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張宗書 蔣 敬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 四川德陽 618000)
中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評價及對策建議
——基于2008—2013年的面板數據
張 丹 張宗書 蔣 敬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 四川德陽 618000)
經營效率是企業生存的基礎與發展的關鍵,直接影響著企業在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本文在構建中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采用基于C2R模型和C2GS2模型的數據包絡分析法從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三方面對2008—2013年26家旅游上市公司的靜態經營效率進行了測算,再進一步運用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法,對旅游上市公司的動態經營效率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2008—2013年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整體效率較高,但各企業情況參差不齊,純技術效率偏低是制約綜合效率提高的關鍵因素;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全要素生產率呈下降趨勢,六年間波動幅度不小,技術進步嚴重不足阻礙著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此外,各企業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幅度較大,這與企業類型密切相關。據此,本文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我國旅游上市公司提高經營效率提供參考。
經營效率;DEA;Malmquist;旅游上市公司
2008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指出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從產業政策引導、資金投入力度、政策環境優化等方面促進其快速發展;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與《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的出臺進一步為旅游業的發展營造出良好的政策環境;2014年頒布的“新國九條”更刺激各路資本涌向旅游產業,這將導致中國旅游市場的發展規模和效應逐漸增大,規范化程度大力提升。旅游上市公司作為旅游供給市場中的佼佼者和中堅力量,經營效率的高低影響著投資者的投資導向以及旅游業的整體效益和發展水平,因此,本文以滬、深證券交易所26家旅游上市公司為樣本,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探討2008—2013年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變化情況及其差異,以拓寬和完善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為改善其經營效率提供參考。
合理配置資源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是企業追求的目標。隨著旅游業的高速發展與旅游企業的不斷壯大,國內外有關旅游企業經營效率的研究逐漸增多,并取得豐碩成果。
國外學者對旅游企業經營效率關注較多,尤其是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酒店和旅行社的經營效率進行測評已成為研究熱點[1]。Morey.R & Dittman.D以美國54家私有連鎖酒店為研究對象,首次采用DEA方法對總經理的經營效率進行測評與對比。隨后,Barros多次應用DEA方法測評多種類型的旅游企業,指出效率值不僅能表示酒店投入與產出的比率,還可衡量酒店在供應鏈中競爭力的大小,因此,DEA方法是一種有效且突出的測算酒店經營效率的方法[2]。隨著DEA方法的不斷完善與創新,基于DEA方法的曼奎斯特生產率指數法(Malmquist)在企業效率研究中受到重視,其優勢在于能從時間序列角度分析研究對象的變化情況,對橫向的效率測評作出補充。Barros采用基于Malmquist指數的兩階段DEA模型對葡萄牙公有制連鎖酒店1999—2001年的經營效率進行評估,認為Malmquist指數能通過分解出的技術效率和技術變革指數有效測度酒店經營效率的變動狀況,識別出效率驅動因素,這是酒店改善經營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參考資料[3]。此外,DEA&SFA[4]、DEA&Bootstrapp[5]、DEA&Grey Entropy[6]等方法也被用來探討旅游企業經營效率問題。由此可見效率問題對旅游企業經營管理研究的重要性,以及DEA方法在相關研究中應用的廣泛性。
國內有關旅游企業經營效率的研究多以旅游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溫碧燕通過財務統計方法分析了中國1999年30家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業績[7],但單純基于財務數據的分析無法體現出勞動力成本對旅游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劉亭立指出2005—2008年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波動較明顯[8],但因子分析技術適用于企業經營業績排序,對業績波動的原因無法作出回答。此外,灰色關聯度分析法也被用來評價旅游上市公司的業績[9],雖然此方法思路清晰,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信息不對稱問題,但其對各項指標的最優值進行規定的特點導致研究結果的主觀性過強,同時也存在部分指標最優值難以確定的問題[10]。此外,既有采用DEA方法的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研究多運用C2R模型與B2C模型從橫截面角度展開研究,不能反映企業效率隨時間變化的情況,而且Malmquist指數法多集中應用于2004—2009年,研究結論差異較大,結果說明過于簡略,未對研究結果之間的差異作出分析與解釋[11]。
