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雪冬 劉安鳳 秦敏
射頻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臨床觀察
熊雪冬 劉安鳳 秦敏
目的觀察射頻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臨床療效。方法136例五官科患者, 采用五官科射頻治療儀治療9種常見疾病, 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本組臨床治愈率達61.0%, 總有效率達89.7%, 總體療效滿意。結論射頻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簡便、無痛、無創、速效,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耳鼻咽喉科疾病;射頻治療
射頻(radio frequency, RF)是利用低頻電磁波對人體組織的熱效應進行治療的一項高新技術, 通過射頻電磁波作用于組織細胞, 產生強烈的分子運動形成特殊的內生熱效應, 僅用60~80℃使組織蛋白凝固, 血栓形成、血管閉塞、病變萎縮、消失或壞死脫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凝固時組織表面僅形成白環或白圈, 不損傷周圍組織, 因此它克服了激光、電燒灼或冷凍術在狹小的鼻、咽腔中對周圍健康組織有損害作用的缺點[1,2]。作者將該項技術應用于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36例患者, 其中男82例, 女54例;年齡8~66歲, 平均年齡38歲;職業為公務員16例, 教師24例,工人8例, 農民42例, 學生30例, 自由職業16例。病例選擇:鼻衄41例(不包括血液病), 其中鼻中隔血管瘤28例, 立特氏區毛細血管擴張出血13例;顆粒性咽炎52例, 均見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 咽反射敏感, 有咽異物感;慢性肥厚性鼻炎30例, 患者均有鼻塞, 收斂反應不敏感, 其中4例伴有慢性化膿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8例, 下鼻甲黏膜蒼白腫脹,其中3例伴有中鼻甲息肉樣變;鼻息肉3例,1例為鼻息肉術后殘余小息肉, 另2例為較小帶蒂中鼻道息肉;舌扁桃體肥大6例, 患者均有明顯咽部異物感, 舌根部且有許多增殖淋巴組織隆起;中耳息肉1例;外耳道乳頭狀瘤3例;會厭囊腫2例。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華南牌SHP-1型五官科射頻治療儀;將射頻治療儀功率檔次調至2~4檔;治療時間為2~4 s;置生理鹽水負極于手術側面頰部或頸部。按病變部位、范圍大小, 可作4~8點, 各點不應重疊, 使局部變色或出現白環、白斑為止。治療時將射頻頭接觸病變的隆起部位, 同一部位勿即刻重復治療, 但可在1周后復查時視情形重復治療1次,直至痊愈。鼻腔、咽后壁、舌根部淋巴濾泡、中耳息肉、會厭囊腫均用1%地卡因表面麻醉。射頻治療后隨診時間:3 d后復診, 若無假膜生長可重復治療, 術后7~10 d檢查局部假膜脫落否, 術后1個月隨訪是否痊愈。
1.3 療效評定標準[3]痊愈:癥狀消失, 局部腫物或病變消失。顯效:癥狀明顯改善, 局部腫物或病變基本消失。進步:癥狀輕微改善, 局部腫物或病變輕微縮小或好轉。無效:癥狀無改善, 局部腫物或病變無變化。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
本組病例治愈率達61.0%, 而總有效率達89.7%。舌扁桃體炎治療效果稍差, 可能有其它合并癥, 或許與探頭大小有關。總的治療結果是滿意的。顆粒性咽炎治療無效者5例,可能與咽側壁肥大等相關。見表1。

表1 136例患者治療結果(n)
國內外應用射頻技術治療心臟、神經科、前列腺、肛腸疾病已有顯著療效。本院引進該項技術治療五官科9種常見疾病136例, 經初步臨床觀察表明療效甚佳。射頻治療原理[4]:其通過低頻電磁波(100~300 kHz, 波長0.3 km)作用于組織細胞, 產生強烈的分子運動, 形成特殊的內生效應。用較低溫度(60~80℃), 使組織蛋白凝固(即變性, 又稱無菌性炎癥)、萎縮, 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生物組織經射頻治療后,一般出現4期變化, 包括:①治療后1~3 d為局部循環失調期。呈組織水腫反應, 表面出現假膜。②治療后5~10 d為組織細胞變性壞死期。組織上皮變性壞死、萎縮。③治療后15~30 d,為再生、修復、愈合期。黏膜上皮再生平復。④治療后1個月以上為組織機化萎縮期。根據以上4期而定復診日期和是否重復治療。治療時各點勿重疊, 防止影響再生修復愈合過程和局部功能(黏膜)。
射頻五官科治療儀與其它治療儀(冷凍、激光、紅外、微波等)對比具有許多優越性——較簡便攜帶, 無煙無味,治療時間最短(2~4 s), 溫和(僅60~80℃), 不會焦化, 治療頭較易消毒, 不粘血, 患者痛苦最小, 不影響勞動力, 康復最快。本組病例總治愈率達61.0%, 總有效率達89.7%。由此可見,射頻五官科治療儀確是五官科大夫和患者的良師益友。選擇治療時間過短及治療功率檔次偏低, 均可影響效果及增加治療次數, 故以上兩項選擇應當適宜[5]。對咽峽部及咽側索肥大病變者均可試用射頻治療。治療范圍應在實踐中不斷增加。作者認為眼科的沙眼性眼瞼結膜濾泡、霰粒腫、慢性淚囊炎(鼻淚管狹窄)者均可探索應用射頻治療。應不斷改進和增加各種治療頭(不同角度、不同粗細、不同長度), 以適應五官科病癥各種特殊的解剖位置之需要。
綜上所述, 射頻技術的確是一種簡便、無痛、無創、速效的療法, 更適合于老幼體弱無法耐受其它治療者,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淑華.射頻治療技術在耳鼻咽喉科的應用.河北醫學,1997,10(5):56-57.
[2]李秋菊, 陳洪, 陳木香 .射頻治療耳鼻咽喉病280例臨床觀察.福建醫藥雜志,1996,18(6):63-64.
[3]韋志武 .射頻治療慢性咽炎51例臨床觀察.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1999,21(1):95.
[4]胡印月 , 何躍平 .射頻治療耳鼻咽喉疾病的臨床分析.海南醫學,2003,31(2):88.
[5]吳平, 白忠.射頻治療耳鼻咽喉科疾病療效觀察.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0,9(5):155-1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89
2015-01-26]
402289 重慶市江津區第二人民醫院(熊雪冬);重慶市江津區西湖鎮衛生院(劉安鳳 秦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