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棋,岳萬福
(浙江農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浙江杭州 311300)
筍殼氰甙含量測定及不同脫毒方法比較
曾俊棋,岳萬福?
(浙江農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浙江杭州 311300)
采用異煙酸?吡唑啉酮比色法,對新鮮筍殼中氰甙的含量及不同脫毒方法對其含量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筍殼鮮樣的氰甙含量平均為15.39 mg·kg-1;筍殼經青貯、烘干和水煮等脫毒處理后,氰甙含量均降低。其中,青貯可降低氰甙含量84.78%以上,烘干60 min后可降低氰甙含量56.52%以上,水煮60 min后可降低氰甙含量97.86%。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筍殼經烘干與水煮后氰甙含量逐漸下降,脫毒率逐漸升高。3種脫毒方法中,以水煮法脫毒率變化幅度最為明顯,脫毒效果最好,有利于筍殼的開發應用。
筍殼;氰甙;脫毒;青貯;烘干;水煮
我國是世界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占世界總量30%,竹林面積約550萬hm2,有“竹子王國”之稱[1]。筍殼是農業廢棄物,其營養價值高于常用的秸稈飼料[2-3],且產量巨大,經粉碎、青貯發酵等處理后,可作為優質的家畜飼料來源[4]。但筍殼中含有氰甙,這是一種植物毒素,至少2 000種植物中含有這種毒素[5],如竹筍、亞麻籽、苦杏仁等[6]。氰甙本身是無毒的,但當植物細胞結構被破壞時,含氰甙植物細胞內的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氰甙生成劇毒的氫氰酸[7-9]。若家畜采食大量含氰甙的食物,除可引起急性中毒外[10],同時伴有蛋白質代謝障礙,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疾患[11],造成家畜中毒甚至死亡,進而對養殖業經濟效益造成重大損失。雖然國內對木薯、亞麻籽等食用植物中氰甙含量有相關研究報道[12],但對筍殼中氰甙含量及有關脫毒效果方面的研究卻鮮見報道。本研究的目的是檢測臨安市場中新鮮筍殼中總氰甙的含量,以及不同脫毒方法對其含量的影響,以期找到最佳的脫毒方法,為筍殼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13-14]。
1.1 樣品采集
新鮮雷竹筍殼采自臨安農貿市場,試驗于2015年5-6月在浙江農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進行。
1.2 藥品與試劑
乙酸鋅溶液(100 g·L-1),氫氧化鈉溶液(10 g·L-1),酚酞?乙醇指示液(10 g·L-1),乙酸,磷酸鹽緩沖溶液(0.5 mol·L-1,pH值7.0),氯胺T溶液,異煙酸?吡唑啉酮溶液,酒石酸,硬脂酸。氰甙標樣(65μg·mL-1)購自國家標準物質中心。
1.3 筍殼處理
將新鮮筍殼分別經烘干、水煮和青貯等脫毒處理,以不經任何處理的新鮮筍殼作為對照,每處理重復5個,比較其氫化物含量變化。
烘干法。將新鮮筍殼粉碎后,置75℃干燥箱烘干15,30,45,60 min,取樣測定氰甙含量。
水煮法。將新鮮筍殼分別水煮15,30,45,60 min后粉碎勻漿,取樣測定氰甙含量。
青貯法。雷竹青貯筍殼采自臨安慶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粉碎勻漿后,測定氰甙含量。
1.4 測定方法
氰甙含量測定采用異煙酸?吡唑啉酮比色法,該方法檢測限為0.01 mg·kg-1。