由此可見,在眾多評價旅游企業經營效率的方法中,以DEA方法為最佳。DEA方法不僅適用于多投入、多產出的非參數復雜系統,拓展后的Malmquist指數法還能基于面板數據準確測度樣本時間序列上的生產率變化,使研究更加全面、合理。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首先通過理論梳理和深度訪談不斷篩選出能反映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的各項投入與產出指標,構建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的評價指標體系,然后采用DEA方法測算2008—2013年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的相對效率,并進一步從靜態和動態兩個角度分別探討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的相關問題,以便為我國旅游企業提高經營效率提供參考,對旅游企業經營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作出補充和完善。
(一)研究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根據旅游上市公司的概念和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統計出截至2014年10月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我國旅游企業共31家。本文研究的是2008—2013年中國旅游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故剔除2008年后上市的中國國旅、世紀游輪、宋城股份、騰邦國際和曲江文旅5家企業,最終確定在滬、深證券交易所掛牌的26家旅游上市公司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①。另外,本文根據旅游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特點和情況對26家旅游上市公司進行進一步分類[12-14],所用數據均可在滬、深證券交易所發布的旅游上市公司2008—2013年年報中獲得。
(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解釋
旅游活動異地性、旅游產品與服務無形性等特點導致旅游上市公司具有經營復雜性、勞動密集性以及經營模式多樣性等特點。因此,本文充分考慮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特殊性,通過文獻綜述和深度訪談不斷篩選,最終確定了4個能反映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的投入與產出指標。其中,輸入指標分別為:總資產(元)、員工數量(人);輸出指標分別為:凈利潤(元)、主營業務收入(元)。具體選用原因見表1。

表1 各指標選用緣由與文獻支撐
(三)研究方法——數據包絡分析法(DEA)
數據包絡分析法由美國運籌學家A.Charnes & W.W.Copper于1978年提出,是一種新的系統分析方法。其以相同類型的數據單位為對象,對相對有效性或效益進行評價,不僅支持多指標投入和多指標產出,還能計算出各決策單元的綜合效率,并能依次進行定級排序,區分出有效決策單元與無效決策單元,找出其成因與改進策略,對解決企業的效率問題具有明顯的經濟價值。
1.C2R模型與C2GS2模型。DEA方法包含多種模型,其中最基礎、最常用的是C2R模型。假設需評價n個決策單元DMU,DMU在一項生產活動中相應的輸入向量為Xj=(X1j,X2j,…,Xmj)T>0,j=1,2,…,n;輸出向量為Yj=(Y1j,Y2j,…,Ysj)T>0,j=1,2,…,n。當對第j0個決策單元的效率進行評價時,只需考察DMUj0在這n個DMU中相對而言是否處于最優狀態,即hj0的最大值究竟為多少。因此,以第j0個決策單元的效率指數為目標,U=(U1,U2,…,Us)T,V=(V1,V2,…,Vm)T分別表示輸入、輸出的權向量,所有DMU的效率指數為約束,構造C2R模型為
當模型計算結果hj0=1,U>0,V>0時,DMUj0為DEA有效;當hj0=1,U≥0,V≥0時,DMUj0為弱DEA有效;當hj0≠1時,DMUj0為DEA無效。弱有效及無效表明決策單元存在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現象,需通過投影來決定如何對其進行改進。
在C2R模型中,DMU的有效性為總體有效性。然而在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即使有一個DMU處于生產前沿面上,其也不一定為DEA有效,單純采用C2R模型進行評價,在某些情況下難以有效判別DMU無效的具體原因[22]。鑒于此,Charnes等提出了C2GS2模型來對DMU之間的相對純技術有效性進行評價,以進一步探究DMU無效的根源。
2.曼奎斯特生產率指數法——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法。基于C2R模型和C2GS2模型的數據包絡分析是對樣本數據各個時期的靜態效率進行分析,但其無法判別某些企業的效率進步與否,而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法能以樣本企業各年份的面板數據為基礎,測度企業時間序列上的生產率變化情況,使效率研究更加全面、完善。
當前最常用的Malmquist生產率指數為1994年Rolf F?re & Grosskopf定義的指數模型。在VRS(可變規模收益)假設條件下,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可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規模效率變化指數和技術進步指數三部分[23],計算公式為
= Effch* Techch
