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四明
生長抑素聯合大承氣湯治療腸梗阻的療效觀察
牛四明
目的探討生長抑素聯合大承氣湯治療腸梗阻的療效。方法68例腸梗阻患者, 按照入院編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4例, 對照組患者入院之后給予患者生長抑素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大承氣湯治療, 兩組患者在接受為期1周的治療后, 比較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觀察組胃腸壓量為(765±12)ml/d, 對照組為(468±16)ml/d, 組間治療效果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在治療腸梗阻時, 可以采用生長激素聯合大承氣湯治療方法, 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效果, 提高預后質量, 獲得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生長抑素;大承氣湯;腸梗阻;治療
腸梗阻屬于急腹癥的范疇, 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嘔吐以及肛門停止排便排氣四大癥狀, 治療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1]。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于單純性粘連性(特別是不完全性)腸梗阻, 麻痹性或痙攣性腸梗阻, 蛔蟲或糞塊堵塞引起的腸梗阻, 腸結核等炎癥引起的不完全性腸梗阻,腸套疊早期等。在治療期間必須嚴密觀察, 如癥狀、體征不見好轉或反有加重, 即應手術治療。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生長抑素聯合大承氣湯治療腸梗阻的療效,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診的腸梗阻患者共68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 其中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聯合藥物治療之后,取得非常滿意的治療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診的68例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按照入院編號,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4例, 對照組患者入院之后給予生長抑素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大承氣湯治療。觀察組:男27例, 占79.41%, 女7例, 占20.59%。患者年齡最小14歲, 最大81歲, 平均年齡(52.2±6.3)歲, 其中高位梗阻14例, 低位梗阻20例。對照組:男26例, 占76.47%, 女8例, 占23.53%, 最小年齡16歲, 最大79歲, 平均年齡(51.0±6.1)歲, 其中高位梗阻15例, 低位梗阻19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梗阻類型和程度方面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之后給予患者生長抑素治療;觀察組采用大承氣湯治療法。其中, 對照組禁食水、胃腸減壓后對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進行調控;采用頭孢二代加甲硝唑兩聯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利用4 mg生長激素和46 ml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注入, 治療為期1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藥物治療的基礎之上, 再聯合大承氣湯治療法, 大承氣湯各藥物用量必須嚴格控制[2]:川樸20 g、生大黃15 g、芒硝15 g、枳實15 g、赤芍20 g、桃仁15 g、菜菔子35 g。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接受治療后各種癥狀幾乎不存在;好轉:患者接受治療后各種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癥狀依然存在。總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情況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均伴有腹痛、腹脹、嘔吐、肛門不排氣排便等情況。接受治療后, 觀察組治療痊愈28例, 好轉4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82.35%;對照組痊愈23例, 好轉3例,無效8例, 總有效率67.64%。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組間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胃腸減壓情況 治療前,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觀察組胃腸壓量為(765±12)ml/d, 對照組為(468±16)ml/d, 組間治療效果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情況(n,±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情況(n,±s)
注:治療后, 兩組比較, P<0.05
時間 組別 例數 腹痛 惡心 停止排氣 胃腸減壓量(ml/d)治療前 觀察組 34 34 32 29 1243±124對照組 34 34 33 27 1132±132治療后 觀察組 34 8 0 4 765±12對照組 34 14 0 9 468±16
腸梗阻屬于急腹癥的范疇, 是臨床上常見、多發的一種疾病, 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嘔吐以及肛門停止排便排氣四大癥狀[3]。通過減少患者胃腸分泌量, 增加吸收, 達到減少梗阻部位以上腸管內液體積聚, 是治療腸梗阻的必然選擇。目前, 針對腸梗阻進行保守治療的方法主要有生長抑素和大承氣湯兩種治療方法, 這兩種方法在治療腸梗阻上均具有良好的效益。但是, 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水平, 本文針對生長抑素聯合大承氣湯法治療腸梗阻進行了研究, 研究發現:生長抑素聯合大承氣湯治療腸梗阻效果明顯高于生長抑素單獨治療的效果。另外, 大承氣湯在治療過程中具有增加腸道容量以及強化腸道推進功能的作用, 即使患者的迷走神經受到限制, 該治療法依舊可以發揮實際療效[4]。因此,醫療領域有必要采用生長抑素治療聯合采用大承氣湯治療法治療腸梗阻。
綜上所述, 臨床上在非手術方法治療腸梗阻時, 可以采用生長抑素治療聯合采用大承氣湯治療方法, 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效果, 提高預后質量, 獲得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1]周翔, 張德慶.生長抑素聯合小劑量紅霉素、小承氣湯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江蘇醫藥,2011,5(13):1560-1562.
[2]羅桂林, 董靜.常規治療基礎上14肽生長抑素聯合大承氣湯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療效觀察.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9(5):55-57.
[3]李海紅, 謝鳳杰, 姚立巖, 等.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閉聯合大承氣湯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胃腸麻痹臨床療效觀察.藥物與人,2014,13(8):129.
[4]符坤, 陳心.復方大承氣湯聯合生長抑素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臨床觀察.中醫藥導報,2013,12(7):107-1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77
2015-01-04]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