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尊煥
(常德市六中 湖南常德 415003)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陳鴻俊教授在談“世界大學城教師個人空間的六大功能”中高度概括了大學城空間的設計思路:世界大學城是一座既虛擬又真實的網(wǎng)絡平臺,世界大學城的網(wǎng)絡空間以實名制為基礎,它是教與學的檔案庫、資源庫和導師庫;是教與學、交流互動、展示自我的平臺;是認識世界、開闊眼界、提升境界的窗口;也是信息時代師生之間、師師之間增進感情的紐帶;其本質(zhì)是信息時代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管理方式的一場革命性改變。
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引進了“空間教學”,不僅是教學形式、方式的變革,更是內(nèi)涵、理念的創(chuàng)新,其主要目的是學習者根據(jù)網(wǎng)絡教師提供的學習途徑、資源和方法,突破教室的物理局限,獲取知識與技能,最終獲得全面發(fā)展。在美術的教學中,對如何利用大學城網(wǎng)絡空間開展課堂教學和進行社團活動有效輔導我們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也獲得了一點成功的實踐體驗。
現(xiàn)在,我正將自己的網(wǎng)絡空間打造成學習空間、工作空間、研究空間、交流空間、生活空間……嘗試將空間廣泛應用于學習、工作、研究、交流與生活之中(筆者的大學城空間網(wǎng)址:http://www.worlduc.com/UserShow/default.aspx?uid=486719)。
1.空間展示,激勵創(chuàng)作
日常教學中,通常利用黑板或投影儀對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展示,但課堂45分鐘,不能將每個同學的作品進行一一展示。如果教師能將課堂作業(yè)拍攝,上傳到云空間展示,可以讓同學之間互相展示、評價交流。在上《標志設計》一課時,我就將學生的作業(yè)上傳到云空間作品展廳欄目,學生看到作品后對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由然而生。
在我校的素質(zhì)教育亮點之一漫畫社團活動中,除用展板展示學生作品外,我還將學生的漫畫作品編成視頻,伴隨音樂,讓學生去感受創(chuàng)作的魅力,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肯定和贊揚,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2.云中互動,共同成長
每每遇到困難,我都通過空間的群組、留言、發(fā)短信等方式虛心向同行、專家請教,與他們交心,與他們交友,與他們共同交流教學思想,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共同解決教學上的困惑。他們中肯的留言與評論,是我學習、生活、工作上的最大動力,甚至為我的教育教學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3.教學困惑,云中解疑
自空間建設之日起,我經(jīng)常穿梭、玩轉(zhuǎn)于同行、專家們的資源空間,不斷感受到云空間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神奇魅力。近幾年來,我嘗試在美術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網(wǎng)絡云空間與美術教學融合進行了研究,既遇到了的困惑也有不少收獲。
在上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一課時,傳統(tǒng)方式就是將教材上的風景圖片和藝術作品圖片做成PPT,引導學生欣賞,然后給學生講解、示范有關表現(xiàn)春天的繪畫技法,接下來,學生完成作業(yè)。這樣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其主要表現(xiàn)在:1.供學生欣賞的教學資源僅限于教材,信息量太少,導致時間空余,課堂缺乏緊湊性。2.學生對春天的表現(xiàn)形式的了解僅限于美術,內(nèi)容單一,缺乏學科整合。3.技法表現(xiàn)僅限于教師示范過的繪畫技法,學生對其他的幾種繪畫技法缺乏自主探索。4.雖有空余作畫時間,但很多都是匆匆?guī)坠P,抽象表達。
我更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借助大學城空間的網(wǎng)絡平臺開展美術教學。
【困惑一】 學生沒有空間我該怎么辦?
【解決辦法】 為了讓學生在我的空間瀏覽到本課的相關資源以及搜索相關資源信息,課前,我讓學生在世界大學城注冊成“試住居民”。 學生成為“試住居民”后,雖然不能在自己的空間上傳文章、圖片和視頻,也不能在其他居民空間進行留言和評論,但可以在其他居民空間瀏覽和搜索各種信息。學生有了自己的空間,就為本課的課前預習做了必要的準備。我還制作了導學案,并將導學案上傳到資源空間專欄與學生共享。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對本課的相關知識豐富了,有些學生對教學上的難點在課外甚至就已迎刃而解。
在教學資源的處理上,除將教材直接作為素材來呈現(xiàn)外,我還通過云空間的搜索引擎將本課相關的教學資源如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與詩詞、中外藝術家表現(xiàn)春天的美術作品圖片、表現(xiàn)春天的攝影圖片、視頻及歌曲進行收集與整理,并建立資源專欄作為本課教學素材的補充。課堂上,將學生難于理解的多種繪畫表現(xiàn)技法的演示視頻通過PPT與空間進行有效鏈接以供學生感受與了解。視頻演示形象直觀,學生看得真切,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口頭講解和教師課堂現(xiàn)場示范費時的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方案的準備上,我在空間搜索了大量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作為本課借鑒,并通過空間平臺與同行討論交流了自己的設計思想,經(jīng)過反復修改,最終完成本課的教學設計,連同課件一同傳到我的美術空間的本課資源專欄供學生在線查閱,學生通過對教師教學課件和教學設計的提前了解,逐漸明確了老師的教學思路,為學生課堂學習和有針對性的預習做了準備。
學生通過網(wǎng)絡空間進行充分的自主預習后,讓我再一次深刻認識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帶來的新的變化,我所看到的是一個充滿激情、互動活躍、開放而鮮活的課堂。
在本課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改理念得到充分體現(xiàn)。學生獲取的信息多,課堂信息量大,很多知識點只須老師稍稍點撥,學生就能心領神會,從而獲得了最佳的學習效率。從完成的美術作業(yè)來看,學生作品手法多樣,具象、抽象應有盡有,滴淌法、口吹畫法、裝飾畫法無所不包。看到同學們精彩紛呈、妙趣橫生的作品,我不禁為他們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創(chuàng)造力所震撼。
【困惑二】 學生成為“試住居民”,可以瀏覽各種資源,但不能在空間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我該怎么辦?
