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兵 劉振宗
血清胱抑素C檢測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陳紅兵 劉振宗
目的探討血清胱抑素C(CysC)檢測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96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隨機分為三組, 急性心肌梗死組、不穩定型心絞痛組、穩定型心絞痛, 各32例,對照組32例來源于體檢正常的人群。對患者血清中的CysC水平進行檢查, 并對各組結果進行比較。結果急性心肌梗死組的平均CysC值為(2.26±0.46)mg/L, CysC異常28例(87.5%), 不穩定型心絞痛組的平均CysC值為(1.56±0.57)mg/L, CysC異常17例(53.1%), 穩定型心絞痛組的平均CysC值為(1.04±0.29) mg/L, CysC異常7例(21.9%), 對照組的平均CysC值為(0.72±0.18)mg/L, CysC異常為0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CysC水平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 能夠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生、發展、預后提供可靠的依據。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血清胱抑素C;心肌梗死
冠心病是指由于脂代謝紊亂所產生的動脈粥樣的硬化病變, 它能夠阻滯血流, 使冠狀動脈管腔狹窄, 導致心肌缺血引發心絞痛等臨床表現的心腦血管疾病[1]。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變, 冠心病成為威脅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清胱抑素C是一種小分子分泌性蛋白質, 是評價腎功能損傷的一項指標。本研究中,選取了來本院治療的ACS患者96例, 分為急性心肌梗死組32例, 不穩定型心絞痛組32例, 穩定型心絞痛組(SAP組)32例, 并且設立一個對照組32例來源于體檢正常的人群, 最終取得不錯成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來本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96例, 按照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和美國心臟病學會(ACC)提出的標準進行診斷, 將患者分為三組,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組32例, 不穩定型心絞痛組32例, 穩定型心絞痛組32例, 對照組32例來源于體檢正常的人群。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組32例, 男18例, 女14例, 年齡46~78歲, 平均年齡(58.3±8.2)歲;不穩定型心絞痛組32例, 男17例,女15例, 年齡47~79歲, 平均年齡(58.8±8.7)歲;穩定型心絞痛組男19例, 女13例, 年齡46~80歲, 平均年齡(59.3±8.4)歲。對照組男18例, 女14例, 年齡46~77歲, 平均年齡(59.2±6.8)歲。四組性別、年齡等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 靜置半小時, 使用離心機分離(3000 r/min, 離心10 min), 立即進行檢測,在2 h 內完成。
1.2.2 CysC的測定 采用微粒子增強比濁法。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急性心肌梗死組的平均CysC值為(2.26±0.46)mg/L, CysC異常為28例(87.5%), 不穩定型心絞痛組的平均CysC值為(1.56±0.57)mg/L, CysC異常為17例(53.1%), 穩定型心絞痛組的平均CysC值為(1.04±0.29)mg/L, CysC異常為7例(21.9%), 對照組的平均CysC值為(0.72±0.18)mg/L, CysC異常為0例,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血清CysC比較[n(%),±s]

表1 四組血清CysC比較[n(%),±s]
組別 例數 CysC異常 CysC(mg/L)急性心肌梗死組 32 28(87.5) 2.26±0.46不穩定型心絞痛組 32 17(53.1) 1.56±0.57穩定型心絞痛組 32 7(21.9) 1.04±0.29對照組 32 0 0.72±0.18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其危害較大,能夠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合并血栓, 使心肌持久嚴重缺血, 導致部分心肌壞死形成較嚴重的后果。最近幾年的研究表明, 血清中的CysC水平參與了心血管疾病的眾多病理生理過程[2]。CysC又稱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 是一種小相對分子質量的非糖基化堿性蛋白。由于CysC在炎癥的過程中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在ACS發生前, 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及早發現炎癥所致斑塊的存在, 進行早期干預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3]。
本研究中, 選取了來本院治療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96例, 分為急性心肌梗死組、不穩定型心絞痛組、穩定型心絞痛組, 并且設立一個對照組。急性心肌梗死組的平均CysC值為(2.26±0.46)mg/L, CysC異常為28例(87.5%), 不穩定型心絞痛組的平均CysC值為(1.56±0.57)mg/L, CysC異常為17例(53.1%), 穩定型心絞痛組的平均CysC值為(1.04±0.29) mg/L, CysC異常為7例(21.9%), 對照組的平均CysC值為(0.72±0.18)mg/L, CysC異常為0例, 與文獻報道一致[2]。因此血清CysC水平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 能夠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生、發展、預后提供可靠的依據。
[1]舒嫻, 傅春江.血清胱抑素C與冠狀動脈病變相關性研究.重慶醫學,2010,39(2):197-198.
[2]陳湘桂, 嚴華, 黃軍章, 等.晨峰血壓和胱抑素C對冠心病伴高血壓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預測.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0,26(11):840-843.
[3]朱鴻, 孫芹敏, 范存琳, 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胱抑素C的水平觀察及其意義.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12):1794-17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14
2014-09-15]
226001 南通市老年康復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