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尉
摘 要:海爾公司已經開始走上屬于其自身的創新管理之路。在本文當中將對其創新管理進行分析,總結其成功因素,對其創新管理的現狀給予些許建議。
關鍵詞:海爾集團;創新;管理
一、海爾集團的概況及其創新
海爾集團是一家著名的,服務全球市場的電器公司。海爾公司銷售的商品種類繁多,其高品質的商品、高質量的服務讓其成為了世界上的電器第一大品牌。1984年海爾集團在青島創立,其現任領導者是張瑞敏,同時她也是公司創立之初的公司高層之一。2011年,海爾公司純利潤額已經高居所有中國乃至海外電器公司收入排行榜之首。海爾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都建立起了生產工廠,研發機構,大型銷售商場等等。經歷了市場化經濟的海爾公司一步走來,截止2014年剛好是其成立的30周年。海爾集團成功的背后,無疑是其領導者的正確戰略部署,管理層的正確組織、控制,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但是,與時俱進的海爾公司在當代這個互聯網發展,各種事物迅速變化的時代,不得不進行創新以適應宏觀經濟市場,微觀經濟市場的多種變化,將創新管理帶入海爾集團的管理當中,成為海爾集團持續不斷的繁榮經營的必然之路。
二、海爾集團創新的批判性成功因素
1.成功的技術創新
海爾集團的創新成果因素包括其對技術的創新。海爾集團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家電公司,面對家電行業更新換代速度快,各種電器乃至組成電器的精密零配件都會經常面對被市場淘汰的問題。但是,在海爾公司創立之初,其就將每家每戶擁有一臺海爾家電作為企業長期創新發展的規劃目標。如何在市場中取得消費者的親睞,其成功的關鍵是海爾公司對技術的創新。
(1)生產技術的創新
海爾集團最著名的要數其所生產的空調。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這一產品開始悄然走進千家萬戶。而對于空調產品的爭奪,海爾集團無疑在其過程中占據了上風。1990年開始,空調產品行業開始迅速膨脹發展,空調從大型超市開始走入人們的家庭。對于當時的空調產品,其生產技術和制造工藝都成為了行業競先探索的熱門。而海爾集團同樣也是隊伍中的一員,其參與了對空調生產技術的比賽,最終依靠技術創新讓海爾空調在空調熱的年代成為了消費者心目中的精品。
(2)設計風格的創新
設計也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門。不要看每個空調都是長方形的就覺得共同的外形是多變的,設計簡單的。但是對于海爾集團來說,其空調的設計卻是花足了研發資金。空調的大小,空調內部的容積率,空調外形的設計,在當時那個年代沒有太多的例子可以參考。海爾集團的設計風格創新讓產品更加美觀,性價比更高。
2.成功的戰略創新
海爾集團的創新成功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其對戰略的創新。海爾集團的戰略定位是家電行業。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時至今日海爾公司的戰略定位依舊是瞄準了家電行業。對于一個從事多年家電行業的著名企業來說,繼續從事其所擅長的領域對其來說這種堅持就是一種創新。
3.成功的市場創新
海爾集團在成立短短的10年之后就已經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了銷售網絡。海爾集團成功的市場創新有兩個方面:
(1)開發全球市場。對于全球市場的開發,海爾集團非常重視。海外市場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可以不拘束于中國法律、法規和固有文化的影響。海爾集團在10年之間就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工廠,研究部門等等。其將創新因素融入到企業對外的擴張當中。海爾集團對海外市場的開發堅持做大,做細的原則。創新的在每個國家都建立起自己的領地,但是其成功之處卻在于其工廠的建立過程。海爾集團海外市場的擴張是從一個國家穩固之后,才向另一個國家發展。這種穩步前進的市場創新戰略讓其取得了巨大成功。
(2)挖掘國內市場。海爾集團在關注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國內市場的開發,對于根治于國內的大型家電品牌,中國市場的潛力和信任度都是其賴以生存的重要保障。所以海爾集團并沒有在市場開發過程中有所偏廢,而是采取等量操作的方式,以國內帶動國外聯動發展的創新市場競爭策略。
三、中國環境下創新分析
本文所列舉的海爾集團,是一家在中國開始發家的企業。通過對海爾集團的仔細分析,作者對所在事業部的中國環境下創新發表一些看法。中國的創新環境與其他地方不盡相同,其擁有自己的特質,有優良的一面,也有其固有的劣根性。許慶瑞,梁欣如,鄭剛(2004)提到中國創新環境的優秀在于中國人非常的靈活,善于發現新鮮的事物,善于將思維帶入創新,對創新的成功進行創造。中國創新環境的略根性主要是來自于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其經歷了更多的封建殖民地統治,讓更多人擁有了奴性。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很多中國人在思維靈活的情況下,卻不敢將思想公開,怕受到其他人或者是領導者的批評,其愛面子和劣根性深深的影響了中國環境下的創新。在對中國范圍內企業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應當利用環境,合理的進行文化變革,從而讓創新管理順利在企業當中開展。
參考文獻:
[1]都國雄.海爾快速發展的五大戰略[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
[2]郭帥.創新,改變海爾人力資源管理[J].職業,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