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競
【摘要】近期部分銀行網銀客戶資金被盜事件充分顯示在網上銀行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風險也在日益增加,這對銀行風險管理和監管提出了挑戰。為此,作者在總結了網上銀行業務監管的國際經驗,在分析我國網上銀行業務監管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對我國網上銀行監管工作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網上銀行 監管
一、網上銀行業務監管的國際經驗
(一)完善的監管法律法規
發達國家普遍承認銀行對通過網銀進行的非法交易開展的跟蹤調查行為是合法的,并對已加密金融信息的解密權限和范圍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使得監管當局在進行監管時有相關監管法規作為堅強后盾,也使得監管更加有的放矢。其中,強化網上銀行安全性監管立法是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使用加密技術的高標準規定、無密鑰匙恢復的強制要求,以及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關于電子記錄的數碼簽名法律框架等。
(二)全面的監管網絡
一是為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效率,各國普遍實行分層次監管。主要包括:網上銀行對國家金融安全、國家經濟安全影響的評估與監管;對網上銀行系統風險的評估與監管;對通過網上銀行進行犯罪活動的監管。二是多樣化的監管手段。視具體情況采取包括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管、建立技術提供商的準入制度、發布權威的IT技術標準與規章、外部評級和審計等多種手段,做到監管無死角。三是監管聯動與協調機制的建立。歐洲央行要求其成員國對網上銀行業務的監管保持一致,承擔認可電子交易合同的義務,將原建立在“注冊國和業務發生國”基礎上的監管規則,替換為“起始國”規則。各國監管的通力合作與步調一致使得監管覆蓋范圍得以擴大,監管效率大幅提升,由網上銀行業務導致的系統性風險大大降低。
(三)全方位的監管體系
目前各國對網上銀行的監管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網上銀行的市場準入管制,主要包括:對注冊資本或銀行規模等基礎指標規定最低標準;對網上銀行相關技術協議安全行、辦公場所與網絡設備標準進行合規性審查等。二是業務擴展管制,主要包括:對除了支付業務外,是否允許網上銀行經營存貸款、證券、保險、信托等業務進行管制;對是否允許網上銀行建立分支或代理機構進行管制。三是日常檢查與信息報告制度,主要包括:對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等監管指標的日常監控;對交易系統安全性的定期檢測,對電子記錄準確性、連續性和完整性的監測;對保密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建立相關信息資料數據庫和獨立評估報告的報告備案制度。各國政府普遍認為完善有效的信息報告披露機制對于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減少法律訴訟至關重要。
(四)以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為監管落腳點
從網上銀行監管的國際實踐來看,各國的監管都特別注重對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監管當局要求提供網上銀行服務的金融機構通過電子手段向消費者明示網上銀行各項業務的收費標準和收費依據;客戶個人信息、交易信息和賬務信息的安全性保證以及糾紛的處理方式及流程。
二、我國網上銀行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體系不盡完善
近年來,依托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金融業務以網上銀行為載體不斷創新與融合,其業務范圍早已突破了傳統的銀行業務,使得我國的網上銀行業務監管始終滯后于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腳步,尚未形成適應網上銀行特性和發展速度的監管體系。主要表現為機構監管和傳統業務監管的傳統監管模式以及分業監管的體制難以適應網上銀行業務“無縫”運行的特點,使得網上銀行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受到影響。
(二)監管手段與方式有待改進
一是我國目前針對網上銀行業務的現場檢查還不全面。二是針對網上銀行的非現場監管制度和統計監測預警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三是對網上銀行的技術風險和安全風險監管流于形式。四是監管隊伍建設亟需加強,高素質復合型監管人才相對缺乏,監測和檢查工作難以落到實處。
(三)監管信息收集、分析與披露存在困難
一是網上銀行的運營模式使得財務收支無紙化、處理過程抽象化、機構網點虛擬化,這些屬性不僅使得對網上銀行監管信息的收集變得困難,而且其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從而降低監管質量和效率。二是網上銀行信息披露的數量和質量還不能有效滿足風險監管的要求。
三、相關建議
(一)加強網上銀行監管的法規制度建設
應當明確網上銀行安全性和控制權的法制責任,重點加強在保護措施和爭端的適應條文等方面的立法,以及明確網銀結算、電子設備使用等標準。
(二)構建網銀監管框架
創新監管方式,探索適應網銀業務發展的監管手段。突出功能監管,杜絕監管的重疊與空白,建立相關部門協同監管的機制。強化銀行業監管部門與證券業、保險業監管部門以及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促進信息共享,提升監管合力。
(三)完善網上銀行準入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
從注冊制度與流程、技術安全保障、業務范圍等方面清晰界定網絡銀行準入標準,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準入制度。制訂比傳統銀行更為嚴格的網絡銀行信息披露規則,定期向社會發布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信息,不斷提高網絡銀行信息披露的質量。
(四)加強高素質專業監管人才隊伍建設
把握網上銀行業務發展與監管趨勢,充分挖掘現有監管人員潛力,合理配置監管人員的專業結構,在理論知識、專業能力、工作經驗上符合網上銀行監管專業化管理的要求,通過有計劃、分層次的培訓,提升監管人員的監管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家榮.我國網絡銀行監管法律制度的構建[J].生產力研究.2012(08).
[2]王梅.國外網絡銀行市場準入法律制度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12).
[3]王夕予.淺談我國網上銀行監管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36).
[4]姚慧麗,車久菊.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02).
[5]張洪波.新形勢下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2007(04).
[6]李德.國際網絡銀行的發展與監管[J].廣西金融研究.2001(08).
[7]王冬.網上銀行發展現狀及趨勢解析[J].中國金融電腦.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