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平

摘要:內部控制作為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龍頭,關系著國計民生,其內部控制更要引起關注。因此,本文通過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試圖采取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公立醫院 內部控制 框架設計
內部控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構成部分。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和會計信息的可靠,在企業內部制定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總稱。現如今,在我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構建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公立醫院未來的發展,因此,應該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來解決。
一、我國內部控制的發展
早在二十世紀末,由于我國企業呈現規模效應,其管理理念與方式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治理企業的管理手段——內部控制也迎來了新的熱潮。1996年12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內容是讓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審計。
2008年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我國第一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求我國企業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本規范,制定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并對實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與分析,并撰述評價報告。2010年5月五部委又聯合頒發《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該指引是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以及以往的國際社會內部控制管理經驗而著成。
二、我國公立醫院的發展現狀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出具對我國企業內部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內部控制在特定的組織機構的應用中還存在盲區,如醫院、學校、事業單位等,筆者就以公立醫院為內部控制的研究對象,展開討論。
公立醫院,一般是指不以盈利為目的、政府出資興辦的醫院。據調查,截至2014年底,我國現有醫院20300所,其中公立醫院有9651所,占醫院數量的48%。基于我國公立醫院的預算以及收支都是政府支配,其資產歸政府所有,因此,它的性質決定了其本身并不能進入市場,只能適應市場環境而生存。
與公立醫院不同,私營醫院、外資醫院隨著市場準入而快速發展,并在醫療衛生市場中開始立足,公立醫院過去壟斷的地位也逐漸開始打破。市場的多元化,呈現出了很多問題值得公立醫院思考,比如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效率較低、專家流失、腐敗、管理落后、結構混亂、設備閑置、成本預算不合理等問題。
眼下雖然公立醫院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仍處于主導地位,但是要想在日益競爭的市場中屹立不倒,就要對其管理體制進行全面改革,以期改變外界質疑的上述問題。
三、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框架的構建
下面是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基礎框架結構圖展示(見右上圖):
(一)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目標分析
我國公立醫院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宗旨為人民提供醫療服務,同時,公立醫院還具有公益性,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難看病的問題,是因公而設立,因此在內部控制的設計上要全面考慮公立醫院的既定目標。
(二)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目標的確定
為了完成公立醫院的目標可以分為四大板塊來解決實際問題,即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資產的完整性和使用率、規章制度的遵循情況、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1.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醫院的服務是維系醫院生存和發展的軟件配套,要想提高醫院的經營效益,首先要嚴抓服務質量關,更好的服務患者,讓患者有家的感覺,得到身體和身心上的共同滿足,這是醫療機構發展的根本理念。
2.資產的完整和使用效率。醫院的資產是提供醫療服務的保證,要嚴格采取有效的資產管理措施,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現象的發生,切實確保資金和財產的穩定性。
3.法律法規的遵循。要依法從醫,設立醫院各項制度,在制度規范的指導下開展各項醫療活動。
4.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從內部控制的發展歷程來看,早期的內部控制就是賬目的核對,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將內部控制分為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財務控制,因此,可以說明會計的核算工作對醫院展開內部控制來說非常重要,它記錄了醫院的各項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內部控制的重心就是管理和會計核算上。
四、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構成要素的研究
(一)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環境
公立醫院展開內部控制,環境是基礎。環境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不是組織可以左右的,因此這里研究的是內部環境的控制。控制的環境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考慮,包括治理結構、組織架構與文化、信息傳遞以及人力資源。
1.構建法人治理結構。隨著現代化企業制度的建立,政府已經提出了將醫院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要想規范具有現代化醫院的管理架構,就必須完善其內部治理結構,確立董事會的核心地位。
2.文化建設。公立醫院應當加強文化的建設,文化建設是組織的軟實力,這種無形力量能增強醫療工作人員的凝聚力,積極促進醫院的發展。因為,內部控制的執行需要全體醫護工作人員的全員參與,加強人員的控制意識、觀念意識、思維方式等。
3.加強會計信息的量化。建立開放的信息渠道,及時提供給相關工作人員信息,并要求對經濟活動的發展狀況做立即回應,高效地完成目標。加強內部人員的溝通,明確責任,善于聽取和采納員工提出的建議。
4.完善人力資源政策。采取人才公開競爭機制擇優上崗,對崗位的要求、責任、條件等制定說明書,促進優秀人才的流入。另外,常常開展培訓工作,制定績效考核機制,定崗評級能帶動員工的上進心。
(二)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活動
內部控制活動是醫院展開內部控制的核心,確切說是減縮版的內部控制設計。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活動主要涉及收費控制、采購控制以及預算控制等。endprint
1.收費的控制。主要是指門診和住院的收費以及退費的控制,對日常的收費金額以及票據的張數進行及時簽字確認,日清日結,及時入賬,做好記錄。有些醫院的收入存在虛報、漏報的現象,這樣會導致大量的現金還滯留在私人手中,不及時上繳,缺乏對收費人員的控制。
財務與門診收費處需要進行日報和月報的核對,并簽字確認。審計部門要不定期的對門診收費處進行抽查收費情況,并做好記錄。患者辦理出院時,要準確核算收費,按時結款。另外,對于退費的,有些醫院虛報退費,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當發生退費時,必須填寫退費通知單,寫明原因,經各個部門的簽字才能確認。
2.采購的控制。有的醫院不按規定采買固定資產,可能因徇私舞弊、重錢輕物觀念而疏忽了對固定資產的監管,造成過多資產浪費、利用率不高,這些都將對醫院產生不良的后果。
醫院采購包括固定資產、醫療設備、低值易耗品、合同的管理等。設定采購部門統一負責采購工作,凡達到政府采購要求的,一律上報給政府采購;政府限額可以自購的采購項目,參照企業的公開競標招標方式,自行采購。
3.預算控制。編制的預算報告應當切實體現,不能虛報,由上級主管部門集體討論,按規定逐級上報,再經衛生局、政府的審批。預算組要對預算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對照,形成對各部門的考核標準。
實行專款專用制,避免出現超出預算范圍的風險。有的醫院重視收入,忽略支出,對于支出的明細根本沒有詳細規定,缺乏成本管理意識。醫院應設有專門的財務人員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調查,對于需要調整的預算,要及時向上級提出意見。
(三)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監督
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離不開監督機制,監督包括評價和反饋兩部分。評價是對內部控制活動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進行分析;反饋是指在內部控制評價之后,將分析出的問題進行糾正,采取改進措施。
1.內部控制評價。醫院內部控制監督的重點在于控制評價上,即對各項內部控制進行審查,并作出客觀評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促進內部控制的完善。
2.內部控制的反饋。將內部控制的評價及時反饋到相關管理層,再由管理部門將評價結果落實到能提供改進的部門,確保內部控制改進措施的有效性。
五、結論
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框架構建的關鍵在于確定控制目標和要素,目標包括提供醫療服務的質量和確保服務的公益性。本文在既定目標的指導下,又將目標進行了四個內部控制點的分類,包括醫療服務的質量、資產的完整和使用率、法律法規的遵循、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等,并一一闡述了具體內容。而后,又基于控制的基礎原理,逐次將內部控制進行劃分要素,最終形成內部控制的基本框架體系,希望對公立醫院的內控管理起到促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苗青.內部控制與審計關系的文獻綜述[J].財會研究,2011.
[2]王衛星.高等院校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的構建極其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
[3]李瑞利.公立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第二人民醫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