阿玨

去年夏天,我奔赴美國休斯敦一所公立學校交流學習,赴美之前,我原是上海一家外國語國際學校的教師,對方學校與我對接課程的是該校的教務系主任,一位端莊美麗的美國女教師,名叫麗莎。
第一天學習,麗莎將我帶到她的班級里做旁聽,可是一到教室,我便遭遇了永生難忘的經歷!
學生們并沒有如我想象中的有紀律,幾個男孩子邊跑邊吹口哨,大家都圍在一處,教室內也不再整潔,而是到處布滿彩帶紙屑,場面尤其混亂!我被這一烏煙瘴氣的環境弄得一頭霧水,小心地瞥了一眼麗莎的眼色,畢竟班上秩序混亂如此,尤其是在其他老師旁聽的情況下發生,麗莎心里肯定氣爆了!
正當我以為她要大聲喝止時,卻見她十分好奇地走上前去,這才打聽清楚:原來是班上的男孩托尼正在表白呢!
我聽后當即皺了眉頭。初中生早戀在中國是個敏感話題,一直屢禁不止,不僅是父母,就連學校和社會都對此大加打擊,所以學生們對于這事都是秘而不宣,唯恐被發現而難逃被拆散的命運。但現在這個名叫托尼的男孩卻搞得如此大張旗鼓,唯恐全校不知,簡直是在自尋“死”路。
果然,麗莎快步走了上去,正當我以為她要嚴厲批評托尼時,沒想到她卻微笑著進入“戰圈”,而學生們也沒有想象中的驚恐,而是十分自然地為老師讓開一條路,絲毫沒有被捉了“現行”的緊張感。麗莎走到被表白的女孩面前,一臉笑意地問道:“托尼喜歡你,你愿不愿意和他交往呢?”那女孩羞澀地笑了笑,看著托尼點了點頭。
麗莎對此十分滿意,轉而對托尼道:“恭喜你戀愛了,今后可不能再調皮了!”這一舉動實在令我大跌眼鏡,但我很快鎮定下來,也許麗莎只是緩兵之計,說不定還有“后招”?可結果是,麗莎不但鼓勵了他們,甚至還體貼地將他們的座位安排在—起,為他們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
這讓我匪夷所思,下課后,我終于忍不住向麗莎道出了疑惑。麗莎聽后十分驚訝:“為何要阻止?學生們談戀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啊,這表明他開始關注別人,是有愛心有責任感的表現,應該予以鼓勵和支持。”
“那學習怎么辦?這個年齡的孩子,不應該以學業為重嗎?這樣會影響學習的呀!”
麗莎聽后,如同看一個怪物一樣看著我,“正因為他們還小,所以天性應該得到釋放,這個時候和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談學習,不覺得很不科學嗎?媛,我真的不明白你怎么會有這么驚世駭俗的想法!”
我頓時啞口無言。素聞美國是一個開放的國度,卻不想竟開放至此,回想國內校園和家長對“早戀”的嚴防死守,美國人的鼓勵與支持還真是與眾不同!
很快,我便發現,更加與眾不同的還在后頭!
自從托尼的表白事件后,我開始密切留意美國學校在對待早戀一事上的態度。我發現,幾乎大部分學校并不阻止早戀,學校甚至隨處可見牽手的情侶,操場、圖書館、花園成了這些情侶的約會圣地。
但我依舊對這些小情侶的戀愛而擔憂,擔心他們會因為不成熟而走向極端。
麗莎聽后,十分自信地搖頭:“不會。學校有專門的性教育課程以及心理咨詢課程,學生們會懂得怎么保護自己。在美國,十幾歲的孩子談戀愛,親吻、擁抱再正常不過。與此同時,家長和老師也會創造條件,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重點是預防性傳染疾病和過早懷孕現象。只要未發生性行為或導致少女懷孕,即使是在較保守的宗教家庭也不會限制十六歲以上的高中生談戀愛的。”
麗莎向我補充道,很多學校設有性教育課程以及心理咨詢課程,這是戀愛情侶的必修課程。
果然,托尼與妮娜除了學校安排的課程,每個星期還要必修這兩門課,且還要定期考核學習情況,十分嚴格。
麗莎解釋道:“美國學校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引導,愛是人之常情,生活中的愛不僅是戀愛,甚至友情、親情都在愛的范疇內,教育孩子們正確地愛人,比制止他們更加有效,這是學校在他們成年前最重要的一門課!”