=Pech* Sech* Techch
其中,投入與產出向量分別為X=(X1,X2,…,Xn)、Y=(Y1,Y2,…,Yn),期間t=1,2,…,T。Dt(Xt,Yt)表示以t時期的技術參數為參考時,t時期DMU的技術效率水平,Dt(Xt+1,Yt+1)、Dt+1(Xt,Yt)、Dt+1(Xt+1,Yt+1)同理。
若Mt,t+1>1,則t時期到t+1時期,DMU的生產率水平有所提高和改善;反之則相反。
若Pech>1,則技術效率進步;若Sech>1,則第t+1時期相對于第t時期而言,逐漸向長期最佳規模逼近,更接近固定規模報酬;反之則相反。
(四)無量綱化處理
數據包絡分析的專用軟件為DEAP 2.1,涵蓋了C2R、C2GS2等多個模型原理,可直接用于樣本企業經營投入與產出的數據分析,但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各輸入、輸出指標具有不同的量綱,且有些輸出指標為負值,無法直接帶入DEA模型求得線性規劃的解。因此需按照一定的函數關系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處理后計算結果發生比例縮放和平移,但總體形態不變,不會改變DMU的有效性。本文按照輸入、輸出指標均在區間(0,1]的情況進行處理,以滿足模型的運算要求。具體方法如下:
數據包絡分析將效率的評價結果劃分為兩部分: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C2R模型是同時對技術和規模有效性而言的“總體有效性”,C2GS2模型反映的是規模收益可變的情況。本文將這兩種模型相結合,先采用C2R模型對旅游上市公司的總體有效性進行評價,再運用C2GS2模型分析樣本企業的規模效益狀況和效率變化的原因。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的分析被進一步細分為綜合效率(TE)、純技術效率(PTE)和規模效率(SE)三個步驟。

表2 2008—2013年中國旅游上市公司TE值、PTE值和SE值②
(一)綜合效率分析
通過表2中TE值計算可知,在當前的管理與技術水平下,2008—2013年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綜合效率均值為0.885,總體而言,企業的經營效率比較高,但仍有11.50%的改進空間。其中連續六年內,中青旅和東方明珠2家企業有5年均處在綜合效率前沿,表明其經營效率達到了相對最優水平,企業投入處于最佳的資源配置狀態,并沒有冗余,這與我國旅游企業現實發展狀況相一致。中青旅是我國成立最早的旅行社之一,三十多年來堅持以市場需求和創新為發展的根本推動力,在培育旅行服務主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不斷通過多元化和橫向一體化擴大企業規模,涉足旅行服務、會展、金融、高科技等多個行業,因此,其不僅保持著良好的經營業績,抗風險能力和成長能力也不斷得到提升。但2008年中青旅綜合效率值僅為0.469,原因在于2008年中國旅游行業遭受全球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的負面沖擊,以“三游業務”為主的中青旅在2008年入境游、公民游盈利下降,交易性金融資產即時虧損,導致實際業務水平發生大幅下滑。由此也進一步印證旅游業發展和旅游企業經營極易受不確定環境因素的影響。而華天酒店的平均綜合效率最低,僅為0.726。華天酒店正處于快速擴張期,為進一步適應發展,2008年開始啟動“酒店+房地產”和“酒店+旅游”的運營模式,與此同時,全球金融危機蔓延對實體經濟影響加大,酒店市場需求增長下滑,導致企業資金回籠慢,負債率大幅提高,經營狀況并不樂觀。其他23家企業的綜合經營效率均在0.751~0.980之間波動,表明2008—2013年多數旅游上市公司的投入未達到最佳的資源配比,均存在一定投入冗余或不足,需進一步改善。
此外,2008—2013年中國旅游上市公司的綜合效率均值呈N型變化趨勢,并在2009年增至最高。從旅游上市公司的類型來看,飯店類和景區類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總體效率均值與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吻合,波動較大;而綜合類企業綜合效率均值變化較平緩。這表明單一化經營的旅游上市公司能在短期內集中精力打造出較強的競爭優勢,但專一化的經營也更易受外部環境影響,分散風險的能力較差。景區類旅游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效率在2009—2011年變化較平穩,但2012年下降較大。隨著人工成本和物價上漲,景區建設與經營成本不斷提高,但同時我國景區同質化嚴重、經營項目單一,致使內部經營與市場需求間矛盾擴大。景區過度依賴門票,而門票經濟雖在短期內吸引了眾多投機性資本,但從長遠來看,卻是犧牲公共利益和長期利益的行為,因此景區類企業經營效率下降根源于當前景區經營管理模式與游客市場需求間的不匹配。
(二)純技術效率分析
通過企業純技術效率分析可以判斷旅游上市公司的整體無效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純技術無效引起的,其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直接相關。
由表2中PTE值計算可知,相對于綜合效率而言,我國旅游上市公司2008—2013年平均純技術效率為0.936,純技術效率相對較高。若這26家企業都采用最優的經營策略可節省投入6.40%。其中,純技術效率始終處于前面的旅游上市公司有4家:中青旅、東方明珠、大東海A和華僑城A,表明這4家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沒有純技術效率的損失。其次,首旅股份、錦江投資、新都酒店、錦江股份、金陵飯店、張家界、麗江旅游、云南旅游、黃山旅游、九龍山和大連圣亞經營的純技術效率值比較高,六年均值均在0.900~0.999之間。其余11家企業純技術效率均值相對損失較大,尤其是華天酒店損失25.6%。
(三)規模效率分析
規模效率可衡量旅游上市公司是否處于最優的生產規模,找出企業整體經營無效的根源。由表2中的SE值可知,旅游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平均規模效率為0.888。此外,2009年后我國旅游上市公司整體上基本接近規模有效。
