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論
1.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與物流需求的關系
簡單來說就是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和物流產業的生存與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可以說,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決定著物流發展的興與衰,不但如此,城市居民消費結構改善還是物流產業興盛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物流產業在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的前提條件。正如我們所說的一樣,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物流需求同樣反映著消費結構的層次與變化,在如今這個惜時如命的快節奏社會里,物流產業的發達與否不但表現并決定了一個城市甚至國家的發達程度,也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三源泉,可以說,物流產業的發達既能促進消費結構的轉型,也是一個城市或國家消費結構良好的表現。
2.含義(含義需要把消費結構和物流需求分開來說)
(1)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含義
所謂消費結構,就是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方式。不同的消費方式占總的可支配收入消費的百分比,這就是所謂的消費結構,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能清晰準確地表現出城市居民生活的水平狀況,也是衡量一個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程度的重要指標。大家眾所周知的“恩格爾系數”,是國際通用的衡量消費結構的方法,即食品消費占總消費的百分比。
(2)物流需求的含義
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時間內物體空間的移動。現代物流對于城市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決定性的作用,已經成長為經濟增長的第三源泉,物流費用成為商品經濟交易的不可忽視的一大部分。馬云的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便利便宜,而其最大的優勢,就是物流產業的巨大優勢。可以看出,物流產業未來會成長為決定和表現城市居民生活水品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其前景是相當廣闊的。
3.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與物流需求研究的意義
保證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與物流需求的合理適應,新中國新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前面也講了物流產業對于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那么物流需求對消費結構的適應就顯得格外的重要。自1979年改革開放后,我國城市居民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前人民的生活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溫飽,有相當一部分居民的生活已經從溫飽過渡到小康時期,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更多地把可支配收入投入到享受型的消費中,比如更多的人把余下的可支配收入投入到旅游度假中,我國的城市居民的恩格爾系數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飛速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從以前的溫飽50%下降到如今的30%多,可以說,消費結構的變化是巨大的,對物流需求適應設施的挑戰也是巨大的,此項研究能夠使我們確切的認識到當前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適應關系,對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調整物流產業的結構有著不能忽視的作用。
二、當前消費結構與物流需求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居民的各項收入也較改革開放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樣的,居民的消費結構自然也就有變化了,我們輕而易舉的就能發現居民不再僅僅只是滿足于溫飽狀態下的食品食物的生活方面支出,而把更多的生活中的可支配收入投入到享受型的消費中,如旅游度假,衣著出行,私人車的大量增加,洗浴足療的大眾化,各種高雅文化如西餐廳高爾夫的大量流行和大眾普遍化,各種娛樂性消費的快速大量崛起,人們生活的豐富多樣化,充分的說明了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更多的娛樂行業正在蓬勃的向上發展,而就在這些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物流需求也在禁受嚴峻的考驗,巨大的消費結構變化,意味著物流需求的快速應對,如今的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已經基本更傾向于娛樂享受型的消費結構,以廣東省的消費結構為例,就充分說明了消費結構的變化和其與物流需求的密切的關系。
1.關于城市居民消費結構
(1)首先是2002年的食品消費支出。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看出食品消費支出呈上升狀態,最開始的2002年食品支出只有4380.36元,可以說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費還是挺大的,而本年的可支配收入有13380.47元,相對于這個總數,4380.36元的支出真的已經是一個大頭,而且本年的恩格爾系數達到了41%,雖然達到了小康狀態,但這個結果并不是十分讓人滿意的,也不是十分理想的,但令人可喜的是2002年-2007年廣州市的人民的收入一直在增加,食品消費所占的恩格爾系數除2004年外也逐年遞減,這說明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從2002年的41%下降到2007年的富裕狀態的百32.8%,恩格爾系數的下降意味著廣州市物流需求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變化,以適應消費結構帶來的巨大變化,加強城市物流設施建設調整,才能夠應對城市消費結構轉型帶來的壓力,也是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與物流需求的關系密切的一個具體的表現。
