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立全
經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治療肺部真菌感染臨床觀察
年立全
目的研究經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治療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83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3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全身性抗真菌藥物與對癥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經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3.0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動脈血氧分壓(PaO2)與一氧化碳分壓(PaC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治療后 PaO2顯著高于對照組, 且治療后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長與發熱時長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經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縮短病程, 值得臨床推廣。
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肺部真菌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是因為肺部、氣管與支氣管受到真菌侵犯而引發患者氣道黏膜與肺部出現炎癥、肺部肉芽腫等病癥,嚴重時會引發壞死性肺炎, 嚴重影響人類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1]?,F研究采用經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治療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 其中男54例, 女29例;年齡42~87歲, 平均年齡(57.5±6.4)歲;病程3~8年, 平均病程(5.5±1.4)年。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與觀察組4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全身性抗真菌藥物與對癥治療:實施全身性抗真菌藥物治療、營養支持、糾正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治療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經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進行治療:患者平臥后使用2%利多卡因開展局部麻醉, 經鼻腔插入纖維支氣管鏡后實施常規檢查, 并結合患者胸部CT檢測結果找出感染部位, 支氣管鏡前端經感染部位吸取肺部余留痰液, 并提取支氣管內分泌物進行檢測, 然后由真菌培養與藥敏實驗來證實致病真菌,并采用相應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 即將50 ml甲硝唑與100 ml生理鹽水(37℃)混合后反復對病變肺泡進行灌洗,20 ml/次,20 s/次, 持續約15 min。灌洗治療中要密切觀測患者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SpO2)生命體征, 當SpO2<85%時立即停止灌洗, 待SpO2>90%后才可繼續治療,3次/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1周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胸部X線片與胸部CT復查,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咳嗽、發熱等臨床病癥完全消失或顯著改善, X線檢查顯示肺部病灶消失,血氣分析、體溫等恢復正常, 痰真菌呈陰性;②有效:臨床病癥均有所減輕, X線檢查顯示肺部病灶明顯減小, 體溫、血氣分析等各種指標有所改善;③無效:臨床病癥無變化或加重, 肺部病灶及其他指標未過多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氣分析指標PaCO2與PaO2、治療后住院時長與發熱時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0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觀察指標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PaO2與PaCO2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治療后PaO2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治療后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長與發熱時長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觀察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觀察指標比較(±s)
注:1 mm Hg=0.133 kPa, 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PaO2(mm Hg) PaCO2(mm Hg) 發熱時長(d) 住院時長(d)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63.8±13.5 77.8±13.7 55.5±1.1 42.6±1.2 3.4±2.5 10.7±3.3對照組 40 63.5±12.2 68.5±12.3 55.7±1.4 48.4±1.8 7.3±2.4 13.9±3.2
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 臨床上開始使用經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來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展開治療。此治療方式比常規的抗真菌藥與對癥治療具有多種優點, 包括 :①對于首次使用此類灌洗治療方式進行治療的患者, 其真菌培養與藥敏試驗可在無菌環境下用灌洗液實施治療, 這也為合理選擇抗生素提供有效依據。②經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患者病變肺泡并與吸痰治療配合可確保支氣管鏡有效到達患者肺段及下方支氣管處, 而且整個過程都是直視進行的, 便于徹底吸除氣道內分泌物[2]。③該治療措施還可以通過對所使用的灌洗液進行檢查來分析當中的免疫復合物、細胞免疫球蛋白等主要成分, 從而更好掌握患者肺泡病變程度、性質等。④此方式更有助于提高患者氣管內某區域抗真菌藥物的濃度, 從而產生局部抗真菌效果。故將經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應用于治療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必將取得良好效果。
結果說明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比傳統治療方法更能提高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者PaO2與PaCO2、縮短病程。
綜上所述, 經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抗真菌藥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可有效縮短病程,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
[1]應少聰, 周向東.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在重癥肺部感染中的應用.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1(11):1754.
[2]梁磊, 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診治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研究.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4,29(6):4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99
2014-12-24]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