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超
摘 要:供銷社系統正在進行著一場綜合改革,優化基礎性資產管理工作成為基層供銷社改革的內容之一,本文就供銷社財務管理工作在資產管理中的作用闡明了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希望能夠對廣大供銷社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供銷社;資產管理;財務管理
面對我國農村生產分工進一步細化,土地流轉適度規?;洜I的一現狀,供銷合作社系統提出了“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綜合改革口號。面對全國而言,各地情況不一,怎樣改革、怎樣創新有著各自不同的方法與途徑,河北黃驊市供銷社做為這一改革中的試點縣市之一,怎樣找到自己的突破口與著力點,是黃驊供銷社人正在努力的工作目標之一,下面作者就社有資產的管理問題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黃驊市供銷社資產現狀
1.資產現狀。黃驊市供銷社自1948年建社以來,資產形成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個部分:一是建社起初的社員股金,廣大社員以幾斤小米、幾毛錢入股形成的原始社有資產;二是多年來形成的經營積累,包括統購統銷時期和改革開放后歷代供銷社人經營收益形成的資產;三是近年來資產經營實現的增值部分。
下屬企業有以下幾種經營形式:一是產權制度改革后建立的以職工入股為主要形式的股份有限公司。原供銷社職工是原始股東,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市供銷社在這部分企業當中股份很少,或沒有股份,基本屬于市場化運作。二是社屬企業。這部分企業多是職工承包經營,收取承包費用,供銷社經營陣地尚在,市供銷社100%股權,但資產保值增值尚存在一些問題。三是近年來發展經營網絡興辦的農民合作社及農合經濟組織,他們各自是一級企業法人,市供銷在其中的股份很少或相對較少。
綜上所述,黃驊市供銷社現有基層社12家,其中轉制為有限責任公司2家;市直公司實行產權改革后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5家,幫扶指導成立農民合作社69家,農民合作社聯合社1家,農民協會2家?,F有資產9285萬元,所有者權益2860萬元,2014年實現利潤150余萬元。
2.存在的問題。一是資產斷而不連,沒有整體性。供銷社是集體經濟組織,各基層社與市值公司均是一級企業法人,從整體看供銷社經濟實力很大,但各企業之間經營分散,沒有形成整體經濟合力。這一問題特別是在省、地社、縣社之間,資產的不連續不完整表現的更為突出。雖然黃驊市供銷社實行了全市一社的經營思路,整體化運營資產,但在市場競爭中仍顯得力不從心。
二是資產運營不規范,創收能力低。供銷社的資產多是統購統銷時期的產物,地理位置一般不錯,但一般設施陳舊,經營模式、產業業態上很多方面跟不上現代流通業的發展。缺少朝陽產業,經營效益低,管理方法粗放,導致不少基層企業沒有納入當地新農村規劃范圍,經營位置退出了當地商業黃金地段,處于邊緣化位置。
二、建立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資產管理制度
1.實行資產監控制度。一是對全市社有資產進行摸底調查,核實資產現狀,對優質、劣質資產進行分類排隊,造冊登記,明確到人,專人負責。二是建立激勵機制。在全市供銷社系統建立資產改良激勵制度,市供銷社對下屬企業資產定期實地盤點,與管理人員簽訂資產管理責任狀。年終重新對資產進行優劣質評定,對于資產保值增值,運營效果顯著的企業管理人員重點培養,擇優提拔重用。三是實行分級授權的約束機制。市供銷社機關做為全市社有資產的管理運營單位,有權統疇運營各企業社有資產,并分級授權于各企業管理運營本單位社有資產,明確其自身管理權限,實行職責分離,互相監督的管理機制。
2.規范資產會計核算工作,防范財務風險。一是加強社有資產的基礎性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工作做為資產的基礎性工作,成本核算、財務風險防范、資產產權登記制度等方面要進一步強化。特別是企業在產權改革以及資產開發中清產核資和資產評估、使用、轉讓行為,建立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規范日常會計核算行為,真實準確的反映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二是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市社機關要堅持做好審計工作,特別是要注重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監督相結合。堅持以審計結果對企業進行績效考核,評定管理人員優劣,認真做好管理人員離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考評等項工作,進一步完善和發揮審計工作在資產管理中的監督作用。
三、完善資產管理內控機制
1.堅持做好報帳制。資產的不完整性以及社有資產陳舊落后創收能力較差等原因,造成了對資產管理難度的增加。不少企業只是與市供銷社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經濟連帶功能相對弱化,這些因素也就形成了供銷系統整體經濟實力分散,要強化整體經濟實力首先要堅持做好財務報帳制。一是對于供銷社尚有100%股權的企業。堅持整體化資產運作策略,對其下達管理指標,行使好資產掌控與統疇分配的管理職能,定期向市供銷社報會計報表。二是對于有部分股權的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充分行使好股東的權力,定期察看會計資料、財務報表,行使股東權利。對于其中財務資料健全,堅持做好財務報表申報工作。三是對于供銷社沒有股權的企業。只要肯承認供銷章程,接受供銷社管理的,盡快按新型供銷社的改造思路對之進行改造,并按新型供銷社章程,要求其按時向供銷社提供財務報表。供銷社以進一步了解其經營情況,進行幫扶指導。
2.實行會計派駐制與聘任制。市供銷社對于基層企業的會計實行派駐制度與聘任制度相結合的辦法,條件允許的市供銷社負責對下屬單位派駐主管會計,主管會計在行政與財務上與工作單位處于獨立狀態。對于條件不允許的可招聘會計人員,擔任下屬單位的主管會計。使會計人員能夠真正的擔負起工作單位資產管理的職責,敢于大膽揭露問題,提出工作改進辦法。以上人員按市供銷社制定的財務制度與資產管理辦法對工作單位進行資產管理,開展財務工作,定期向市供銷社上報會計報表。其工作考核辦法由市供銷社制定統一考核,工資待遇與工作單位進行效能掛鉤,按工作實績定立崗位薪酬。
3.科學設置會計機構。一是建立會計主管和會計負責人制度。會計主管人員不經辦具體的經營業務,保證會計組織與會計管理水平。對于業務用章、空白憑證等會計由賬務處理的有效依據要實行專人分管;會計與與財務要相對獨立,對資金與實物要分別核算與管理。二是對于一些會計機構不分健全的機構,幫助其健全會計機構,配備會計人員,做好基礎性財務工作。改進現有的財務檢查辦法,從突擊檢查到常規性檢查,到現場盤點為主轉變,充分體現內控日常性與預防性的特色。