(2)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衣著消費的支出情況,衣著消費可以說是生活情況轉好,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轉型的一個側面的表現,也是繼食品消費之后的第二個明顯的消費,衣著的消費情況是生活的溫飽和小康,小康和富裕的表現的過渡的關鍵點,過渡中往往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衣著消費結構的變化,因為滿足食品消費之后,城市居民的消費往往會轉移到衣著上,衣著消費結構的變化往往暗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2年的衣著消費僅有564.71元,但是從2002年到2007年一直都處于上升的狀態,到2007年時,城市居民衣著消費已經達到1183.48元,可以說已經相當高了,對城市物流需求所提出的挑戰也是相當高的,城市物流需求的要求和壓力較2002年提升了不少,也是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和城市物流需求關系密切的又一個重要標志。
(3)第三點是與我們生活最為密切的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的消費,這一點是與我們生活較為密切的一點。一般生活方面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的消費,其也能從側面表現出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改善,也是城市物流需求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樣的,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的費用也是逐年增長的,從2002年的僅有的746.85元一直上升到2007年的1092.72元,進一步加強了城市物流需求的壓力,也加大了城市物流設施建設的壓力。另外,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的消費所占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這也從側面表現出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說明了城市物流需求對城市經濟的促進作用。
(4)第四點是居民普遍關心的醫療問題的消費結構,這個方面的消費在總的支出的比例并沒有十分明顯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醫療費用的逐年上升說明了城市居民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問題,也從側面表現出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問題是早在很久前國家就一直注意的問題,也是城市居民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近些年的醫療消費不斷上升也給城市物流的壓力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醫療用品中物流運輸的高要求,對于新時期城市物流需求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城市物流設施和物流建設可以說勢在必行醫療消費的結構變化是很明顯的,2002年醫療消費所占的百分比是5.7%,到2007年的幾年間一直處于波動狀態,但總體的比例并沒有太大變化,總體的消費金額卻是逐年上漲的,從2002年的只有592.71元上漲到2007年的1127.15元,不得不說,醫療消費的上漲也是城市物流需求的一個巨大的推動。
(5)接下來的幾點,交通和通訊,娛樂文教都代表了城市居民的娛樂享受型消費,交通及通訊的2002年的消費只有1185.74,而2007年交通通訊的消費上升到3509元,可以說增長是十分的迅速,所占的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幾乎翻了一番,娛樂文教的消費和比例一直都是處于比較高的狀態,從2002年至2007年的消費支出的大幅度增長和所占比例的急劇增加可以看出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費結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居民食品消費及其比例下降的同時其他娛樂享受型消費行業的快速發展上升,充分表明了新時期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巨大變化,也表現出了新時期居民消費的多樣化和城市居民享受型消費的崛起,私家車的增多,手機等高精尖技術產品的快速的更新換代以及手機的大眾化普及型,通訊越來越便利,人與人之間的通訊更加便利,娛樂型消費的快速興起,人們對自身身體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視,使得娛樂放松型的行業消費逐漸的興起起來,同時,國家對知識教育的重視,隨著社會知識層次的普遍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知識教育,文教類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所占的花費和比例也達到了很高的高度,這些都對城市的物流需求,物流設施設備建設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
(6)那么需要特別說的一點是居住消費,不得不說,居住消費是城市居民生活中一個最大的消費,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消費,尤其近些年房價的上漲,更使得居住的消費對城市家庭的消費結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表可知,2002年的居住消費是981.43元,但是從2002年~2007年一直都是處于上漲狀態,到2007年,城市居民居住消費已經達到1878.54元,徹底的翻了一番,所占的消費百分比也有小幅度的回升,不得不說對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的影響是不小的,也間接地改變了城市居民的消費的結構,從而對城市的物流需求造成一定的影響和改變,同時,城市居民居住消費大幅度上漲,而居住消費所占的總支出比例卻變化不大,能從側面說明人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城市居民消費也就會隨之水漲船高,那么這樣就對城市的物流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就迫使城市的物流需求和物流設施必須進行改進,以適應城市居民消費的增長帶來的巨大影響。