總體而言,2008—2013年,26家企業SE均值不等于1,表明所有企業未始終處于SE前沿面上,未達到最優的規模經濟狀態。對比發現,錦江投資、東方明珠、金陵飯店、峨眉山A和黃山旅游5家企業的SE均值最大,在0.980~0.999之間波動,表明其經營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與投入規模相匹配,投入與產出實現了最佳的優化組合,達到相對較優的規模經濟狀態。北京旅游的規模效率相對最低,為0.877,但對比每年的TE與SE效率值發現,TE≠SE,表明企業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規模過小是造成規模無效的原因,可通過擴大規模來提高效率。其余20家企業經營的規模效率相對較高,而且2012年西安旅游、2008年中青旅等幾家企業的規模效率值小于1,規模報酬遞減,表明其未有效利用現有經營條件,造成了資源浪費,已沒有通過增加投入來獲得更大產出的可能性,而其余年份旅游上市公司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生產規模過小,應增加生產要素投入,獲取更多收益。
2008—2013年間,三類旅游上市公司的平均規模效率各有差異。綜合類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規模效率波動最小,飯店類和景區類企業規模效率變化趨勢相一致,呈N型。其原因主要在于飯店類和景區類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大,采取專業化經營策略,而綜合類企業經營面廣,資源豐富,在近幾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斷變化、自然和社會環境變遷的背景下,不同類型的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和策略不同。此外,2009年后,飯店類和景區類旅游上市公司在當前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下,投入規模不當,投入與產出之間未達到最優組合;而綜合類旅游上市公司規模效率變動不大的原因比較多,主要在于國內經濟增長逐漸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并趨于穩定。

圖1 2008—2013年各種類型旅游上市公司SE趨勢圖
由此可知,2008—2013年,26家旅游上市公司中只有少數企業在個別年份處于規模報酬遞減或不變階段,大部分企業為規模報酬遞增,表明公司生產要素投入不足,企業規模尚未達到經營管理及發展需要水平。此外,26家企業的純技術效率年均值略小于規模效率的年均值(PTE均值為0.936,SE均值為0.945),內部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總體而言,純技術效率是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差異的主要原因,但具體到每一年,情況各有差異,6年間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的差異來源于純技術因素和規模因素兩方面。
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法是DEA方法的引申。本文采用Malmquist生產率指數法對2008—2013年我國26家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序列數據進行測算與分解,以進一步從整體和局部兩方面分析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的時間變化趨勢及原因。
(一)旅游上市公司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分析
由表3可知,2008—2013年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平均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為0.946。這6年間,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總體呈下降趨勢,年均下降幅度為5.40%,僅2010—2012年為正增長。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十一五”后期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我國市場全要素生產率從2008年至2010年出現大幅下滑,旅游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生產率增長受沖擊較大,直至2010年才有所緩和,但2013年全球經濟不景氣使當年TFP下降幅度超過20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市場結構不斷調整,2010年后以效率為核心的增長方式成為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關鍵,產品、技術、人力、文化、資本和信息化等基本要素成為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關注的焦點,因此“十二五”期間中國旅游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相對有所增長,而且技術進步的提高逐漸成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驅動力,我國旅游上市公司雖然仍為勞動密集型的傳統企業,但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濟增長方式在逐漸發生轉變,技術進步已引起經營者的關注。

表3 2008—2013年旅游上市公司經營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及其分解
從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分解后的結果來看,在技術效率變化(Effch)方面,除2009—2012年技術效率出現下降外,其余年份均有所增長,年均增長率為3.80%。其中,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60%和2.20%,但技術進步的變動趨勢與TFP一致,年均下降率為8.80%。
