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立全
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聯合噻托溴銨吸入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臨床分析
年立全
目的研究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8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1例。對照組吸入噻托溴銨進行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進行聯合治療。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與FEV1/預計值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PaO2、PaCO2、FEV1%與FEV1/預計值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呼吸困難度與運動耐力度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 且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聯合噻托溴銨吸入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氣與肺功能指標、緩解呼吸困難, 值得臨床推廣。
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噻托溴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老年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簡稱慢阻肺)是臨床上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患者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都極高, 并具有氣流受限后不可逆的特征, 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隨著我國老齡化推進, 老年病患逐漸增多, 加上老年人本身體質較弱, 極易發病與死亡, 所以對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的治療值得關注。現研究COPD穩定期患者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的臨床療效,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81例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 其中男46例, 女35例;年齡63~87歲, 平均年齡(70.3±5.8)歲;病程9~18年, 平均病程(10.3±3.8)年, 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基本情況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吸入噻托溴銨進行治療:使用干粉吸入器(Handi Haler)給予患者18 μg噻托溴銨劑,1 d/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進行聯合治療:聯合使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呼吸機, 選取S/T通氣模式, 呼吸12~16次/min, 氧流量5 L/min, 吸氣壓力(IPAP)8~18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呼氣壓力(EPAP)4~6 cm H2O, 累計8 h/d,并根據患者情況及治療時間來調整IPAP與EPAP。兩組治療周期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 包括PaCO2與PaO2;肺功能指標, 包括FEV1%與FEV1/預計值;呼吸困難度, 使用功能性呼吸困難量表(MRS)進行評分, 分數越高表示呼吸越困難;運動耐力度, 使用Vera Bittner4級測評法對患者6 min步行距離給予評分:<300 m為0分,300~374 m為1分,375~450 m為2分, >450 m為3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與肺功能指標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PaO2、PaCO2、FEV1%與FEV1/預計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與FEV1/預計值較治療前均明顯提高(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與PaCO2較治療前均顯著改善(P<0.05), 且治療后觀察組PaO2、PaCO2、FEV1%與FEV1/預計值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觀察指標分析 治療前兩組患者呼吸困難度與運動耐力度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后比治療前均有所改善(P<0.05), 且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與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與肺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時間 PaO2(mm Hg) PaCO2(mm Hg) FEV1%(%) FEV1/預計值(%)觀察組 41 治療前 52.6±7.9 68.3±8.2 47.93±3.76 37.75±4.82治療后 80.5±13.3ab 53.8±9.0ab 58.53±6.43ab 51.04±5.44ab對照組 40 治療前 52.4±8.5 68.5±8.5 47.87±3.66 37.63±4.43治療后 66.1±11.1a 61.7±8.5a 54.20±6.27a 42.88±5.23a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觀察指標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觀察指標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呼吸困難度 運動耐力度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1 3.54±0.12 1.85±0.58ab 0.74±0.32 1.13±0.62ab對照組 40 3.58±0.18 2.43±0.83a 0.77±0.28 0.95±0.51a
使用噻托溴銨治療老年COPD穩定期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而在此基礎上聯合BIPAP即可分別調節呼氣壓力與吸氣壓力的無創通氣模式, 相比單獨使用噻托溴銨更具優勢:①通過調節EPAP與IPAP來改善患者肺泡通氣不足情況,阻止氣道陷閉, 調整氣體分布, 以此改善通氣/血流比例;②通過增加肺泡與呼吸道內壓而促進肺泡復張、減少氣道阻力與吸氣時呼吸功, 有利于減輕患者呼吸肌疲勞;③可改善夜間低氧血癥與低通氣狀態、高碳酸血癥, 還可改善上氣道阻塞, 提高患者睡眠質量等[2]。穩定期屬于COPD的中度階段, 此時患者易出現高碳酸血癥與低血氧癥等并發癥, 而使用BIPAP聯合噻托溴銨吸入治療可有效增加功能殘氣, 防止肺泡萎縮, 并通過增加患者氧分壓來排出二氧化碳, 更好的發揮噻托溴銨擴張血管、抑制腺體分泌、消除炎癥等功效,以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采用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聯合噻托溴銨吸入對老年COPD穩定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氣與肺功能指標、緩解呼吸困難, 值得臨床推廣。
[1]林李, 周克, 陳慶東, 等.噻托溴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干預效果.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1(22):5570.
[2]朱福綏.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7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18
2014-12-24]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