【解決辦法】通過建立班級QQ群、手機短信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課外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交流。
在《賀卡的設計與制作》 一課中,我就采取這一解決方案。
1.建立班級QQ交流群
2.精心編制導學案
下面是我為學生編制的導學案:
A.學習目標:
(1)通過教師云空間和百度搜索進行課前自主學習,了解賀卡設計與制作的一般知識。
(2)通過網(wǎng)絡即時工具進行小組交流與合作,設計一張系列性賀卡的方案。
(3)加深理解設計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綜合設計能力。傳達一份真摯的愛心。
B、學習重難點: (略)
工具準備: (略)
C.學法指導:
(1)各組通過QQ群、手機短信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組長引導,確定不同的賀卡設計主題。每個組員盡量選定不同的主題,獨立思考,細心觀察,大膽嘗試,形成初步的設計成果。建議各小組做成風格統(tǒng)一但主題多樣的系列性賀卡,即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相互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2)課外,各組組員將自己初步設計的賀卡利用網(wǎng)絡工具進行組內(nèi)交流,達成共識,并將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與完善,形成組內(nèi)的學習成果。
(3)修改完善后,各組組員將自己的作品進行拍攝(無照相機的請同學或老師拍攝),然后通過QQ傳給指導老師,老師再將所有作品傳到云空間進行展示。
(4)課堂上,同學、老師之間共同討論、評價,分享各小組的制作成果,得出研究結論。
(1)各組組員進入世界大學城主頁,注冊居民空間,成為試住居民。通過自己的空間搜索進入美術老師的世界大學城空間,在“賀卡制作”的資源欄目查找老師收集整理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美術老師的世界大學城空間網(wǎng)址:
http://www.worlduc.com/UserShow/default.aspx?uid=486719
(2)利用百度搜索查找有關賀卡制作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E.學習交流:
(1)賀卡有什么作用?
(2)賀卡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有些什么形狀?
(3)圖形和文字應該怎樣有機結合,才能更加完整地展現(xiàn)設計創(chuàng)意?
(4)賀卡有哪些種類?
推薦理由:趙萬里先生是國學大師王國維之高足,主持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古籍保護、整理工作多年,學術界仰為泰山北斗,古文字學家陳夢家稱趙氏“版本之學海內(nèi)第一”。《趙萬里先生年譜長編》既是趙萬里先生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一部傳記,更是一部重要的學術史資料。
(5)賀卡的結構形式有哪些?
(6)怎樣進行系列賀卡設計?
(7)賀卡的制作過程有哪些?
(8)網(wǎng)絡合作交流,組長引導,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設計一張系列性賀卡的方案。
F.交流展示:
3.建立賀卡制作的資源欄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導學案編制好后,我將它放在了我的大學城網(wǎng)絡空間如下圖所示的賀卡制作欄目以供學生隨時查閱。通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具備了賀卡設計的一般理論知識,逐步掌握了賀卡制作的一些方法要領。

4.課外網(wǎng)絡合作交流,形成賀卡設計方案
本堂課的學習任務是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制作成一張張的系列性賀卡。面對挑戰(zhàn),大家迎難而上,遇到不懂的疑問,就通過QQ群進行相互討論、相互幫助,力求解決。老師則在QQ群里隨時對各組的學習狀況進行及時了解,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進行耐心解答和有效引導。各組的賀卡方案完成后,老師把所有的賀卡方案一一傳到了大學城空間的賀卡制作欄目和QQ群的共享空間以供學生盡情欣賞。為便于小組合作交流,同學們在群里還建立了語音討論組,發(fā)起了QQ視頻秀,他們不定時的將各組設計的賀卡方案的圖片從網(wǎng)絡空間里調(diào)出來供大家一起探討,并相互提出了較為合理的修改建議。在接受大家的建議后,有的同學對自己的賀卡方案做了多次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通過對開放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讓我親身體會到了網(wǎng)絡教學的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帶來的快樂。
云空間的這種新的網(wǎng)絡教學形式,實現(xiàn)了不受時空限制的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交流,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教師通過空間搜索,將教學資源全部置入云平臺供學生選擇,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提高了課堂效率。在課外,學生可以同時穿越于不同用戶的個人空間盡享優(yōu)質(zhì)教學資源,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習能力。
云空間還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紐帶。通過大學城空間,教師可以通過云空間與學生進行及時交流、答疑解惑,也可以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并及時提供幫助。
空間教學,真可謂優(yōu)點多多,它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將會施展無窮的魅力。作為美術教師,擔當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我將以飽滿的熱情繼續(xù)投入到空間的建設中去,讓我的云空間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散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