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云
頸椎病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情況調查及護理對策
趙麗云
目的探討頸椎病患者對于相關健康知識的認知情況, 并根據調查結果制定針對性護理對策。方法選擇頸椎病患者100例設為觀察組, 另選同期體檢顯示無頸椎病的正常人100例設為對照組。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其進行疾病相關健康知識的調查, 調查問卷為本院自制, 對頸椎病相關健康知識進行了解。以調查結果作為依據制定相關的護理措施。對比兩組對頸椎病相關知識了解程度。結果對照組相關健康知識了解程度相對于觀察組更為深入, 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頸椎病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健康知識補充,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患者在出院之后需要定期的進行電話隨訪, 讓患者對于頸椎病相關的健康知識有更加深入的認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再次復發頸椎病的幾率, 臨床具有重要意義。
頸椎病;健康知識;調查;護理
頸椎病主要是因為頸椎間盤出現突出、退變或者頸椎骨質增生等, 這些退行性病變均會對周圍的神經、脊髓還有血管等造成壓迫或者刺激作用, 進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癥狀。近年來頸椎病發病趨勢開始明顯的年輕化, 該疾病主要特征為長時間的治療, 且治療后容易復發, 嚴重的情況甚至會致殘致死。患者的疾病預后程度還有復發幾率和對該疾病健康知識的認知存在很大關系, 為了更加深入了解頸椎病患者健康知識認知狀況, 對本院2012年收治的頸椎病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本院2012年收治確診有頸椎病的患者100例設為觀察組。所有患者經過頸椎DR四維彩超以及CT檢查, 結合臨床癥狀以及體征確診為頸椎病。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齡最大60歲, 最小20歲, 平均年齡(43.2±4.7)歲;平均病程(3.3±3.4)年。患者脊椎病類型如下:32例患者為椎動脈型頸椎病、43例患者為神經根型頸椎病、20例患者為頸型頸椎病、5例患者為混合型頸椎病;患者臨床表現:有一定程度頸項背部活動疼痛, 活動程度受到限制, 頭暈以及上肢出現麻木;部分患者還有惡心、暈眩以及耳鳴癥狀。另選自本院同期體檢顯示無頸椎病的正常人共100例設為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 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使用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進行治療。患者取仰臥的姿勢, 頸部向后輕輕的伸展, 進行手術的醫師在患者的頭側[1]。經過C型X光機進行定位后進行局部麻醉。在進行穿刺之前, 需要先將氣管還有食管拉到一旁, 在透視之下, 于沖椎關節內側將穿刺針穿入, 在通過椎間盤纖維環的時候通過側位透視觀察穿刺的部位是否正確。一般情況下, 針尖跟椎體后緣的距離, 都是控制在0.5~1.0 cm, 保證距離沒有錯誤之后就將光導纖維插入。將激光治療儀的發射功率進行設置, 一般都是10~15 W/s, 在治療的過程當中如果發現患者有異常的感覺就需要立即停止手術的進行。在進行手術之后給患者佩戴上特殊的圍領并讓患者臥床休息。患者在手術之后的3 d 之內, 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感染癥狀的發生。
1.3 調查方法 對研究對象使用本院自行設計的關于頸椎病健康知識的認知情況調查表格, 其內容主要包括本次研究調查的目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還有關于頸椎病的相關知識了解程度。觀察組患者在入住醫院之后的1 d由本院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調查的出發點還有相關要求, 對其中內容進行指導并協助患者完成填寫。患者如果文化程度偏低難以理解調查問卷相關內容的則有護理人員對問題進行詳細解釋, 在患者確認了之后才進行填寫。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對象共有200例, 發放調查問卷共有200份,實際回收調查問卷200份, 有效回收率達到100%, 所有研究對象均完整填寫調查問卷表格。對照組相關健康知識了解程度相對于觀察組更為深入, 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對該疾病健康知識的認知狀況比較(n)
在本次研究調查當中, 頸椎病患者對于自身所患疾病的認知存在著嚴重不足, 對于可能會誘發出現頸椎病的高危因素還有相關的預防措施在認識方面稍顯不足。諸如在本次研究中對于頸部受涼還有頸部急性損傷是頸椎病高危誘發因素沒有清楚認識的患者比例超過了47.0%以上, 而知道反復落枕會引發頸椎病的患者也只有25例, 占所有患者比例的25.0%。本次研究顯示頸椎病患者對于本身疾病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嚴重不足。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頸椎病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后其康復時間還有臨床治療效果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知道想要讓患者頸椎病發作或者復發概率減少, 需要從其生活方式以及行為方式等各個方面進行根本性的糾正[2]。
對患者主要應用健康教育的護理措施, 健康教育的內容具體包括:①避免慢性勞損。導致頸椎病發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慢性勞損, 也就是頸部活動超過了正常的生理活動范圍之內或者是局部所能夠承受的極限被最大程度超過, 導致頸部出現損傷;②選擇適合的睡枕。枕頭一般選擇標準是柔軟舒適, 無論是高低還是長度等均需要配合患者本身需要, 要具有良好的透氣性, 能夠極為自然的塑形。在采取仰臥位姿勢的時候枕頭高度一般調整在12~15 cm之間最為合適, 放置在患者頸部后面然后保持頭部的后仰姿勢, 這樣才能夠讓頸椎生理曲度保持在最佳狀態;③防止損傷。這主要注意的是兩點, 一是在行走或者勞動的時候要小心避免頸肩部份受到損傷, 二是在駕車的過程中要系好安全帶以免因為急剎車而損傷頸部;④正確使用頸托。根據患者自身病情來選擇頸托,這樣能夠起到制動或者是保護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組織修復速度以及緩解相關臨床癥狀, 頸領的高度需要和患者自身合適, 一般來說保持頸椎處于中立的位置效果最佳, 如果患者因為長期使用頸托則會導致其頸背部的肌肉出現萎縮以及關節僵硬現象, 所以頸托只能夠在患者頸椎病發作的時候暫時使用。這里所重視的知識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 而良好的生活習慣則是避免頸椎病出現或復發[3]。
綜上所述, 對于頸椎病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健康知識補充,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患者在出院之后需要定期的進行電話隨訪, 讓患者對于頸椎病相關的健康知識有更加深入的認知, 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再次復發頸椎病的幾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這個在臨床上面具有重要意義。
[1]蔡梅, 張興.對頸椎病患者施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其效果觀察.廣東醫學院學報,2012,22(4):168-169.
[2]李世剛, 吳山.功能鍛煉對頸椎病患者愈后影響的觀察. 新中醫,2012,15(11):154-155.
[3]白俊超, 羅雪峰.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評價.中國醫藥指南,2011,9(28):258-2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47
2015-01-30]
523270 東莞市高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