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凱亞,陳 英,章燕川
(1.麗水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浙江麗水 323000;2.縉云縣農業局,浙江麗水 321400)
淺析麗水市蔬菜中農藥殘留風險動態變化
蔣凱亞1,陳 英1,章燕川2
(1.麗水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浙江麗水 323000;2.縉云縣農業局,浙江麗水 321400)
從7大類1 367個蔬菜樣品37項農藥參數監測結果分析出發,根據其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淺析不同種類蔬菜及不同生產季節農藥殘留規律,并指出,檢出率較高的中低毒類農藥是目前蔬菜安全質量的主要風險隱患,不同種類蔬菜中農藥殘留的差異性較大,而且農藥檢出種類呈區域性差異。
農藥殘留;蔬菜;風險分析
蔬菜安全生產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化學農藥使用后的殘留危害。麗水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在全市9縣(市、區)建立202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態監控點,開展各類專項風險分析,重點掌握蔬菜中農藥殘留動態發展變化情況。本文根據2012-2014年37項農藥參數監測結果,淺析蔬菜中農藥殘留檢出的規律性,旨在減少農藥使用,在合理用藥方面提供參考。
1.1 樣品材料
以麗水市9縣(市、區)建立的202個動態監控基地為抽樣區域,抽取7大類1 367個蔬菜樣品為檢測對象,通過農藥殘留37項參數定量檢測,研究其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情況。
1.2 檢測方法
按照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1]的方法檢測甲胺磷、氧樂果、甲拌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甲基異柳磷、水胺硫磷、樂果、敵敵畏、毒死蜱、乙酰甲胺磷、三唑磷、丙溴磷、殺螟硫磷、二嗪磷、馬拉硫磷、亞胺硫磷、伏殺硫磷、久效磷、磷胺、六六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三氯殺螨醇、腐霉利、五氯硝基苯、溴氰菊酯、聯苯菊酯、氟胺氰菊酯、氟氰戊菊酯、三唑酮、百菌清、異菌脲、乙烯菌核利等37項農藥殘留量。檢測結果根據GB 2763—2014[2]進行判定,若有1項超標即為該項農殘超標,判定為不合格。
1.3 檢測儀器
Agilent 7890A氣相色譜儀,IKA T25均質機、氮吹儀、漩渦混勻器等。
2.1 農藥超標和檢出情況
從表1統計情況來看,1 367個樣品中,超標30個,平均超標率為2.19%;共計檢出21種農藥,檢出次數548次,7種農藥殘留超標,其中有機磷類3種,擬除蟲菊酯類4種。檢出率較高的農藥主要為腐霉利、百菌清、三唑酮、毒死蜱、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分別為35.94%,22.62%,9.67%,5.29%,4.92%和4.20%。

表1 蔬菜中農藥檢出及超標情況
從檢測結果分析可知,有機磷類農藥雖檢出率不高,但毒死蜱、水胺硫磷、氧樂果的超標率較高。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有機磷類農藥絕大部分是殺蟲劑類,現行判定標準規定的最高限量值基本都很低,已經檢出很容易就超標;二是有機磷類殺蟲劑普遍防治效果較好,農民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會選擇使用。腐霉利、百菌清、三唑酮等低毒殺菌劑檢出率高,說明這類農藥使用頻率高;雖超標率不低,而且現行標準規定的最高限量值較高,但說明此類農藥仍存在著濫用的可能。
2.2 不同種類蔬菜中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情況
從表2中看出,不同種類的蔬菜農藥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葉菜類>蕓薹屬類>豆類>根莖類>茄果類>水生類>瓜類;檢出率在40%以上的有葉菜類、蕓薹屬類、豆類、根莖類等;不同種類的蔬菜農藥超標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葉菜類>豆類>蕓薹屬類>水生類>根莖類>茄果類、瓜類。其中,葉菜類最高,達6%以上,蕓薹屬類和豆類的超標率達到2%以上;7大類蔬菜的平均合格率為97.81%。

表2 不同種類蔬菜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情況
2.3 不同季度蔬菜中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情況
由表3可知,4個季度中農藥的檢出率和超標率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第三季度的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最高,其次是第四季度、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季節性的差異主要是由產地氣候環境造成,第三季度正處高溫時節,蔬菜中的合格率較低,第四季度雖然氣溫明顯下降,但大棚種植對蔬菜的合格率還是有較明顯的影響。

表3 不同季度蔬菜中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情況
3.1 檢出率較高的農藥參數要引起注意
一些中低毒農藥的檢出率較高,說明農民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普遍。因其毒性低,允許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但安全使用常會被忽視。如毒死蜱等非禁用農藥作為高毒農藥的替代藥物,在蔬菜生產上的使用很普遍,成為蔬菜中有機磷類農殘超標的主因。農民在用藥的選擇上,防治好是第一選擇要素,但后續的使用方式、使用頻率、施用量是引起殘留超標的風險隱患。再如腐霉利、百菌清、三唑酮等低毒殺菌劑檢出率高,不能排除這些農藥存在濫用的可能,為追求好的效果打保險藥。
3.2 不同種類蔬菜中農藥殘留存在較大差異
不同種類蔬菜中,葉菜類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都較高,究其原因,主要由其生產特點決定。種植周期長,高溫時節病蟲害較多,組織結構特殊等易導致農殘超標。豆類連續性采收會導致一邊施藥一邊采摘的現象發生,對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很難把控。秋冬季大棚蔬菜的種植環境也是導致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較高的原因之一,其種植密度高、濕度大、光照強度小、缺乏雨水沖刷等因素會導致殺菌劑類藥物劑量增加。
3.3 農藥使用種類呈區域性差異
在小農種植模式下,很多農民自身并沒有很專業的種植技術,農藥使用上基本依靠經驗或是農資經營店的推薦。在某種作物上施用效果好,就按照經驗對其他種類蔬菜也照搬施用。這樣產生了不同種類蔬菜上施用相同農藥的情況,導致某些限用農藥檢出或超標以及低毒殺菌劑的濫用。這種現狀在用藥種類上呈區域性差異,區域不同,推薦使用的藥物組合也不同。從9個縣(市、區)蔬菜樣品監測結果分析來看,有些藥物使用差異較小,有些就差異較大,但在同一縣區域內用藥情況基本類似。
[1] 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氮、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S].
[2] GB 2763—2014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S].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481
A
0528?9017(2015)11?1724?02
文獻著錄格式:蔣凱亞,陳英,章燕川.淺析麗水市蔬菜中農藥殘留風險動態變化[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1):1724-17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08
2015?08?14
蔣凱亞(1981-),女,浙江縉云人,農藝師,碩士,主要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E?mail:laisamo19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