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儒

“移民村又有工廠開工啦!”2014年11月20日,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楊營村一派熱鬧景象。從淅川縣移民到這里的姚建龍,這一次將自己在南方的事業也搬到了楊營村,這家以箱包和電器零件加工為主的企業,可以讓300余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白天到工廠里做工掙錢,晚上沒事就去村部的廣場上跳跳舞,隔三岔五還有村里的舞龍舞獅隊表演,生活質量一點也不比城市差。”正在工廠接受培訓的石付玲對記者說。
走進楊營村,整齊劃一的白色建筑被綠色的麥田圍繞,干凈整潔的街道兩旁紅葉石楠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綠化帶里秋菊傲然綻放,老人們三三兩兩一邊在太陽底下曬暖一邊嘮嗑,小學校里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眼前的一切顯得那么和諧美好。
“我們要把移民村建設成全市美麗鄉村的典范!”談起楊營村的發展規劃,臥龍區領導擲地有聲。
據了解,南陽市臥龍區共有7個移民村,安置南水北調移民5232人,分布在陸營、蒲山和英莊3個鄉鎮。如何實現移民新村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解決移民大規模搬遷出現的產業空心化、移民創業難、事務管理難等問題,一直被列為臥龍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重點。他們創新思路,將文明新村創建貫穿于移民村經濟發展之中,擬定了以打造美麗鄉村為主線建設移民新村的方案。
一是產業支撐,為美麗護航。“錢包鼓了,才有心情看戲。”美麗鄉村的創建需要產業發展的支撐,為此,臥龍區以“全市移民致富競賽”活動為抓手,一方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商引資優化環境,通過招商引資,拓寬移民就業增收的渠道。另一方面強強聯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培育特色種植產業。一年來,全區移民村引進項目11個。
二是科學管理,為美麗加分。辦群眾想辦的事,辦群眾要辦的事。在村級事務管理上,臥龍區移民村推行村兩委領導下的民主議事會、民主監事會、民事調解委員會、村經濟管理組織和物業組織,實現移民村公共事務管理制度化,形成村級事務決策民主化的氛圍。
三是文明建設,為美麗升級。圍繞文明新風的創建,臥龍區以“知榮、知恥、知德、知足、知恩”為價值核心,定期舉辦廣場文化活動,開展文明戶、道德模范戶、環保模范戶等評選活動。在文化廣場開展“道德講堂”“健康講堂”,組織村里的舞蹈隊進行活動演出,讓群眾享受到愉悅的同時,也將文明新風送入了家家戶戶。
如今,在臥龍區的移民新村,產業支撐、科學管理、文明創建等方面的工作正比翼齊飛,和諧美麗之村已悄然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