理論上,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效率的變化是技術效率變化與技術進步變化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從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及其分解的結果來看,在旅游企業經營效率年均TFP下降的5.4個百分點中,技術效率增長3.80%,技術進步下降8.80%,即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全要素生產率下降主要由技術進步大幅度下降造成,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目前總體上仍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未被充分利用,技術進步是推動TFP值上升的有效途徑,旅游企業內涵式發展任重道遠。總體來看,技術效率呈正向增長,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年均增長率均有所上升是技術效率增長的主要原因,但貢獻有限,尤其是2009年后技術效率年均增長率多為負值,而且年均規模效率的增長率大于年均純技術效率的增長率。這主要得益于旅游上市公司,尤其是飯店類和景區類企業,在固定資產運營、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企業正常運轉和盈利,使規模效率正向的變化幅度總體上超過了純技術效率的正向變化幅度,但純技術效率對技術效率的提升作用有待進一步鞏固加強。
(二)各旅游上市公司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分析
對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旅游上市公司而言,Malmquist生產率的變動情況并不相同,因此平均意義上的分析并不能充分、全面反映旅游企業經營效率之間的差異,因此有必要在空間層面繼續對各家旅游企業以及各種類型旅游企業的經營效率變化情況進行分析、比較。限于篇幅,本文僅列出綜合類旅游上市公司經營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及其分解,見表4。

表4 2008—2013年綜合類旅游上市公司經營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及其分解
從各企業的角度來看, 2008—2013年,北京旅游、西藏旅游、萬好萬家和峨眉山A4家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為正向增長,而且增長全部來源于技術效率的增加,表明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存在弱勢,對新技術消化、吸收的速度和力度有待提高。其他22家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為負值。這些企業經營效率的變化情況可進一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旅游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與技術進步的增長率均為負值,分別為華天酒店、國旅聯合、錦江股份和黃山旅游。例如華天酒店從2006年開始實行“托管——承包——自營”的酒店擴張模式,這需要酒店不斷加大勞動力和固定資產等傳統有形的投入,尤其在2009年后,華天酒店自營酒店的數量呈幾何式增長,固定資產比重逐年增大,周期性的裝修投入更使華天酒店在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方面表現欠佳。擴張經營過程中對規模經濟、科學技術、資源配置率等經濟增長的核心因素未投入過多關注,使華天酒店的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相對于其他25家企業而言,增長狀況并不樂觀。第二類為技術效率未發生變化,而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的增長率均為負值。東方明珠和錦江投資這2家企業在6年間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未發生變動,仍保持原狀,技術進步是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第三類為西安旅游、中青旅、首旅股份、新都酒店等20家旅游上市公司。這些企業技術效率增長率都比較高,而且多源于規模效率的提升,雖然部分企業純技術效率增長率并不低,但相對而言貢獻力度有限,此外技術進步增長率均為負值,嚴重制約著旅游上市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并導致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小于零。
從旅游企業的類型角度來看,由圖2可知,2008—2013年,三種類型旅游企業經營Malmquist生產率變動趨勢與全國旅游企業生產率變動趨勢一致,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和技術進步增長率均為負值,技術進步的提升與改善關系企業的未來發展,而技術效率增長率及其分解后的純技術效率增長率和規模效率增長率均為正值。對比后發現,綜合類旅游上市公司全要素生產率的下降幅度最小,表明相對于其他兩種類型的旅游企業而言,其在全要素生產率方面具有一定優勢,這主要得益于綜合類旅游企業多元化的經營策略、資本方面的優勢使其有能力、有機會在各項經營業務之間進行資源自由流動和轉化,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優化企業結構。但同時其技術進步的下降幅度相對最大,技術進步嚴重阻礙企業經營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面對龐大而復雜的業務體系,綜合類旅游企業技術創新、擴散和轉移的能力亟需加強。飯店類和景區類旅游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下降幅度相對較大,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二者共同作用下的技術效率增長較慢,原因在于飯店類與景區類旅游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投資回報期長,“重資產”的特點使其增長依賴于增加勞動內容和強度,資本、技術和管理效率等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和理念未充分引入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實踐中。

