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婧 趙茸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全球文化趨同,城市景觀呈現出千篇一律的形態,鄉土景觀和鄉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與城市相反,位于徽州地區的古村落群,越來被成為人們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家園。徽州地區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文化悠久,鄉土景觀獨具特色,古村落的建設既具有審美的藝術性,又包含規劃的科學性。研究徽州古村落的鄉土景觀營建,有利于反思當代景觀規劃設計中的弊端,探尋既滿足現代功能又具有地域特色的當代鄉土景觀設計途徑,重建和諧的人地關系。
1遵循“天人合一”的規劃思想
1.1選址以風水理念為指導
“相地”是造園的第一步,同樣,選址是村落營建的第一步。徽州古村落的選址以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周易風水理論為指導,與天然山、水、地貌巧妙結合,因坡就勢、負陰抱陽,這樣,村落既能擁有充沛的日照和開闊的視野,又便于灌溉、洗滌、防火和航運等需求。
1.2營建過程體現生態理念
徽州身處“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中,當地人對自然常懷敬畏之心,加之古典園林思想和風水觀念的影響,徽州古村落的營建過程無處不體現出一種樸素的生態觀。村落的布局到規劃,也均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盡可能地尊重自然,不破壞原有的山水環境,借景于叢山峻嶺,使村落與自然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幅依山傍水的優美畫卷。
2營造鄉土特色的景觀形象
2.1在保護的基礎上利用軟質景觀
2.1.1自然景觀.。理想的自然景觀是人文景觀的基礎。徽州古村落所在的自然環境多山地、丘陵地貌,四季分明,水網密布,動植物種類豐富,這些都為古村落的山水格局奠定了基礎,同時影響著其他景觀的營造,例如建筑的結構、材料、朝向與平面布局。
2.1.2農業景觀。農業景觀是人與場地發生關系的產物,反應了當地人的生活痕跡,具有強烈的鄉土性,不同的地域環境有不同的農業景觀,因此又具有地域性。徽州古村落的氣候與土壤條件較好,農產品十分豐富,并且擁有其特有的田野景觀和梯田景觀。樸實、白話的農業景觀,兼具生產性與觀賞性,是鄉土景觀的絕佳素材,徽州人對農業景觀的合理利用是古村落的景觀特色之一。
2.1.3園林景觀。大致可分為庭院園林、水口園林、水系三種類型。庭院園林主要是建筑內部的景觀空間,與古典園林類似,尺度親和,但具有一定私密性。水口園林是徽州古村落的特有景觀,供村民游憩社交活動,作為是村落的公共空間和重要節點,通常利用山水、植物、橋、亭、塔、閣的配置,形成優美的園林景觀。水系是一種可觀可用的景觀,一般隨街巷布置,布局靈活自由,有水圳、水塘等形式。
2.2營建地域特征鮮明的硬質景觀
2.2.1建筑。一般有民居、祠堂、書院幾種類型,建筑布局以象征“四水歸堂”天井為中心,中軸對稱布局,三合院或四合院。建筑色彩以粉墻黛瓦為主,與綠色的植物背景形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馬頭墻、高脊飛檐,豐富了景觀界面的輪廓線,加上匾額楹聯、曲徑回廊、亭臺樓榭的點綴,形成步移景異的建筑空間。徽派建筑如今更是代表了一種典型的建筑類型。
2.2.2街巷、廣場。徽州古村落的街巷空間主要由兩邊的建筑群圍合形成,一般分為交通性和生活性兩種,巷道曲折,界面豐富,有寧靜、安詳的生活氛圍。廣場是村落中的開敞空間,也是公共空間,供當地居民休閑、游憩、晾曬之用。
2.2.3標志:牌坊。明清時期徽商不遺余力地立牌坊傳世顯榮,于是牌坊成為徽州古村落重要的景觀建筑,每一座牌坊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特定的功能,大致可分為標志坊、官祿坊、科舉坊、尚義坊、節烈坊和百歲坊幾類。
2.2.4設施。主要包括橋、亭、坐凳、井臺等。橋與水緊密相連,具有優美的輪廓線;亭是一種開敞的小型建筑物,常讓人休憩;坐凳作為戶外活動設施,常放置于村民經常停留的入口、廣場、路邊等地方;井臺是村落居民日常浣洗的地方,也是小型的交往空間。形態各異的景觀設施豐富了村落的空間層次。
3創造宜人空間與精神體驗
徽州古村落的空間處理尤其注重以人為本,尺度親和、舒適宜人的空間環境為各種行為活動提供場所,促進了人在戶外的停留和交往。老人在街巷聊天、婦女在池邊浣洗、小孩在田間玩耍,人與村落融為一體,共同形成一幅其樂融融的鄉村生活景象。同時,村落歷史、民風民俗、宗族禮制、程朱理學、徽商經濟、新安山水畫等徽州文化為古村落的形成提供了滋養,直接影響著景觀的營建,并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給人以豐富的精神體驗與強烈的歸屬感。
4徽州古村落對當代鄉土景觀設計的借鑒
4.1設計理念
首先應摒棄照搬城市景觀的規劃設計思想,鄉土景觀應以保護為前提,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干預,尊重自然條件,尊重地形、氣候、動植物,尊重當地人的生活,實現生態性與可持續性。
4.2場地處理
場地處理是景觀設計的第一步,充分結合地形地貌,是景觀設計的重要依托,合理利用場地條件,是體現鄉土性的關鍵環節。
4.3符號提煉
不同地區的文化會表現在一定的物質層面上,形成其特定的鄉土符號,對這些符號進行提煉,借鑒其景觀語匯與手法,或者對鄉土圖景的再現,都是從景觀形象上最直接的鄉土表達。
4.4鄉土利用
主要是對鄉土植物的選擇和營造,以及鄉土材料(石材、木材、陶土)的利用。通過挖掘當地要素的價值,節約成本又能實現可持續。同時,應加入當地居民的公眾參與,使用者與創造者的統一是鄉土景觀的特點之一。
4.5空間營造
首先,應結合人的日常生產生活需求,以滿足功能性為前提;其次,尺度要親和,利用景觀各要素的配置形成舒適宜人、動靜結合的空間。
4.6意向引導
每個地域都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當代鄉土景觀設計的目的就在于挖掘這些文化意向。不論是自然空間還是人工空間里,讓人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觀賞,還要能引起心靈、精神上的互動與共鳴,從而對當地形成地域性認知,感受鄉土的文化意境。
5結語
徽州古村落經過多年的風雨洗禮仍如此迷人,當之無愧為歷史文化中的一塊瑰寶,它的營建過程反應了傳統鄉土景觀設計手法,對于今天的人居環境建設有很多借鑒。當代鄉土景觀設計的重點在于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再生,以現代的理念,賦予鄉土景觀新的內涵。景觀設計師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多一些對自然的敬畏,多一些對鄉土風貌的保留,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守住傳統,延續歷史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