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服務貿易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服務貿易領域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文章闡述了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深遠意義,分析了我國服務貿易中存在的弊病,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服務貿易;對策
經過對外開放30年來的快速發展,自2012年開始,我國GDP的增速持續低于8%,這標志著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進入經濟新常態階段。2014年12月9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必然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將從增量擴能為主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方向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將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經濟整體將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繁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轉變。在這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要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保持平穩發展,實現結構調整,服務貿易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發展服務貿易在現階段的意義
服務貿易是指服務的跨境交易,即國與國之間互相提供服務的經濟交換活動。具體包括旅游、運輸、保險、金融、通信郵電、建筑安裝與承包工程、計算機與信息、專利與技術許可、咨詢、教育、醫療保健、廣告宣傳、電影音像、個人勞務等。目前,世界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變緩階段,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個新常態下,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加強服務貿易的發展,可以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對外貿易中,相比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主要以信息、技術等高端附加值的服務品為貿易對象,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大大減少。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符合我國目前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通過進一步加強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教育培訓、金融服務等產業的發展,能夠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里的份額,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能力。
2.加強服務貿易的發展,可以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通過發展服務貿易,增加服務產品的出口值,必將刺激服務業的開發和創新,帶動和提升現代服務能力,促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從以第二產業為重心的低層次向以第三產業為重心的高層次轉變,從而使服務業成為我國經濟的主導產業,達到我國產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的目的。
3.加強服務貿易的發展,可以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促進就業安排。
相比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優勢在于它的發展受地域資源的限制不大。通過服務貿易的發展,加強我國東、中、西不同地區的經濟協作,提升區間經濟融合度,能夠逐漸縮減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同時,各地區服務貿易的發展,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減少地區就業壓力。
二、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自1982年以來,我國的服務貿易取得了巨大發展。1982 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僅為54億美元;1999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了572億美元。2000年以后,我國服務出口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9%,高于世界同期平均水平。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在2013年達5396.4億美元,在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1.服務貿易逆差數額增長較快
隨著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的擴大,我國服務貿易收支持續逆差。自1992年服務貿易出現第一次逆差以來,逆差數額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2008年逆差數額首次超過100億美元, 2013年,逆差數額增大到1100億美元,并且逆差主要集中在知識產權、運輸、金融、保險、通訊等服務行業。這種情況反映出我國服務貿易的出口能力不強,競爭能力仍處在弱勢。
2.服務貿易結構失衡
在貿易項目上,我國服務貿易仍以傳統的貿易項目為主,高附加值的項目所占比重低,發展較慢。在貿易對象上,我國進出口對象主要集中于中國香港地區、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這五個貿易伙伴,其進出口貿易總額占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60%。這些貿易項目和貿易對象結構的不合理導致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低,發展存在一定風險。
3.服務貿易領域人才短缺
隨著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的發展,我國急需大量的適應于新興服務業和知識型服務業的專業人才。目前,這類高素質的服務人才大量缺乏。如在國際旅游、國際貿易、國際會計等領域,人才供需矛盾嚴重、人才適用性差。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4.服務貿易立法不夠健全
在現階段,國家不斷加強服務貿易的立法進程,如《商品流通法》、《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條例》等已列入國家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但是,目前服務貿易的法律體系仍不完備,相關法律條款依然不能滿足服務貿易產業的需要,相反,只能用一些規章與政策文件來替代,不能保護、促進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鑒于以上各種原因,服務貿易的立法工作亟待加強。
三、提高我國服務貿易水平的對策
目前,全球經濟競爭的焦點正向服務業轉移,服務貿易水平在一國經濟發展中逐步占據了主導地位。我國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要積極迎接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采取相應措施,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努力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最終轉變為服務強國。
1.開創良好的服務市場環境
良好的市場環境對一國服務貿易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從國內市場環境來說,我國的服務業市場還處于國家壟斷之下,缺乏效率和活力。為提升我國服務業的競爭力,必須打破壟斷,放寬準入制度,擴大市場自由度,強化國內單邊貿易自由化改革,加大國內政策協調力度,最終令服務市場在競爭體制保持活力。從國外市場環境來說,我國應逐步擴寬進入條件,擴大對外開放領域,積極參與多邊、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談判,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進程,為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2.優化服務貿易產業結構
要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就必須注重傳統服務行業和新興服務行業的共同發展。要充分發揮傳統服務業的優勢,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升級改造傳統服務業,應充分發展旅游、運輸等行業,實現規模效應。在此基礎上,鼓勵傳統服務企業創新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實現技術和服務創新。要加快發展信息、教育培訓等新興服務行業,優化服務貿易結構,帶動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
3.培養服務貿易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
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是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服務貿易的競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應加快培養服務貿易所需的各類專業人才。一方面,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支持高等院校發展與現代服務業相關的專業建設,建立服務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和培訓專業服務人才,不斷提升其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其市場應變能力,為服務行業輸送高層次人才。另一方面,要通過各種鼓勵和優惠政策吸引外來人才,建立高端人才的引進策略與渠道,如引進具有多年從事服務貿易經驗、的高級項目經理,聘請精通國際服務貿易業務的外國專家來我國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加強我國服務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4.完善服務貿易的法律體系
為適應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應加強和服務貿易相關的法律的制定,完善服務貿易的法律體系。
一方面,修改或廢除不適應當前服務貿易發展的法律,另一方面,盡快出臺和新興服務業相配套的法規,改變由于相應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基本以部門規定來規范整個行業發展的情況,完善行業規范體系,最終實現服務貿易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綜上所述,服務貿易的發展既面臨著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挑戰。我們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把握機遇,逐步完善服務貿易體系,拓寬服務貿易空間,在保留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之上大力發展現代化服務產業,讓服務貿易可以真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的強大力量,實現我國經濟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隆國強.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演化與未來戰略[J].國際貿易,2012(1).
[2]史丹,夏杰長.中國服務業發展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劉旭.我國服務貿易逆差迅速擴大的原因及對策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13(5).
作者簡介:周韌(1977- ),女,碩士,遼寧鞍山人,鞍山廣播電視大學經濟系講師,主要從事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