圖2 2008—2013年各種類型旅游上市公司的年均生產率變動趨勢
本文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對我國26家旅游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經營效率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價。研究發現:
第一,總體而言,2008—2013年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整體效率較高,但仍有11.5%的改進與提升空間。各企業情況參差不齊,內部差異較大。其中,沒有一家企業連續6年始終保持在整體效率排名的前面,僅中青旅和東方明珠2家企業處于相對最優的經營狀態。這意味著我國多數旅游上市公司未達到整體效率有效,存在一定的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需進一步改善。此外,旅游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水平比較穩定,并逐漸轉好,但純技術效率偏低是制約綜合效率提高的關鍵因素。因此,旅游上市公司作為一個經濟系統,優化資源配置效率需從投入資源的數量、結構和質量三個維度展開: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資金、人力、技術等要素的投入,滿足企業生產需要;明晰企業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的投資界限,以防因急于求大求全而偏廢公司主業,并合理配比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員工招聘過程中需根據崗位需求嚴格把關,針對不同群體的員工定期開展技能與素質培訓,并規范對員工的考核與激勵體系,以降本增效。此外,還需調整組織結構,提升管理水平,并進一步深化企業內部改革,理順企業與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提升經營管理質量。
第二,2008—2013年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的全要素生產率呈下降趨勢,年均下降幅度達5.40%,而且六年間波動幅度并不小。其原因主要在于旅游企業純技術效率上升較快,促進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但技術進步緩慢,又進一步拉低了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技術進步嚴重不足阻礙著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在近幾年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和現代管理理念不斷滲透的背景下,我國旅游上市公司的技術進步速度和程度理應與社會狀況相匹配,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因而制約了企業生產率的提高。加快企業技術進步是現代企業完善生產過程和促進生產增長的重要手段,是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后勁所在,因此推進企業技術進步,改善技術效應,培育核心競爭力是當前中國旅游上市公司生存與發展的當務之急。具體而言,可從兩方面著手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打造和維護品牌。品牌是旅游企業與消費者溝通的重要媒介,不同的旅游上市公司有各自的企業文化和業務類別,因此品牌不僅需反映出產品的質量和功能,更應傳遞出企業的經營理念等一系列與產品附加價值相關的思想,以進一步打動消費者,使其正確認識企業品牌和牢記所傳遞的信息。此外,還需時刻關注市場訴求,及時調整企業品牌,增強和鞏固品牌的生命力。(2)加強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在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方面,應著重關注客戶關系、人力、財務和業務操作等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外部信息化主要表現在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營銷推廣和產品查詢預訂等方面。旅游上市公司只有內外兼修,及早進行信息化建設占領市場,并在技術、產品設計等方面不斷提升才能真正把握市場先機。
第三,各旅游上市公司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幅度較大且來源各有差異,這與企業類型密切相關。綜合類旅游上市公司的技術效率相對其他兩類企業而言程度較高,但技術進步上升值卻相對最小,所以改善技術進步的程度和速度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所在。而制約飯店類和景區類旅游上市公司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原因是技術效率。因此各類旅游企業需找出自己的弱項對癥下藥,發揮自身的后發優勢,才能有效提升經營效率,實現均衡發展。此外,旅游活動異地性、旅游服務無形性等特點使旅游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和績效易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因此旅游上市公司需增強危機意識,建立并完善突發事件預防、處理與反饋的動態應急機制,以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成長能力,促進生產率平穩增長。
注釋:
① 本文選取的26家旅游公司包括:西安旅游、北京旅游、中青旅、首旅股價、國旅聯合、錦江投資、西藏旅游、東方明珠、新都酒店、華天酒店、東方賓館、大東海A、西安飲食、萬好萬家、錦江股份、金陵飯店、華僑城A、張家界、峨眉山A、桂林旅游、麗江旅游、云南旅游、三特索道、黃山旅游、九龍山、大連圣亞。
② 數據根據DEAP 2.1軟件分析結果整理。表中三類企業從上至下依次為綜合類、飯店類和景區類旅游上市公司。
[1] Baker M,Riley M.New perspectives on productivity in hotels:some advances and new directio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4(4):97-311.
[2] Barros C P.Measuring efficiency in the hotel sector[ J].Annual 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2):456- 477.
[3] Jia-Jane Shuai,Wei-Wen Wu.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E-Marketing on hotel performance by DEA and Grey Entropy[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8763-8769.
[4] Barros C P,Matias A.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of travel agencies with a stochastic cost frontier:a Portuguese case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6,8( 5) :367- 379.
[5] Assaf A,Barros C P,Josiassen A.Hotel efficiency:A bootstrapped metafrontier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2,31( 2) :621-629.
[6] Jia-Jane Shuai,Wei-Wen Wu.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E-Marketing on hotel performance by DEA and Grey Entropy[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8763-8769.
[7] 溫碧燕.1999年旅游上市公司業績分析[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0,21(3):115-123.
[8] 劉亭立.旅游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分析與評價[J].旅游學刊,2005,20(4):92-96.
[9] 徐春紅.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的旅游上市公司業績評價[J].財會通訊,2013(11):32-34.
[10] 張紹良,張國良.灰色關聯度計算方法比較及其存在問題分析[J].系統工程,1996(3): 45-49.
[11] 王欣,龐玉蘭.中國旅游上市公司全要素生產率動態測度——基于Malmquist指數方法[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9(3):51-55.
[12] 陳青雁.中國不同類別旅游上市公司業績差異的實證分析[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20-127.
[13] 王峻惠,張月.不同類型旅游上市公司業績差異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4(3):102-103.
[14] 董觀志,班曉君.旅游上市公司業績測評體系研究[J].旅游科學,2006,20(6):65-70.
[15] 肖作平.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互動關系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05(3):16-22.
[16] 孫媛媛,王鵬.中國旅游上市公司經營有效性評價研究[J].旅游論壇,2010,3(5):553-556.
[17] 田喜洲,蒲勇健.國內外旅游企業員工滿意度與忠誠度研究述評[J].旅游科學,2007(2):33-38.
[18] 李云.旅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與創新[J].金融經濟,2012(24):126-127.
[19] 舒波,郝美梅.基于熵權TOPSIS法的旅游上市公司績效評價[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9):46-50.
[20] 戴學鋒.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分析[J].旅游學刊,2000(1):15-21.
[21] 趙向紅.主營業務收入對企業發展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6(7):11-12.
[22] 杜棟.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83-105.
[23] F?re R Grosskopf,Lovell C A K.Production frontiers [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251-280.
[責任編輯 楊 瑜]
2015-01-03
四川省教育廳招標課題(LYD12-02);德陽市社科聯“十二五”規劃項目(DY13B003)。
張丹(1989—),女,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旅游企業管理與公司治理研究。
F592.6
A
2095-1124(2015)03-0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