(7)雜項商品及服務,這個就比較簡單了,就是城市居民日常消費中的雜項和一些服務,一般也能表現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一些小變化,是一個比較小的表現點,從表中可以看出,2002年的雜項消費只有468.90元,從2002年到2007年的幾年間一直處于上升狀態,2007年的雜項消費上升到了666.62元,令人震驚的是雜項消費所占的總消費的比例卻一直在下降,從2002年的4.4%一直下降到2007年的3.5%,這充分說明了城市居民的消費不再僅僅局限于食品家居,而把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投入到生活的享受型消費中,進一步促進城市居民多樣化消費的同時,也豐富了城市居民消費的多樣化,促進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轉型,同時進一步促進城市物流需求,加強城市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8)最后兩項是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總支出和可支配收入,這個就比較簡單了,也比較直觀,從最初的2002年的分別只有10671.78元和13380.47元一路上漲到2007年的18951.32和22469.00,其增長速度不可謂不快,幾乎翻了一番,城市居民收入的大幅度上漲使得城市的消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會使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進一步改善,也會使消費變得多樣化,享受型消費的行業及消費額會大幅度增長,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會偏向于享受型消費和娛樂型消費,結構的改變會促使城市物流需求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對城市物流需求的促進作用也是巨大的,同時,物流設施設備建設也會因為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改變而變得更加被重視和被完善。
2.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城市物流需求的事例。
(1)從表中可以看出,受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影響,城市物流需求從2003年到2007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物流需求從2003年的只有1494.27億元一直上漲,最后發展到2007年的2624.24億元。
(2)可以說,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必然帶來享受型消費的增長,受此影響,城市物流需求從2003年的只有29296萬噸一直上漲,到2007年已經達到45852萬噸,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會給城市物流需求帶來巨大的影響。兩者的關系是密切的,是相輔相成的。
三、消費結構對物流需求影響分析
1.促進城市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會進一步加強城市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2.使得物流需求更加繁榮,物流公司的數量也會水漲船高,促使物流行業發展為城市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促進物流行業服務質量的提高。
3.促進物流公司的自我完善以應對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帶來的城市物流需求變大問題,間接地擴大城市物流的需求,擴大城市物流公司的規模,加強物流行業建社。
4.完善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與物流需求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體系機制。
四、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與物流需求研究的結論
1.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與物流需求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必然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隨之而興起的各大行業也會對城市物流需求產生新的要求。
2.而城市物流需求要對這些新變化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當城市物流需求足夠發達,能夠達到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時,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三源泉的物流行業是完全能夠帶動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的,這就又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3.進一步改變了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繼而形成循環,使得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和城市物流需求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進步,達到合理平衡。
4.使得城市居民消費結構日益完善,城市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行業蓬勃發展,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和物流需求共同發展,達到城市居民消費體系和物流需求的互惠雙贏。
參考文獻:
[1]尹世杰.中國消費結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柳思維.消費經濟研究的新突破——評中國消費結構研究一書[J].消費經濟,1988.
[3]丁俊發.中國物流[M].中國屋子出版社,2007.
[4]王之泰.現代物流管理[M].工人出版社,2001.
[5]劉寶紅.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的角度[M].2012.
[6]張涵.消費品行業物流探索與實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7]田學斌.家庭消費結構演變的制度分析[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8]梅洪常.消費增長與結構優化[M].經濟關機出版社,2007.
[9]刁永祚.消費結構與生活質量[M].2011.
[10]葛喜俊.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間分布特征研究[R].北京交通大學(博士)2010.
作者簡介:劉東(1992- ),男,天津市靜??h人,本科,物流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