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唱吧創始人 陳華
我的七點管理經驗
口述/唱吧創始人陳華
這是陳華十余年職業與創業生涯的最重要心得。
編者按
唱吧創始人陳華曾創辦過酷訊,也在微軟和阿里供職過。參考各種公司治理辦法之后,他認為大公司的管理經驗并不完全適合初創公司。在黑馬營10期畢業典禮上,陳華以親身經歷,詳解了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管理方法論,希望創業者們少走彎路。譬如,唱吧團隊如何應對復雜的市場變化;怎樣激勵新老員工做出更棒的業績;又如何用“下大雪”模式激發新員工?
以下是陳華課堂分享實錄。
早期創業公司碰到的很多問題,不是大公司的管理方法能用得上的。今天,我管理公司的很多經驗都是自己積累出來的,希望對大家能有啟發。
什么是中層團隊?今天你說休假一個月,可以放心地去休,回來發現公司仍然正常運轉,那就恭喜你了,你有一批非常了不起的團隊。中層很難培養,一方面空降進來的人,他對公司的忠誠度、信心可能沒有那么高,但是第一天跟著你長大的人,能力上可能不夠,這兩個是矛盾的。
當你只有幾個人的時候,跟你一起打江山的人,他們可能是對公司最有感情的人,但同時也是報怨最多的人。公司大了肯定有很多問題,這些人對公司忠誠度最高,意見最多,但并不代表他們一定會長期待在這家公司,如果有一天他們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任何人理,可能就會離開。但是,這些人對企業發展目標的感受最深,他們知道什么事符合公司的利益,什么事傷害公司的利益,而且也最有動力去維護。所以,要提拔早期員工里優秀的人,讓他們成為中層干部,要把這些人用好。
公司在發展中,肯定有很多高管被挖進來。相對來說,這些人的忠誠度可能會低一些,也有一些人可以變成非常忠實的人,但是需要你花時間,通過你的企業文化、領導人的魅力等去感染他們,讓他們意識到原來我們真的在做一件很偉大的事情,這件事情值得我投入很多東西,讓這些人把優秀的能力傳遞給其他能力稍差的人。
對于具體工作細節,我個人管得比較少,需要放手讓中層去做。
第一,我把這件事情交給你負責,你告訴我,你想怎么做,我可以修整你的方案,但是我不太可能第一天就告訴你該怎么做。要盡量讓中層團隊發揮他們的主觀作用,他們來提供方案,而不是CEO告訴他們這個事情怎么干,你去干就可以了,否則團隊很難發展起來。
第二,要相信中層團隊,盡量不要跨級。三四層以下反饋上來的意見,我一般不會直接處理,而是給直屬下屬去處理。如果他一次、兩次都處理不好,說明這個人有問題,需要學習改進。如果下面一反饋某個問題,你馬上就把這個事情處理掉了,就放棄了讓直屬下屬成長的機會。
我認為,KPI導向不見得是對的,尤其小公司不應該太強調KPI,因為你實施非常明確的業績考核,就會帶來一個問題:最后大家只做業績KPI上明確的目標,其他的東西統統跟自己沒關系。
當一個人對公司有感情的時候,他可能不只是完成給他規定的目標,他會站在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上,做很多不在他職責范圍內的事情,這對于小型的創業公司是最有價值的。所以,這個時候不應該KPI導向,而應該是結果導向。什么意思?我們反過來看這個人:首先,他是否真的拼命在做事情;其次,在結果上,他是不是真的在為公司利益最大化做事情。
【陳華】唱吧創始人;2006年曾做過頗受業界關注的創業項目——酷訊;2011年,辭去在阿里巴巴的職位第二次創業,打造出互聯網現象級產品“唱吧”,該應用目前仍擁有令人羨慕的用戶數量:3億。
在資源的控制上,當一個新項目開始做的時候,我們是不會給很多資源的,用短平快的方式快速把它做起來。做起來之后,你就可以大規模地往里面投資源。現在唱吧里面有好幾個三五人的小團隊,這些團隊在做一些摸索、創新的事情。這些事情我們不確定一定能成功,需要做實驗和嘗試。
我給每個團隊一兩年的時間和一定的預算,你就慢慢地做,我不放棄。如果你今天告訴我,我們前段時間方向錯了,沒關系,我們改改再繼續。但是如果你想招更多人,不行,你想花更多的錢,不行,因為你還沒有證明你有能力做得更大。
如果這個團隊做的產品不錯,成長挺快,我們馬上就找到負責人說,你給我拼命地招人,你能把團隊充多大就充多大,因為這個方向有價值。反過來,當這個項目有瓶頸了,很長時間內用戶不增長、收入不增長,這個時候項目的資源就要控制了。等找到一個突破瓶頸的辦法之后,我們再加大資源。
