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 洪
?
“好農場”電商平臺上線
文|本刊記者張洪
技術人員手把手教農民朋友如何用手機拍攝產品、上傳,進行網上銷售
當下,"互聯網+"浪潮已經席卷各行各業,"互聯網+"農業的步伐卻稍顯落后。作為中國最基礎的產業,農業的信息化轉型已迫在眉睫。
構建最值得信任的健康食物社群,打造國內農業安全的基石,在第六屆國際社區支持農業(CSA)暨第七屆中國社會農業大會上,匯聚中國CSA和有機生態農場、專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電商平臺順勢上線。
2015年11月1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中國社會農業大會上,中國首家專業為社區支持農業服務的IT企業—誠食(北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誠食農業”)正式對外發布好農場APP,為打造國內最值得信任的健康食物社群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當下,“互聯網+”浪潮已經席卷各行各業,互聯網+農業的步伐卻稍顯落后。作為中國最基礎的產業,農業的信息化轉型已迫在眉睫。
為此,“好農場”打造了一個專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電商平臺。消費者只需打開好農場APP,即可定位居住地周邊的有機生產農場,并成為農場會員,從而擁有屬于自己的農場,收獲有機、健康農產品。
中國人民大學農發院博士、誠食農業董事長程存旺表示,在農莊運作過程當中,隨著消費者家庭數量的增加,信息的處理成為農場管理的薄弱環節,好農場APP,為會員制農場提供一個在線的會員管理工具。“所有的農場可在數據列表當中展示,消費者可以利用APP,了解每一個農場提供的產品、價格等。”
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北京調研“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情況,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國內部分互聯網公司、農業企業、信息化專家以及從事電商經營的新農民和農村基層干部的意見和建議。
參會代表之一、“分享收獲”農場主石嫣向汪洋報告的題目是《從“分享收獲CSA”到“好農場”APP跨界創新》。
石嫣提到,她所接觸的農場實習生和志愿者大約有200余人,大部分的青年返回各自的家鄉,參與家鄉的建設。在他們組織的農場中普遍存在信任體系建設難、農場推廣成本高、具體管理效率低等問題。不過對于這些問題,已經有公司開始為農場提供解決方案,包括從農場日常管理到產品品牌的推廣和營銷,現在“分享收獲CSA”農場正在使用的“好農場”APP就是如此,為農場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也提升了會員的滿意度。
程存旺介紹,和商場超市或者普通電商平臺不一樣的是,CSA會員要提前一段時間來預定農場的產品,農場根據訂單可以輕松計算出種植面積,這樣做到有計劃的生產,避免了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通過這個APP可以記錄農場生產過程和追溯產品信息;消費者也可以知道農場從育苗到田間管理到采摘到配送所有環節的記錄,這是一個非常可靠的溯源系統。目前這套系統已在中國30多個省市、220多家農場進行測試。
根據“好農場”的調查發現,在CSA農場規模擴大以后,需要處理的數據會成倍增加,這些直接影響了農場的管理效率和與消費者的交流。
以分享收獲CSA農場為例,隨著會員數量由原來的10多戶發展到現在600多戶,會員信息處理工作量變得越來越繁雜,分享收獲平均每周要處理約2萬組數據,其中包括農園生產信息、會員點菜信息、配送信息、賬戶信息等各方面,而一般的電商平臺并不能解決上述復雜的信息管理問題。這些都是農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直面的問題。
“好農場平臺堅信‘消費就是投票’,通過消費端拉動生產端轉型的模式,可以為解決國內食品安全與農業污染問題提供創造性的思路。”程存旺表示,“好農場致力于一方面服務消費者,一方面扶持生產者。”
如何保證平臺上的農場都是真正的生態農場,這是該平臺運作中的重大課題。
“從目前來看,整個食品安全體系中有幾大論證體系,比如說農產品最基本的無公害的認證,有綠色產品的認證,有機產品的認證,這些認證或多或少面臨一些信息不對稱、市場失靈等,而我們正在設計一種參與式保障系統,希望這種采用眾包的認證體系,比如說,北京的農場應該是由北京的消費者、同行業農場主、行業專家來進行考察,實踐本地化的生產、消費、監督模式。”程存旺說。
為了重建消費者與農場主間的誠信體系,好農場平臺創造性地建立了PGS體系(建立在信任、社會網絡和知識共享的基礎之上的體系,通過活動,對農場進行評估)。具體來說,該平臺與專業的檢測公司合作,對所有農場進行質量檢測,隨機選取會員參與抽樣過程;同時會員在參觀農場后可形成公開的考察報告,連同檢測報告為其他消費者選擇農場提供更加可靠的資料來源。專家認為,這一將消費者社群納入監督環節的舉措有助于社會誠信體系的重塑。
據悉,該平臺還即將開通金融服務,為初創農場主提供眾籌擔保以獲取初創資金和會員,解決農業領域融資困難問題,以支持廣大農場主以農產品作抵押進行貸款,擴大生產,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有機食品。
北京西郊鳳凰嶺腳下的小毛驢市民農園
2015年7月18日,第一屆北京農園節在通州區第五季龍水鳳港生態露營農場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