筍殼粉碎勻漿,稱取10 g(精確到0.01 g)置于500 mL蒸餾瓶中,加水約200 mL,依次加20 mL乙酸鋅溶液,1 g酒石酸,1 g硬脂酸,迅速連接好氰甙蒸餾裝置。將冷凝管下端插入盛有10 mL氫氧化鈉溶液的100 mL容量瓶液面下,緩慢加熱蒸餾瓶,收集蒸餾液約100 mL,取下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混勻。若濃度過高可進行稀釋。
吸取不同濃度氰甙標準溶液10mL于25mL比色管中,在樣品溶液及標準液中各加入1 mL氫氧化鈉溶液和1滴酚酞?乙醇指示液,用乙酸調至紅色剛剛消失,加入5 mL磷酸鹽緩沖液,加熱至35℃左右,再加入0.1 mL氯胺T溶液,加塞混合,放置5 min,然后加入5 mL異煙酸?吡唑啉酮溶液,加水至25 mL,混勻,于35℃水浴放置40 min,用1 cm比色杯,以零濃度管作參比,于638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值。
1.5 數據分析
檢測方法的準確度用加標回收率估計,用5個不同試樣加標時,其平均回收率為99.9%。檢測方法的精確度是5個平行試樣測定,表中數據為平均數±標準差。
2.1 不同脫毒處理對氰甙含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經青貯、烘干和水煮等脫毒處理后,氰甙含量均降低,且隨著烘干與水煮處理時間的延長,氰甙含量逐漸下降。筍殼經水煮法處理后的氰甙含量下降幅度大于烘干法與青貯法,經烘干法處理后的氰甙含量下降幅度顯著低于青貯法,其中以水煮法處理筍殼效果最為明顯。

表1 不同脫毒方法處理后筍殼氰甙含量
2.2 不同脫毒處理的脫毒效果
采用水煮、青貯與烘干3種脫毒方法均可對筍殼鮮樣中的氰甙進行脫毒,且隨著水煮與烘干處理時間的延長,鮮樣中氰甙的含量逐漸下降,脫毒率逐漸升高。3種脫毒方法中,以水煮法脫毒率變化幅度最為明顯,水煮30 min的脫毒率比15 min的提高16.31百分點,水煮45 min的脫毒率比30 min的脫毒率提高13.04百分點,水煮60 min脫毒率可達97.86%。另外2種脫毒方法中,筍殼鮮樣經青貯的脫毒效果較好,脫毒率為84.78%;烘干效果較差,烘干60 min后脫毒率僅為56.52%。因此,3種筍殼鮮樣脫毒方法中,以水煮法脫毒效果最好。
筍殼營養物質豐富,含有較多的生物活性物質,作為飼料能提高家畜的免疫能力和生產能力,促進家畜生長發育[15-16]。但若不對筍殼飼用安全性進行有效評估,并采取合適的脫毒方法,將會對家畜生長甚至生命造成嚴重威脅,達不到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的目的[17-21]。通過研究干燥加熱方式對降低亞麻籽氰化物含量的影響發現,不加水干燥加熱方式處理亞麻籽不能有效降低氰化物含量,只能使亞麻籽和亞麻籽粉樣本的氰化物含量降低10%[22-23],這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通過研究不同脫毒方法對木薯氫氰酸含量的影響發現,木薯經浸水、曬干、烘干和水煮處理后,氫氰酸含量均降低,去除氫氰酸能力的大小依次是水煮>烘干>曬干>浸水[24-25],本研究結果與此基本一致。
本文研究表明,筍殼經青貯、烘干和水煮等脫毒處理后,氰甙含量均降低,且隨著烘干與水煮處理時間的延長,筍殼氰甙含量逐漸下降。3種脫毒方法中,筍殼鮮樣經水煮60 min后,氰甙含量可降低97.86%,脫毒效果最佳。因此,新鮮筍殼只要在給家畜飼喂前經水煮高溫處理,氰甙含量均處于相對安全水平,可安全供給家畜飼喂。
[1] 李琴,汪奎宏.中國竹筍加工與貿易現狀[J].浙江林業科技,2001,21(2):38-41.
[2] Lu B Y,Ren Y P.Effects of genetic variability,parts and seasons on the sterol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in bamboo shoots[J].Food chemistry,2009,61:1016-1021.