“下大雪”模式也是我們有一次做管理培訓時學來的,當時對我們團隊震動非常大。聽這個課以前,我安排工作的時候,一定把最核心的工作交給最強的人干,但“下大雪”模式是反過來的。
什么叫“下大雪”模式?我們新招一個人的時候,可能覺得這個人什么都不懂,能力上還不夠,一般的經驗是:讓他先干一點邊緣的、打雜的工作,先熟悉環境,慢慢再給他安排更重要的工作。但是按照“下大雪”模式,要直接給新招來的人一個最難的工作,這樣子你會發現,新人的學習速度和成長速度都非常快。因為你把他壓到墻角了,他所有的事情都不懂,超乎了他的能力范圍,他要想方設法地學習。所以,“下大雪”模式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中層團隊的模式。
如果你覺得新招的人還嫩一點,一直讓他干邊緣的活,你會發現他永遠還是差那么一點點。今年春節,唱吧的技術團隊去美國玩了一圈,只有服務器團隊招的一個新員工待在公司里,還有一個合伙人帶著他,就兩個人負責服務器。短短一個多星期的時間,當我們回來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成為唱吧服務器團隊里,最精通項目的人之一。
唱吧早期的時候,因為方向沒想太清楚,所以我們并不是留住最貴的人,而是留了一個非常小的團隊。這個團隊非常踏實,有學習能力,什么都能干。所以,在初創階段,你完全不見得要花巨資去招最貴的人,招能做好事情的人就行,只要你的管理能跟得上來。
但當我們開新業務線的時候,就有講究了。開新業務線,很多人直接從外面空降一個新領導進來,然后讓他帶著一批新人做新業務線。這種做法有好處,也有壞處。我的辦法是,讓老員工做新業務線,新人做老業務線。好處在哪里?因為老業務線,它的創新可能不是那么多了,你讓一個老員工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做個二三年之后,他已經沒有什么想法了,想不出來還能干點什么。這時候你換成一個新的人,他會覺得這件事情還是很新鮮的,還可以大刀闊斧地再嘗試改造,做創新。
讓一個老員工做一個新業務,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因為他原來的事情已經變成一個日常維護性的事情,而他對公司的理解、忠誠度是足夠高的,他在做新業務線的時候,也更容易采用一個符合公司價值觀的做法,然后把團隊帶出來,新的團隊也是能夠和老團隊味道一致的。
當我們發現有人做了很好的業績時,一定要公開獎勵,這個獎勵不見得是獎錢,有時候虛擬的榮譽比現金的獎勵更重要。原來在酷訊的時候,我們做過一個“季度之星”,每個季度按照一定的人員規模,從六七個人里面選一個人出來,然后發現大家都去爭當“季度之星”。很多人通過這種方式知道了公司在鼓勵、獎勵什么樣的事情,什么樣的人是最值得表揚的,而這些人得到了公開的表彰。
唱吧歷史上有兩次獎勵全體員工出國的事件。其中之一是唱吧在2012年5月31日上線后,創造了一個自己都想象不到的用戶數據。所以,在當年10月份,我們“強迫”全公司出國旅游一趟。雖然差不多有大半個月的時間,公司的產品、業務沒有任何進展,但我也認了,因為我覺得團隊做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業績,他們值得有這樣一個福利。
我在阿里巴巴待了兩年,它有一條企業文化我特別喜歡,叫作“擁抱變化”。在阿里巴巴,任何一個員工每半年換一個領導是正常的,每一年換一個業務方向也是正常的,這就是阿里巴巴內部常見的狀況。
我在阿里巴巴的團隊相對比較穩定,但是我看到阿里經常大面積地調整人員:這個中層今天是干銷售的,明天可能就去管另外一塊業務,不做銷售了。今天你是做HR的,明天你可能就去管銷售了;為什么它敢這么干?就因為它的企業文化里有一條叫作“擁抱變化”。這個做法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公司可以快速地調整,可以大面積地去做創新、嘗試。那些不能擁抱變化的人只能離開,留下來的人,就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團隊。
——整理/本刊記者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