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平
術前認知干預對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
張素平
目的研究術前認知干預對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110例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 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術前訪視,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認知干預, 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心率、血壓變化及焦慮值。結果觀察組認知干預后的心率、血壓值、焦慮值均明顯比對照組低, 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手術室護士對術前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進行認知干預, 可有效降低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 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配合手術, 保證手術進展順利,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腹腔鏡子宮切除;圍術期;應激反應;認知干預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是近年開展的新技術, 由于患者對此手術缺乏認知, 致使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在圍術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 表現出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 從而影響手術效果[1]。本研究中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住院的110例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 通過手術室護士對其中55例患者術前進行有效認知干預, 旨在探討術前認知干預對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的療效影響, 豐富臨床治療經驗, 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并擇期手術的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 取得患者同意后,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55例。對照組年齡34~78歲, 平均年齡(38.4±10.1)歲;觀察組年齡35~76歲, 平均年齡(36.3±10.2)歲。患者均為良性疾病且無明顯合并癥, 美國麻醉師協會(ASA)評分均超過Ⅱ級。其中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20例, 子宮平滑肌瘤患者60例, 子宮腺肌病患者30例。且患者均無精神疾病, 無認知障礙, 無任何惡性病變。兩組患者年齡、ASA評分、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術前1 d通過手術室護士予以常規術前訪視,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認知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包括:①由專業護理人員向患者宣傳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 使患者了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是一種安全先進的治療方法, 且在充分麻醉后進行, 手術過程中不會有任何疼痛,以此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從根本上提高患者遵醫的依從性, 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心理因素,影響手術效果。②護理人員需用心傾聽并理解患者訴說心中苦楚, 在交流過程中需使用溫柔的語氣, 對待患者表現親近,交談時多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 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 以此使患者手術時更加配合。③向患者及其丈夫仔細講解女性性器官的作用, 使其明白切除子宮并不會影響患者保持女性特征, 更不會影響性生活質量。④由于部分患者情緒較為消極,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學會深呼吸來減輕其焦慮情緒, 激勵患者勇敢面對手術, 同樣應指導家人多對患者給予關愛, 使患者感受支持和安慰, 從而使患者的情緒得到穩定。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患者在訪視前及入手術室后測量的心率值、血壓值。②在訪視前及入手術室后由手術室護士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焦慮情緒[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入手術室后的心率值、血壓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1。觀察組入手術室后SA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訪視前及入手術室后心率、血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訪視前及入手術室后心率、血壓比較(±s)
注:入手術室后與對照組比較, P<0.01;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訪視前心率(次/min) 入手術室后心率(次/min) 訪視前血壓(mm Hg) 入手術室后血壓(mm Hg)觀察組 55 75.2±5.6 76.7±4.3 109.4±6.2 114.3±7.2對照組 55 75.5±7.2 87.9±7.9 110.5±4.7 128.4±6.8 t 0.244 9.235 1.049 10.559 P>0.05 <0.01 >0.05 <0.01
表2 兩組患者訪視前及入手術室后焦慮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訪視前及入手術室后焦慮評分比較(±s, 分)
注:入手術室后與對照組比較, P<0.01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5 57.81±6.43 42.76±6.33對照組 55 57.23±5.54 67.87±5.34 t 0.507 22.486 P>0.05 <0.01
應激是指機體被各種因素刺激時所出現的全身性非特異性適應反應, 也稱為應激反應[3]。心理、社會因素及內外環境等因素則被稱為應激源[4]。而引起患者圍術期時發生應激反應的主要應激源正是手術[5]。圍術期的應激反應使患者產生不良情緒, 過多的不良情緒則會導致患者加倍強烈的應激反應[6]。患者往往對手術相關問題、術后有無影響、麻醉等認知較少, 導致患者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特征, 從而使患者術前心率異常、血壓升高[7]。若不及時緩解, 則會影響患者病情進展, 嚴重患者甚至會并發精神障礙。認知干預是指護理人員與患者以建立友好醫患關系為基礎, 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認知行為干預, 從而緩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8]。
本研究中講述術前由手術室護士對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進行認知干預的影響。認知干預主要包括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正確認知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是一種具有術后痛苦小、恢復快、手術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腹部創傷較小等優點的手術, 并對患者原先的錯誤認知進行有效糾正, 從而減輕患者的焦慮值。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值、血壓值、焦慮值在進入手術室后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綜上所述, 對腹腔鏡子宮切除患者應用術前認知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對其圍術期產生的應激反應的應對能力, 減少患者焦慮情緒、避免心率與血壓值升高, 從而降低手術風險,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1]劉美荊, 黃媛彥, 李海英.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689-1691.
[2]余宏燕.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血清中粘連及應激相關指標的變化研究.中國內鏡雜志,2014,20(9):930-933.
[3]黎陽, 張秀麗, 孫麗娜, 等.右美托咪定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患者微循環及應激水平的影響.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4):74-76.
[4]曾良, 鄒華英, 賀小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圍術期血清應激激素及其他敏感應激指標的變化研究.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7):64-66.
[5]余宏燕.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血清中粘連及應激相關指標的變化研究.中國內鏡雜志,2014,20(9):930-933.
[6]藺繼霞. Orem自理理論聯合心理干預對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8):26-28.
[7]袁玲, 王秀娣, 張晶.多形式化心理干預對腹腔鏡子宮廣切患者心理、情緒及性功能狀態的影響觀察.中國性科學,2014,23(5):97-99.
[8]張曉佳, 紀欽泉, 周贊得.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效果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87-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49
2014-12-15]
450000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