[3] 石全太.我國竹筍加工利用的現狀與發展前景[J].竹子研究匯報,2003,22(1):1-3.
[4] 周建忠,劉力,馮炎龍.氨化竹筍加工下腳料飼用價值研究[J].竹子研究會刊,2001,7(11):33-35.
[5] 楊宏志.用溶劑法對亞麻籽脫毒的工藝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5,17(4):61-65.
[6] 熊麗娜,陸柏益.農產品中生氰糖苷安全性及減控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學報,2014,14(2):209-211.
[7] Ganjewala D,Kumar S,DeviA,et al.Advances in cyanogenic glycosides biosynthesis and analyses in plants:A review[J]. Acta Biologica Szegediensis,2010,54(1):1-14.
[8] 周小潔,車向,榮于霏.亞麻籽及其餅粕的營養學和毒理學研究進展[J].飼料工業,2005,26(19):46-50.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Cyanogenic glycosides.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of certain food additives and naturally occurring toxicants[J].WHO Food Additive,2013,30:121-123.
[10] Feng D,Shen Y,Chavez E R.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in reducing hydrogen cyanide content of flaxseed[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3,83:836-841.
[11] 王建華,張樹方.動物中毒病及毒理學[M].中國臺灣:臺灣中草藥雜志出版社,2002:54-57.
[12] 李次力,繆銘.雙螺桿擠壓亞麻籽粕脫除生氰糖苷的研究[J].食品與發酵工業,2006,32(11):63-67.
[13] 王俊東,董希德.畜禽營養代謝與中毒病[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235-239.
[14] 黃輝,夏學京,陳志霞.新鮮竹筍中氰化物含量測定及家庭加工方法對其含量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0,26(5):514-515.
[15] 王興菊,李周權,唐正菊.大麻葉竹筍殼飼用價值的研究[J].四川畜牧獸醫,2010,5(12):30-32.
[16] 艾景軍,周玲.非常規飼料原料價值評估與應用技術研究[J].中國飼料,2008,9(10):19-22.
[17] 李次力,繆銘.亞麻籽粕不同脫毒方法的比較研究[J].食品科學,2006,27(12):280-282.
[18] Wanasundara JP,Amarowicz R,Kare M T,et al.Removal of cyanogenic glycoside of flaxseed meal[J].Food Chemistry,2013,15:263-266.
[19] Haque M R,Bradbury J H.Total cyanide determination of plants and foods using the pirate and acid hydrolysis methods[J].Food Chemistry,2002,77:107-114.
[20] 劉力,王中華.非常規飼料資源開發的地位和途徑[J].山東畜牧獸醫,2000,6(12):16-17.
[21] Berenguer N V,Giner R M,Grane T N.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cyanogenic glycosides prunasin and amygdaline in plant extracts using a porous graphic carbon column[J].J Agric Food Chem,2002,50:6960-6963.
[22] 鄧紹平,鄺嘉萍,鐘偉祥,等.香港食用植物中氰化物含量及加工過程對其含量的影響[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8,20(5):428-429.
[23] 楊宏志,毛志懷.不同處理方法降低亞麻籽中氰化氫含量的效果[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4,9(6):65-67.
[24]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Cyanogenic glycosides in cassava and bamboo shoots[M].A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2005,28:1130-1135.
[25] 陳建新,劉家遠,劉翠珍.不同處理方法對木薯氫氰酸含量的影響[J].牧草與飼料,1993(2):31-32.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816.2
A
0528?9017(2015)11?1822?03
文獻著錄格式:曾俊棋,岳萬福.筍殼氰甙含量測定及不同脫毒方法比較[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11):1822-18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37
2015?06?29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QJD1202015)
曾俊棋(1990-),男,陜西西安人,研究生,從事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工作。E?mail:zengjunqizju@sina.com。
岳萬福。E?mail:yuewanfuzju@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