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王雨竹
上海和香港的關系展現出既有競爭、又有互補。上海自貿區似乎會沖擊香港。上海自貿區將以中國大陸的金融與經濟市場為依托,強化上海自貿區人民幣金融的交易中心地位。
如果金融產品改在上海上市進行交易[1],勢必會弱化香港在中國大陸企業海外籌資等諸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上海自貿區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似乎難逃與香港金融中心的競爭博弈。
香港開放的金融政策、良好的金融業基礎和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健全的金融法規體系和高效的金融監管,使得香港逐漸形成了混合型離岸金融市場。香港的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交融,資金流出和流入不受限制。
2.2.1 上海金融中心類型定位分析
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吸引投資者與借款者的優勢,主要表現為政策優勢、地點優勢、時區優勢與交通運輸優勢。
第一,上海經濟不但地理位置優越,還有時區優勢。白天與亞洲金融中心一起進行交易[2],上午開業時正是紐約閉市,下午營業結束時又可與倫敦銜接。自2010年以來,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常年的貿易順差使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3.5萬億美元,居全球之首。上海發展離岸金融中心正當其時[3]。
第二,中國在過去10年的經濟貿易增長中形成的巨額外匯儲備具有保值、增值的強烈需求,見圖1。
第三,人民幣在跨境使用過程中,如英國、韓國、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市場基礎已經形成[4]。
第四,中國的銀行資產規模以及中國的實體經濟規模抵御能力強,有足夠的能力抗擊資本項目開放帶來的沖擊,如表1所示。

圖1 股權、長期債券以及短期債券占我國美元外匯資產的比例

表1 人民幣和主要國際貨幣儲備占比預測(單位%)
2.2.2 上海金融中心類型定位
鑒于我國金融開放程度低、資本項目未實現自由兌換、匯率和利率市場化機制改革仍在推進過程中,上海自貿區離岸市場初期應實行內外分離型模式[5],后期逐漸過渡到滲透型模式。
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對上海和香港即是挑戰也是機遇,從發展機遇來看,上海與香港間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關系。
香港自由港金融的演進和上海自貿區金融的開放,盡管在戰略和戰術上具有相通性,但港滬間沒有可替代性。紐約、芝加哥、波士頓都是美國的金融中心,雖然紐約是最重要的,但在基金管理、衍生品交易等方面也難以彼此替代[6]。它們是上海自貿區與香港發展非“零和博弈”的樣板。
上海自貿區的著力點在于貿易自由,而香港的優勢則是金融自由。因此,上海自貿區對中國經濟的激活作用會反作用于香港的金融業務,使其更加蓬勃地發展;同時,香港便利的金融業務也會促進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的繁榮。
首先,港滬合作,上海自貿區可以吸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多年的經驗,可以幫助上海自貿區開拓海外市場。上海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完善自身的金融法制法規的建設,而香港因為受限制于自身狹窄的市場,最重要的是拓展自己的空間。上海可以幫助香港金融中心穩固地位。
其次,上海自貿區的金融中心為香港人民幣回流提供了一個途徑。隨著市場的壯大,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反而更突出起來。更重要的是,香港由于人民幣存量越來越多,缺乏投資渠道,曾多次向中央表達人民幣回流內地的意愿,上海金融中心對于香港人民幣回流是一個利好。香港將成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出發地,人民幣正以香港為中心,在事實上走向國際化[7]。香港與內地加強金融合作,可以實現雙贏。
最后,香港和上海同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金融合作方面,可以進行系統安排并密切合作。通過套利、跨境資金監測預警機制和必要時的聯合干預,減少兩地價差,抑制跨境異常資金流動和金融市場的過度波動。香港的中資金融機構實力較強,也有助于指揮和協調。
為了港滬可以更好地合作共贏,本文給出如下政策性建議。
第一,要開拓海外市場,創新金融制度、推進金融管理市場化改革。當前中國金融的市場化及對外開放滯后于實體經濟,而目前日益加劇的“金融脫媒”、股市的長期低位徘徊和跨境人民幣結算的迅速增長,迫切需要加快利率、匯率、證券的市場化改革,提升金融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水平[8]。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需要大力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匯兌、金融業對外開放、離岸金融等金融體制改革。
第二,鼓勵企業跨境融資自由化。促進跨國公司在自貿區設立區域性或全國性資金管理中心,深化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探索面向全球的外匯管理模式,建立與自貿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機制,實現投資貿易便利化,培育區內實體經濟競爭實力,參與更高水平的國際競爭和合作。
第三,穩步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穩步擴大香港人民幣業務,將香港人民幣業務的著眼點從促進在港人民幣回流,變為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擴大香港人民幣債券發債主體和投資主體,適時推出更多人民幣金融產品穩妥有序地開展人民幣投資等各項業務[9]。利用香港的條件和地位,推出人民幣期權、期貨等產品,提高中國在定價中的國際話語權,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投資和國際化進程。
第四,上海自貿區的著力點在于貿易自由,而香港的優勢則是金融自由。上海就要加快發展期貨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香港可以協助上海發展與國際接軌的期貨市場,對于香港而言也是拓展了自身的期貨交易市場。
健康的發展期貨市場,風險控制是關鍵。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金融監管體系,防范與控制金融風險[10]。建立信息披露機制與中央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同時要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協調監管機制。
隨著金融中心的發展,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對上海和香港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二者間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關系,滬港合作可以攜手應對金融風險與國際挑戰。
[1] Tong,Sarah Y..Pilot free trade zone in Shanghai:Li KeQiang's strategy to reinvigorate reforms[M].Singapore:East Asian Institut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013.
[2] Gladie Lui.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Shaping of China's Future Foreign Investment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Tax Journal,2014,40(4).
[3] Khoonming Ho,Lewis Lu.China: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is officially launched[J].International Tax Review,2013,24(9).
[4] 李默.香港上海金融中心定位以及發展前景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6.
[5] 林采宜.上海自貿區會是第二個香港嗎[J].新金融,2013 (11).
[6] 楊維新.上海自由貿易區離岸金融發展:國際比較與路徑設計[J].亞太經濟,2014(7).
[7] 譚軍,張燦.商品期貨市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突破口[J].上海金融,2004(7).
[8] 王信.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促進上海金融中心建設[J].國際貿易,2010(6).
[9] 曹廣偉.新世紀以來中國參與國際經濟體系變革進程的平臺運用研究——以二十國集團、“10+3”、上海自貿區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4.
[10] 蔡燕.基于合作博弈的戰略聯盟研究——以香港和上海自貿區為例[D].浙江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