我恍然大悟,與其壓抑他們的天性,不如給予早戀的學生正確的疏導,讓他們成熟理性看待愛情,這樣不僅節約了學校、家庭的制止成本,也讓孩子有自主處理事情的能力。
例如托尼,他與妮娜之間的戀愛光明正大,雙方甚至還去過對方的家里做客,而托尼的父母也十分歡迎這個美麗可愛的女孩,鄭重地教育了一些性知識便不再過多約束。
可是很快,新的問題來了,交往幾個月后,妮娜嫌棄托尼不夠體貼,做事拖拖拉拉而與他分手了!托尼很傷心,意志消沉了幾天,我正打算去給他做做思想工作,麗莎卻搶先一步,將他帶去了心理輔導室。
心理老師莎拉沒有過多地對他的情緒進行疏導,而是總結了托尼戀愛失敗的經驗教訓,并傳授了一些吸引異性的方法,教托尼如何體貼女孩子,例如送花、唱歌這些老套的方法討女孩子歡心,或者是制造些驚喜提高戀愛的質量。當然除此之外,莎拉還讓托尼試著改變自己的壞習慣,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最后,莎拉拍拍他的肩,鼓勵道:“勇敢一些,期待你的下一段戀情!”
這樣的心理疏導實在讓我大開眼界,也聽得托尼雙眼發亮,一掃消沉與失落,似乎已經躍躍欲試,開始期待下一段戀情了。
見我一臉驚訝,麗莎笑著道:“這便是我們對學生從小到大的‘愛商’教育,比起一味的打壓,這樣是不是更容易讓孩子步入成熟理性呢?”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回想自己初來乍到時的驚訝,現在看來不過是大驚小怪。其實,并非美國人觀念開放,而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根本就沒有“早戀”的概念。從兒童時期開始,父母就在對孩子潛移默化地進行著“愛商”教育,絕不會像中國家長那樣,從小就把“戀愛”描述成洪水猛獸。
麗莎的女兒凱西是個金發碧眼的美國女孩,身材火辣,臉蛋漂亮,是個標準的美人。今年就要大三了,我猜想她在大學肯定有很多男孩子追求,誰知她聽了十分不贊同地搖頭。
我納悶,詢問了以后才了解。原來,美國孩子從小的“戀愛教養”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學生們在對待愛情一事上越來越成熟嚴肅,甚至到了大學,大家已經不輕易戀愛了,要么專心讀書,要么就是發展成為結婚對象,他們甚至有個帥氣的宣言:不要為我心動,不要說愛我!而相比中國,大學戀愛泛濫成災,甚至公眾場合也毫無顧忌,仿佛是天性被壓抑之后的“惡補”。
不僅如此,兩個孩子都上了大學的麗莎,年近五十,卻依舊魅力不減。她十分在意自己對異性的魅力指數,哪怕她與丈夫已經是老夫老妻,卻時不時弄些小浪漫,增加生活情趣,麗莎甚至有很多異性好友,其中不乏追求者,而她的丈夫對此也十分樂見。
這不由讓我想起國內許多好友夫婦吵架的事由,其中不乏因為配偶的異性人緣太好而產生矛盾,致使兩性相處上十分不順。
我將此疑惑道與了麗莎,她十分自信地搖頭:“我先生年輕時交往的對象不比我少,若真要計較,就是將自己逼進了死胡同,何必自討苦吃?況且有人喜歡我,證明我魅力不減,相比嫉妒,我先生更愿意做的是贊美我。放心吧,婚姻相處中,我先生比我還要成熟理性!”
我恍然大悟。是呀,美國人在步入社會之前,經過多年的情場歷練,早就擁有了理性的愛情觀、婚姻觀,他們愛商高人一等,處理兩性關系也更從容和成熟。
凱西明年就要大學畢業,當我無意間問及麗莎是否會操心女兒婚事時,麗莎十分堅決地搖頭:“她懂得如何吸引異性和與異性相處,我根本不用操心。”
麗莎灑脫的態度讓我不禁想起遠在國內的父母,從我兩年前大學畢業便催婚至今,身邊的未婚朋友亦是同樣遭遇,面對父母的逼婚,實在是壓力山大,暗暗叫苦不已。
這是大多中國父母的通病,學生時代嚴防死守,一旦大學畢業,就開始各種催婚逼婚,但是很多年輕人“愛商”不夠,不懂如何吸引異性以及與異性相處,要么拖成了如我這樣的大齡剩女,要么順父母意思草草結婚,一旦結了婚仿佛塵埃落定,再也無需在男女關系上鉆研,這樣的戀愛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夫妻關系冷淡,這樣的婚姻又怎會真正的融洽?
閨蜜小言便是逼婚下的產物,她與丈夫的婚姻雖然沒有太大的矛盾,可卻一直平平淡淡,兩人也是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她曾向我倒過不少苦水,現在想來,興許這也是夫妻雙方不懂得與異性融洽相處而導致的婚姻弊端吧!我將麗莎的婚姻經驗轉述給她聽,她從一開始的驚訝到贊賞,現在已經開始學習上了,和丈夫的關系也開始緩和,現在甚至不再向我埋怨。
我一邊感嘆“愛商”的重要,一邊樂此不疲地向國內好友溝通我的心得體會。
很快,在美國為期兩年的學習快要結束,時間雖短,但卻讓我深切體會到了“高愛商”對于夫妻關系的重要意義。也許,我也該乘此機會,好好向美國人的“戀愛教養”取取經,解決終身大事,能有個美滿幸福的婚姻,讓年事已高的父母能夠安心。
(摘自《知音·海外版》2015年10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