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紀云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的對比研究
賈紀云
目的對比分析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方法88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4例,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肌瘤殘留率、復發率及妊娠率。結果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后其肌瘤殘留率、復發率及妊娠率分別為2.3%、4.5%、86.4%,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后后其肌瘤殘留率、復發率及妊娠率分別為20.5%、22.7%、61.4%,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是一種微創手術, 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預后,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開腹手術;肌瘤殘留;妊娠結局
本院為對比分析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 提高子宮肌瘤的治療效果, 將接收的88例子宮肌瘤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并分別給予其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治療, 且觀察組取得了顯著效果, 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接收的88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4例, 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37歲, 最大47歲, 平均年齡39.4歲;其中15例患者為單發肌瘤,29例患者為多發肌瘤, 肌瘤直徑最小4.7 cm,直徑最大為12.0 cm, 平均直徑6.5 cm;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36歲, 最大年齡47歲, 平均38.9歲;其中16例患者為單發肌瘤,28例患者為多發肌瘤, 肌瘤直徑最小4.6 cm, 直徑最大12.0 cm, 平均直徑6.4 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有比較的價值和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方式進行麻醉,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 取患者頭低腳高的膀胱截石位, 并及時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氣腹, 將其壓力維持在13 mm Hg (1 mm Hg=0.133 kPa), 并在患者臍上緣、左下腹、右下腹及臍左旁穿刺, 置入腹腔鏡及器械, 并在肌瘤及肌壁交界部位注射6 U垂體后葉素。利用電凝鉤在子宮肌瘤突出最為明顯的位置縱行切開肌瘤便面的漿膜層,然后沿假包膜剝離子宮肌瘤, 然后置入旋切器, 粉碎肌瘤,通過套管取出。最后利用可吸收線對切口進行間斷縫合, 逐層關閉。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 即在患者下腹正中部位切開以縱行切口, 或在患者恥骨聯合上方切開一適當大小的橫形切口, 然后經腹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肌瘤殘留率、復發率及妊娠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后其肌瘤殘留率、復發率及妊娠率與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相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比較[n(%)]
子宮肌瘤也叫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該病病灶具有多發性, 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則極易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威脅[1,2]。因此, 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雖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其效果并不理想[3]。近些年來, 隨著微創技術在臨床上的使用及發展,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也逐漸在臨床上得到應用, 且禁忌證也逐漸放寬, 傳統的闊韌帶肌瘤、直徑>5 cm的黏膜下肌瘤、數目>3個的多發性肌壁間肌瘤等特殊部位的肌瘤也逐漸可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4]。且該治療方式相對于傳統的治療方式而言,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不僅可有效的減少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同時還可取得良好的病灶清除及預防預后復發的效果, 因而逐漸得到醫生及患者的認可。
作者認為對于直徑較大的肌瘤, 因其創面縫合操作難度較大, 且手術時間較長、出血量多, 因此, 手術過程中應利用垂體后葉素, 或采用夾閉處理方式等對子宮肌瘤的血液供應進行阻斷, 從而避免因術中大量出血對術野造成影響, 進而影響手術效果;而對于子宮后壁肌瘤則應理應多功能舉宮器盡量將子宮向前折疊, 從而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間;而對于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術前則應利用超聲掃描等進行相應的輔助檢查, 從而明確子宮肌瘤的數目及位置[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后其肌瘤殘留率、復發率及妊娠率分別為2.3%、4.5%、86.4%,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后后其肌瘤殘留率、復發率及妊娠率分別為20.5%、22.7%、61.4%, 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是一種微創手術, 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預后, 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王瑞敏, 侯懿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重慶醫學,2014,43(7):852.
[2]張秀玲.止血帶可逆性阻斷子宮動脈上行支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30(1):71.
[3]李芳.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180例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0):3385.
[4]張瑞作.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39例臨床觀察.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7):3458.
[5]段曉義.經陰道與經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研究.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1,31(12):18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67
2015-01-04]
461000 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院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