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晚,臺灣新北市八仙水上樂園在舉辦“彩虹派對”時發生粉塵爆炸,造成近500人受傷。現場拍攝的視頻顯示,人群狂歡之時,舞臺噴發出大量粉末,爆炸瞬間發生,濃煙與火舌吞噬全場。
粉塵也會釀成爆炸事故,這一教訓無疑給當下流行的彩跑、彩虹派對等以現場噴射、揮灑彩色淀粉粉塵為主要特色的活動敲響了警鐘。其實,近年來,粉塵爆炸頻頻發生。去年8月,江蘇昆山中榮公司粉塵爆炸事件造成百余人死亡,在工業化歷史上,從美國到日本,都曾有過粉塵爆炸的高發期。
中山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分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瞿俊雄介紹,粉塵爆炸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達到一定的濃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引起迅速燃燒甚至爆炸。他說,粉塵爆炸的化學反應速度極快,形成巨大的沖擊波,人們根本沒時間反應。這是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受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臺灣新北爆炸事件中的粉塵疑似玉米粉,玉米粉末遇上可燃物燃燒,熱量在短時間內無法擴散,導致爆炸。當晚恰好風大,加劇火勢蔓延,由小顆粒組成的粉塵燃燒后形成一個個小火源噴射出去,灼傷甚至嵌入人體皮膚。
實際上,金屬、煤炭、農副產品、飼料、糧食、林產品的粉塵,甚至水泥和石英粉塵等,都可以爆炸,只是需要三個條件。一是粉塵以適當的濃度在空氣中懸浮,形成粉塵云;二是有充足的空氣和氧化劑;三是有火源或強烈振動與摩擦。瞿俊雄指出:“一般30至40克每立方米的鋁鎂粉塵就達到爆炸濃度,空氣中有氧氣,粉塵達到一定濃度,遇到熱源如明火或摩擦熱,就會迅速燃燒產生爆炸。”
粉塵發生爆炸時,第一次爆炸的氣浪會把沉積在設備或地面上的粉塵吹揚起來,在爆炸后的短時間內,爆炸中心區會形成負壓,周圍的新鮮空氣便由外向內填補,形成所謂的“返回風”,與揚起的粉塵混合,在第一次爆炸的余火引燃下引起第二次爆炸。二次爆炸時,粉塵濃度一般比一次爆炸時高得多,故二次爆炸威力比第一次要大得多。而且爆炸易引起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給人們帶來更大傷亡。
臺灣的這次粉塵爆炸也為現在正流行的彩跑以及類似的活動拉響了警報。如果在奔跑時每個人把手中的彩色玉米粉向空中拋灑,應當有一定的限制和安保措施。例如,人群不應同時拋灑,或每個人拋灑的量不能太多,而且不能用機器噴射,因為這可能產生達到爆炸下限的粉塵云,從而導致爆炸,更不能對著粉塵點燃明火助興等。如果缺少相關知識,在不當的場地使用粉塵,缺少必要的安全保障,沒有發生意外可能只是運氣。(據南方日報、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