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通
小兒腹瀉治療中的微生態(tài)制劑應用分析
劉彥通
目的探討分析微生態(tài)制劑在小兒腹瀉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10例小兒腹瀉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105例。對照組使用蒙脫石散進行治療,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以微生態(tài)制劑治療,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經治療,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95%,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 實驗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生態(tài)制劑在小兒腹瀉治療中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
小兒腹瀉;微生態(tài)制劑;蒙脫石散;應用效果
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的一種疾病, 小兒免疫功能低下,腸黏膜屏障功能較差, 多種因素可引起胃腸道功能的紊亂,從而導致嘔吐、腹瀉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 容易造成營養(yǎng)不良, 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 嚴重者會造成死亡[1]。微生態(tài)制劑又被稱作益生菌、活菌制劑或者生態(tài)制劑, 它通過調整微生態(tài)種群或群落結構, 從而幫助糾正生態(tài)失調、紊亂,統(tǒng)一機體內外環(huán)境, 使得宿主處于最佳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微生態(tài)制劑不僅具有活菌功能, 激發(fā)機體免疫活性;而且有豐富的營養(yǎng), 幫助增強機體抵抗力。本文旨在研究微生態(tài)制劑在小兒腹瀉中的臨床應用,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10例小兒腹瀉患兒, 男110例, 女100例, 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1.1±0.9)歲。所有患兒都符合小兒腹瀉相關診斷標準[2]:腹瀉次數增多, 每天在3次以上;大便性狀改變,為水樣便或者糊狀;鏡檢顯示后, 大便無或偶見少量白細胞。
按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來看,126例輕度脫水患兒,70例中度脫水患兒,14例重度脫水患兒。將21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105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蒙脫石散, 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微生態(tài)制劑輔助治療。所有患兒治療前都有對其對癥治療, 如調整飲食、降溫止吐等治療方法。另外,根據患兒脫水的嚴重程度給患兒相應的補液, 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和酸堿平衡等癥狀。
對照組年齡<1歲的患兒口服蒙脫石散1袋/d,3 g/袋,分3次服用;年齡1~2歲的患兒服用蒙脫石散1~2袋/d,3 g/袋,同樣分3次服用;年齡>2歲的患兒,2~3袋/d,3 g/袋, 分3次服用。
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用溫水送服金雙歧桿菌三聯苗輔助治療。藥品規(guī)格為0.5 g/片,6個月~3歲的患兒服用2~3次/d,2片/次。服用時間和蒙脫石散間隔1~2 h。經治療后, 對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1~2 d后, 患兒的臨床癥狀如脫水、發(fā)熱癥狀等都消失, 大便次數減少至每天2次以下,大便性狀呈黃色成型軟便;有效:經2~3 d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如脫水、發(fā)熱癥狀基本消失, 大便次數每天2次,大便性狀呈黃色軟便;無效:治療3 d后, 患兒的上述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 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95%,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5.24%, 對照組的臨床效果明顯低于實驗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n(%), %]
腹瀉病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消化道綜合征, 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3]。其發(fā)生與小兒自身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對攝入食物適應能力差, 以及機體防御功能有關。也與病毒感染及濫用抗生素有關。腹瀉時, 腸道內厭氧菌菌數目減少1000倍, 腸道失去天然屏障, 抵御外來菌侵襲能力下降[4]。金雙歧所含三種菌, 長型雙歧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口服金雙歧后可直接補充和增加腸道內正常菌數量,抑制病原菌生長和繁殖;三聯活菌定植于腸黏膜表面, 行成具有防護作用的生物學屏障, 有效改變腸道內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腸道功能, 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楊小蘇等[5]使用活性金雙歧桿菌三聯苗治療80例小兒腹瀉, 其總有效率達到100%,并且顯效占85%, 患兒大便次數減少顯著, 大便性狀也得到良好的改善, 大大縮短了病程。使用微生態(tài)制劑金雙歧桿菌三聯苗治療小兒腹瀉比單純使用蒙脫石散效果更優(yōu), 金雙歧桿菌三聯苗和內源性維生素結合, 可以促進機體內脂肪、糖和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從而益于患兒成長發(fā)育。
然而, 在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盡管人們已經意識到抗生素的濫用或者治療措施不當帶來的危害, 如菌群失調、耐藥菌株生成, 從而加重了患兒機體內微生態(tài)失衡, 使得微生態(tài)制劑在維持微生態(tài)平衡重廣泛使用,但是微生態(tài)制劑在臨床應用中仍然存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對其作用機理的闡述, 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 有人提出微生態(tài)制劑有定植抗力、生態(tài)占位、免疫調節(jié)、生物奪氧、降低腸腔pH值以及抗菌等作用, 這些說法都不足以全面系統(tǒng)地闡明其作用機理。對微生態(tài)制劑臨床實驗的規(guī)模尚小、中心較少, 仍缺乏對其深刻的認識和使用經驗。因此,在微生態(tài)制劑的應用中, 應該明確所選擇的微生態(tài)制劑的適應證。微生態(tài)制劑對各種原因所導致的嬰幼兒腹瀉和腸道菌群失調都適用, 但也禁用于有嚴重創(chuàng)傷、惡病質、結核等患兒。微生態(tài)制劑也并非營養(yǎng)保健品, 應用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微生物制劑在于抗生素聯合使用時, 服藥時間應注意間隔1~2 h。因為它與抗生素聯合使用會產生耐藥性,雙歧桿菌對紅霉素、林可霉素、青霉素類、交沙霉素、氯林可霉素、萬古霉素和克拉霉素等有高度敏感性。目前, 沒有研究表明微生態(tài)制劑可以取代抗生素在小兒腹瀉中的作用,因此, 抗生素應作為首選方法來治療對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然而, 對于共生菌失調而引起的病癥, 應選用微生態(tài)制劑。
綜上所述, 微生態(tài)制劑在治療小兒腹瀉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且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視, 值得臨床上廣泛使用。
[1]Candia N, Parra GI, Chirico M, et al. Acute diarrhea in Paraguayan children population: Detection of rotavirus electropherotypes. Acta Virologica,2003,47(3):137-140.
[2]唐寶.微生態(tài)制劑在治療小兒腹瀉中的應用.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 (7):52-53.
[3]沈曉明, 王衛(wèi)平.兒科學.第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46.
[4]周賢剛, 鐘渠, 李銳.金雙歧三聯活菌片治療小兒腹瀉的Meta分析.中華兒科雜志,2005(6):457-461.
[5]楊小蘇, 于力, 胡小娟.活性雙歧桿菌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觀察.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01,29(4):57-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21
2015-01-08]
528445 中山市三角醫(y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